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俄罗斯
发布时间:2013-03-08 10:19:07
|
作者: 张公鹏
今年是中国“俄罗斯旅游年”,在这友好年份的黄金旅游期,我飞向了梦寐已久的俄罗斯。九个小时的飞行,莫斯科以蓝天白云的笑脸迎来了又一批中国客人。
红场是首游之地。曾经无数次从电影、电视、画报中深刻在脑海中的影像,现在真切地展现在眼前,忍不住显得分外激动。那面积不大,约为天安门广场五分之一的红场,依然保留着当年铺路的石头,虽然它已经磨得很光。我热盼看到列宁墓,然而十分遗憾,红场在维修中不开放,只能远而观之。四周富于俄罗斯民族风格的建筑群庄严而古朴熠熠生辉。南面的圣巴素大教堂最为华贵,八座教堂巧妙结合在一起,如众星拱月,团团围住中央的大教堂,那九个洋葱状尖端塔楼的色彩花纹美不胜收,令游客流连忘返。北边的历史博物馆,红色建筑,屋顶有八个白色尖顶,庄严又气派。东面是号称欧洲最大的商场五层百货大楼。西面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建筑群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呈不等边三角形,占地面积27.5万平方米,这个曾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如今有一半是俄罗斯的总统府及其办公机构,一半向游人开放。二十座塔楼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上,有五座装有大小不一的红宝石五角星,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其中最大的一座五角星重3.7吨,装在轴上可旋转,塔上巨大的自鸣钟,每半小时敲一次。克里姆林宫广场上的多个教堂,个个以金色洋葱状屋顶展现其不朽的光芒。这些古老的东正教堂传承着俄国历史,听着这些时而平凡时而惊心动魄的故事,令我们这些游者分享着悲喜,同时为几百年来保护这些珍贵建筑和文物,肃然起敬。走出克里姆林宫来到红墙外,无名英雄纪念碑前人群簇拥,远远望见两个卫兵守卫着永不熄灭的胜利之火,间有新婚夫妇前来献花拍照。而对面的亚历山得罗夫斯基花园里,喷泉自涌百花争艳,一派欢乐宁静的景象,我的心中在默念,和平来之不易,该珍惜啊!
人们熟知的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把我的思绪拉向了莫斯科郊外的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座落在列宁山上,这是一个小山丘,校前是一个观景台,可以俯瞰莫斯科城。作为苏联斯大林时期的七大特色建筑之一的莫斯科大学始建于1775年,曾遭焚毁,1953年搬迁新址。新校320公顷,校舍正中是一座32层的大楼,高240米,顶端是穗形坏饶的五角星,广场中央建有创建者罗蒙诺索夫的铜像,校内公交车站历历在目,可见其校区之庞大。
俄罗斯不愧为文化大国,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有数不清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艺术馆,吸引着无数的俄国民众和世界各地游客。其中最值得观赏的当数彼得夏宫和冬宫。
进夏宫前要穿鞋套,不准带背包和相机。夏宫占地800公顷,其中大宫殿和上下花园是精品中的精品。当你穿行在几十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珍奇罗列的厅堂时,你是在感受穿越时空,并体验着惊心和不可思议。更令人振奋的是宫殿前的成群雕像和喷泉群。我倘佯在37座金色塑像、150个小雕像、29座浮雕、64个喷泉和2个梯形瀑布的美景里,不能自拔,冒着细雨颖颖拍照,一条人工运河涌向海湾,两旁绿树青草……如在仙境里。此真乃世上奇观。
