浙江民建
2012年4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2年4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2年4期
“密”而不宣 一飞冲天
——记民建会员企业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成长之路
发布时间:2012-11-22 10:52:42
  |  
作者: 张延德
    走进民建会员企业———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谁能想到,这家参与了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助力“天宫探月”遨游太空的高科技企业,竟是从一家小作坊发展起来的。初见信远公司的掌舵人,民建宁波市委委员、江北区综合总支部主任———袁奕琳,透过他平和的面容、谦和的谈吐,笔者了解到一个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创业故事,并从中感受到一种内敛而雄浑的精神力量。
    签证遭拒 志大气高闯世界
    1993年底,时年26岁的宁波慈溪青年袁奕琳揣着美国一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辞去了浙江大学化学测试中心的工作,满怀希望地去美国驻某地领事馆签证,没想到,领事馆的签证官看了他的材料后,却给他盖上了一个拒签章。
    袁奕琳并不气馁:“不能出国就不出国。难道在国内就不能有更好的前途?”就这样,他拼凑有限的资金在宁波江北区租赁厂房办起一家公司———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做起了一个很冷门的产品,名叫膨胀石墨。据袁奕琳介绍,“膨胀石墨经过不同的配方和分子组合能发挥出更多的特性,它具有强大的抗腐蚀性、非常良好的冷热稳定性及抗蠕变性,它能泡在硫酸、硝酸里,能承受零下300度的低温,是一种天生的密封材料。”
    膨胀石墨———这么好的一个工业产品,它的市场在哪里?它的客户又会是谁呢?一系列的问题,摆在袁奕琳的面前。袁奕琳只身前往驻中国的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大使馆,他耐心且又信心十足地介绍着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最后,德国大使馆帮助袁奕琳联络了几家客户,有一家德国企业下了试用订单。接单后,经过努力制作,信远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德商的赞誉。并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获得了欧洲市场的青睐。
    攻关遇难 豪情牵引冲霄汉
    2008年10月,一个“天赐”的机会降临。在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牵线搭桥下,国家航天部找到了袁奕琳,希望信远公司能对石墨作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既能够适用于航天飞行器并且应用于航天飞行器最关键的部位———动力系统中的密封材料。在这之前,国内航天飞行器上的密封材料大都是依赖进口,这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我国的航天安全受制于人”。
    袁奕琳把这个研发任务看成是他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一大挑战。他接领任务后,带领科研人员吃住在厂里,日夜奋战,冷静面对,科学论证,终于攻克了所有的技术难题。但当科研人员拿着研发出来的密封垫片去检测精度时,竟然还找不到一家可以检测的单位———国家检测中心在国内唯一的那台最先进的检测仪也无法检测。
    怎么办?信远公司随即向欧洲密封件检测中心发去咨询函。对方回答说,全世界能提供检测的只有7个地方,你们中国现在还没有这种检测设备。闻讯后信远公司又为难了,如果委托国外检测,那产品国产化的意义就不存在了;而如果自己购买一台几百万元的昂贵仪器来组建全球第八个检测中心,那肯定是一次亏本买卖。考虑再三,袁奕琳选择了组建一个属于中国的、全球第八个“检测中心”,决定做一次亏本买卖。他说:“有时候做决定会被一股豪情所牵动,好像这并非我一个人、一个企业的事,这是一个产业、一个民族的事。”2009年5月,产品通过了国家航天部的鉴定。这也意味着,我国今后制造航天飞行器所需的密封材料,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
    2011年9月29日,运载“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火箭在万众瞩目中顺利发射升空,火箭的动力系统中,就应用了信远的石墨密封圈。今年年初,北京航天动力研究所向宁波信远工业器材有限公司发来贺信,感谢他们为中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贡献,并带来了最新消息———“2012年贵公司的产品将参加以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为代表的探月二期火箭发射任务”。
    展望未来 雄关漫道从头越
    在过去的近二十年里,凭借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在膨胀石墨和密封件制造领域,信远公司受到多家世界知名企业的重视和青睐。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垫片十强企业———滨松垫片株式会社和信远公司出资成立了专门从事汽车摩托车密封垫片生产的合资企业———宁波信幸隆密封制品有限公司,该公司目前已成长为国内小型发动机密封件的行业翘楚。
    2006年,全球最大的碳素制造企业———德国SGL集团以及德国百年密封件制造厂商———IDT企业分别和信远公司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至此,信远旗下已经有四家中外合资企业,这在宁波本地的民营企业里算得上屈指可数了。
    展望未来十年企业的发展规划,袁奕琳踌躇满志,“立足传统产业的同时,我们未来几年将进军新材料及节能减排等行业领域,打造一到两家上市公司,再造一个新信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民建宁波市江北区综合总支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