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市皇宫广场上,现它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外形,蓝白相间的巴洛克式建筑,豪华大气。长230米、宽140米、高22米的大型宫舍上塑巨神群像,高大石柱,深深长廊,华丽巨形吊灯,精美的屋顶壁画,千姿百态的雕像,典雅屋顶花园等装饰,叹为观止。宫内上千个厅屋成列着古埃及的木乃伊、石棺;古罗马精美雕刻;古希腊彩陶以及众多画廊画室中展示的西欧艺术中的绘画精品。在文化复兴大师达芬奇的《圣母和圣婴》,拉斐尔的《圣母和约瑟》油画原作前,观者如云。一路走来,宫内装饰之豪华、雕塑油画之精美、珠宝家具之珍贵,为我们所咋舌。这30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我们只能领略少之又少的艺术精品,就此已深感俄罗斯文化之深厚,保护之周全。
与冬宫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它的革命史。停泊在圣彼得堡宽阔美丽的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我们的必游之处。灰色的巨舰因“阿芙乐尔”意为司晨女神而展现曙光,更因为十月革命打响第一炮而闻名于世。1923年它改为练习舰,苏联卫国战争中组成炮兵班迎战敌人,现在作为军舰博物馆,供人们参观瞻仰。
俄罗斯文化的深邃早已浸润到逝去的名人中,是令我不曾料到的。在莫斯科河畔的一个叫新圣女公墓的地方,隐藏着说不尽的故事。本来心里平静得无所谓的参观,随着走向公墓深处,心灵震撼愈强烈,这里葬着名人以及平凡而伟大的人。进门不远处就见到了以红白蓝三色俄罗斯国旗为图形的花岗石波浪形墓体的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墓,只具名;厚爱其夫人的戈尔巴乔夫将赖莎的立体铜像塑得青春亮丽,同时不忘为自己在其夫人墓旁留有墓地;赫鲁晓夫的墓碑是黑白两色的无字碑,只有头像,而为其雕塑的是赫氏生前与其势不两立的雕塑家;中国最熟悉的《钢铁是这怎样练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墓,墓碑是半身浮雕,书稿、军帽、马刀伴他身边;卓娅和舒拉这对姐弟墓碑相对而立,青铜像塑出他们英雄就义的英气。公墓中还葬着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飞机设计师、战斗英雄等名人。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的王明墓捲缩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公墓至今已安葬了26000多名人,他们墓碑无一相同,倘佯在一个个形状各异、雕刻精美的墓碑间,我能领略到俄罗斯民族的伟大,没有任何胆怯和恐惧,有的是好奇、崇敬和思考。
我想说,你好,俄罗斯!能细细品味到俄罗斯文化,也是人生一乐。
(作者系湖州民建直属一支部会员,本文亦刊于《情系中华》第九期)
红场是首游之地。曾经无数次从电影、电视、画报中深刻在脑海中的影像,现在真切地展现在眼前,忍不住显得分外激动。那面积不大,约为天安门广场五分之一的红场,依然保留着当年铺路的石头,虽然它已经磨得很光。我热盼看到列宁墓,然而十分遗憾,红场在维修中不开放,只能远而观之。四周富于俄罗斯民族风格的建筑群庄严而古朴熠熠生辉。南面的圣巴素大教堂最为华贵,八座教堂巧妙结合在一起,如众星拱月,团团围住中央的大教堂,那九个洋葱状尖端塔楼的色彩花纹美不胜收,令游客流连忘返。北边的历史博物馆,红色建筑,屋顶有八个白色尖顶,庄严又气派。东面是号称欧洲最大的商场五层百货大楼。西面是俄罗斯最著名的建筑群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呈不等边三角形,占地面积27.5万平方米,这个曾是俄国历代沙皇的宫殿,如今有一半是俄罗斯的总统府及其办公机构,一半向游人开放。二十座塔楼分布在三角形宫墙的三边上,有五座装有大小不一的红宝石五角星,红光闪闪,昼夜遥遥可见。其中最大的一座五角星重3.7吨,装在轴上可旋转,塔上巨大的自鸣钟,每半小时敲一次。克里姆林宫广场上的多个教堂,个个以金色洋葱状屋顶展现其不朽的光芒。这些古老的东正教堂传承着俄国历史,听着这些时而平凡时而惊心动魄的故事,令我们这些游者分享着悲喜,同时为几百年来保护这些珍贵建筑和文物,肃然起敬。走出克里姆林宫来到红墙外,无名英雄纪念碑前人群簇拥,远远望见两个卫兵守卫着永不熄灭的胜利之火,间有新婚夫妇前来献花拍照。而对面的亚历山得罗夫斯基花园里,喷泉自涌百花争艳,一派欢乐宁静的景象,我的心中在默念,和平来之不易,该珍惜啊!
人们熟知的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把我的思绪拉向了莫斯科郊外的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大学座落在列宁山上,这是一个小山丘,校前是一个观景台,可以俯瞰莫斯科城。作为苏联斯大林时期的七大特色建筑之一的莫斯科大学始建于1775年,曾遭焚毁,1953年搬迁新址。新校320公顷,校舍正中是一座32层的大楼,高240米,顶端是穗形坏饶的五角星,广场中央建有创建者罗蒙诺索夫的铜像,校内公交车站历历在目,可见其校区之庞大。
俄罗斯不愧为文化大国,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有数不清的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和艺术馆,吸引着无数的俄国民众和世界各地游客。其中最值得观赏的当数彼得夏宫和冬宫。
进夏宫前要穿鞋套,不准带背包和相机。夏宫占地800公顷,其中大宫殿和上下花园是精品中的精品。当你穿行在几十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珍奇罗列的厅堂时,你是在感受穿越时空,并体验着惊心和不可思议。更令人振奋的是宫殿前的成群雕像和喷泉群。我倘佯在37座金色塑像、150个小雕像、29座浮雕、64个喷泉和2个梯形瀑布的美景里,不能自拔,冒着细雨颖颖拍照,一条人工运河涌向海湾,两旁绿树青草……如在仙境里。此真乃世上奇观。
冬宫坐落在圣彼得堡市皇宫广场上,现它作为博物馆的一部分,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的外形,蓝白相间的巴洛克式建筑,豪华大气。长230米、宽140米、高22米的大型宫舍上塑巨神群像,高大石柱,深深长廊,华丽巨形吊灯,精美的屋顶壁画,千姿百态的雕像,典雅屋顶花园等装饰,叹为观止。宫内上千个厅屋成列着古埃及的木乃伊、石棺;古罗马精美雕刻;古希腊彩陶以及众多画廊画室中展示的西欧艺术中的绘画精品。在文化复兴大师达芬奇的《圣母和圣婴》,拉斐尔的《圣母和约瑟》油画原作前,观者如云。一路走来,宫内装饰之豪华、雕塑油画之精美、珠宝家具之珍贵,为我们所咋舌。这300万件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品,我们只能领略少之又少的艺术精品,就此已深感俄罗斯文化之深厚,保护之周全。
与冬宫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它的革命史。停泊在圣彼得堡宽阔美丽的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我们的必游之处。灰色的巨舰因“阿芙乐尔”意为司晨女神而展现曙光,更因为十月革命打响第一炮而闻名于世。1923年它改为练习舰,苏联卫国战争中组成炮兵班迎战敌人,现在作为军舰博物馆,供人们参观瞻仰。
俄罗斯文化的深邃早已浸润到逝去的名人中,是令我不曾料到的。在莫斯科河畔的一个叫新圣女公墓的地方,隐藏着说不尽的故事。本来心里平静得无所谓的参观,随着走向公墓深处,心灵震撼愈强烈,这里葬着名人以及平凡而伟大的人。进门不远处就见到了以红白蓝三色俄罗斯国旗为图形的花岗石波浪形墓体的前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墓,只具名;厚爱其夫人的戈尔巴乔夫将赖莎的立体铜像塑得青春亮丽,同时不忘为自己在其夫人墓旁留有墓地;赫鲁晓夫的墓碑是黑白两色的无字碑,只有头像,而为其雕塑的是赫氏生前与其势不两立的雕塑家;中国最熟悉的《钢铁是这怎样练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墓,墓碑是半身浮雕,书稿、军帽、马刀伴他身边;卓娅和舒拉这对姐弟墓碑相对而立,青铜像塑出他们英雄就义的英气。公墓中还葬着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教育家、飞机设计师、战斗英雄等名人。作为中共早期领导人的王明墓捲缩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公墓至今已安葬了26000多名人,他们墓碑无一相同,倘佯在一个个形状各异、雕刻精美的墓碑间,我能领略到俄罗斯民族的伟大,没有任何胆怯和恐惧,有的是好奇、崇敬和思考。
我想说,你好,俄罗斯!能细细品味到俄罗斯文化,也是人生一乐。
(作者系湖州民建直属一支部会员,本文亦刊于《情系中华》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