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建议摘录
发布时间:2013-04-11 16:35:13
|
作者:
关于完善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
【建议人】王颖代表
【背 景】自从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来,浙江省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000多家,基本达到了全覆盖。但因建立时间不长,在制度建设、经验积累等方面存在不足亟待改进。
【建 议】1.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多、面广的优势,发挥“首诊”功能。一是要适当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二是要为社区医生提供更多的预约联系、及时转诊权限。2.建立社区医疗与综合性大医院的合作服务平台。创建互动的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组建或核定一批拥有相当资质和能力的化验、检验中心,承担病人的检验需求,所出报告为各级医疗机构采用。3.社区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以药养医局面得到彻底改善。但原有的绩效考核方式取消后,如何提高社区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一个大课题。一是要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推行绩效考核。按照工作时间长短、服务质量高低等指标确定工作强度,将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二是要制定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适当提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
关于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建议人】杨丽华代表
【背 景】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但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贷款农转非、民间资本进入难、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正逐步凸显,背离了村镇银行的建设初衷。而这些问题大都源于三类矛盾:支农使命与盈利目标的矛盾;发起股东与民间资本的矛盾;业务创新与经营模式的矛盾。
【建 议】1.制定以激励为主的治理机制。监管机构应真正放开设立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并设置一套以激励为主的治理机制,使得村镇银行的涉农服务收益大于“非农”收益。2.放宽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制度。放宽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条件,使民间资本加入到村镇银行的建设中,不仅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使一部分“地下金融”走到“地上”,便于监管机构的监管。3.探索与村镇银行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建议村镇银行进一步转变经营模式,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实现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进一步健全我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建议人】郑亚莉代表
【背 景】2008年始,按照新的试行办法,全省45个县市列入生态补偿范围,虽然补偿总额增加了,但补偿面也同时增加。以地处“四江”源头的磐安县为例,虽然为保护源头作出了很大努力,得到的补偿却越来越少。
【建 议】1.扩大源头县生态补偿范围。建议省有关部门把磐安县的152.8万亩山林全部列入生态补偿范围。2.按“流域集雨面积”进行水域补偿。源头山区地形陡峭,截水面积少,但需保护的面积却很大,建议将按“大中型水库”权重补偿调整为“按流域集雨面积”进行补偿。3.适当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建议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到25元/亩。4.创新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下游受益县市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由水源、水库、河流等构成的综合生态补偿体系,让下游受益地区向上游保护地区转移支付一定的生态补偿金。
关于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机制的建议
【建议人】雷永金代表
【背 景】近年来我省外来务工人员呈不断增长趋势,虽然省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机制,但总体上来说,当前困扰我省的“用工荒”难题仍未得到破解。务工队伍不稳定是加剧“用工荒”现象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其根源在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建 议】1.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机制。政府要统一规划,将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地方住房保障体系之中,借鉴其它省市的做法,由地方政府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或工厂比较密集的地域,规划建设供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居住的廉租房、限价房。同时规范廉租房、限价房的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可以考虑将外来务工人员在当地的服务年限与申请廉租房、限价房挂钩,让廉租房、限价房保障阳光惠及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2.对规模企业及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政府要适当放宽企业用地政策,同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鼓励企业自行建造集体宿舍和集体公寓,以满足企业内部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
关于加快实施我省“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的建议
【建议人】薛滔菁代表
【背 景】近年来,我省机动车数量增长很快,既带来了道路交通拥堵,也增加了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对大气造成污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切实做好“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是缓解日益严重的道路拥堵,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有效措施。
【建 议】1.各级政府、部门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在具体的工作中才能积极主动配合。2.在城市(城镇)规划建设中,应做好“大公交”规划,高起点,分期建设。研究公共电汽车与轨道交通、自行车、私家车等现有出行工具的方便换乘问题,使百姓有多种选择。3.在做好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上,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在建设中要注意方便日后营运时的管理和维护保养。4.综合研究让公交电汽车快起来、准起来。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做好与交警的配合,提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率。要加快公共汽车的更新,加强车辆维护保养,减少污染排放,少让公交车半路抛锚。5.媒体要配合大力宣传,倡导公交出行,文明乘车。
【建议人】王颖代表
【背 景】自从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来,浙江省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迅速。目前,全省已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000多家,基本达到了全覆盖。但因建立时间不长,在制度建设、经验积累等方面存在不足亟待改进。
【建 议】1.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多、面广的优势,发挥“首诊”功能。一是要适当提高社区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二是要为社区医生提供更多的预约联系、及时转诊权限。2.建立社区医疗与综合性大医院的合作服务平台。创建互动的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组建或核定一批拥有相当资质和能力的化验、检验中心,承担病人的检验需求,所出报告为各级医疗机构采用。3.社区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以药养医局面得到彻底改善。但原有的绩效考核方式取消后,如何提高社区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成为一个大课题。一是要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推行绩效考核。按照工作时间长短、服务质量高低等指标确定工作强度,将个人收入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二是要制定社区卫生工作人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政策,适当提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合理确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使社区卫生工作人员安心在社区工作。
关于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建议人】杨丽华代表
【背 景】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各项业务发展迅速,盈利能力不断增强,但在经营发展过程中,贷款农转非、民间资本进入难、金融产品单一等问题正逐步凸显,背离了村镇银行的建设初衷。而这些问题大都源于三类矛盾:支农使命与盈利目标的矛盾;发起股东与民间资本的矛盾;业务创新与经营模式的矛盾。
【建 议】1.制定以激励为主的治理机制。监管机构应真正放开设立村镇银行的准入门槛,并设置一套以激励为主的治理机制,使得村镇银行的涉农服务收益大于“非农”收益。2.放宽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制度。放宽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条件,使民间资本加入到村镇银行的建设中,不仅有利于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使一部分“地下金融”走到“地上”,便于监管机构的监管。3.探索与村镇银行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建议村镇银行进一步转变经营模式,创新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创新贷款审批流程,创新具有农村特色的金融产品,实现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进一步健全我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建议人】郑亚莉代表
【背 景】2008年始,按照新的试行办法,全省45个县市列入生态补偿范围,虽然补偿总额增加了,但补偿面也同时增加。以地处“四江”源头的磐安县为例,虽然为保护源头作出了很大努力,得到的补偿却越来越少。
【建 议】1.扩大源头县生态补偿范围。建议省有关部门把磐安县的152.8万亩山林全部列入生态补偿范围。2.按“流域集雨面积”进行水域补偿。源头山区地形陡峭,截水面积少,但需保护的面积却很大,建议将按“大中型水库”权重补偿调整为“按流域集雨面积”进行补偿。3.适当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建议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到25元/亩。4.创新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探索与下游受益县市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由水源、水库、河流等构成的综合生态补偿体系,让下游受益地区向上游保护地区转移支付一定的生态补偿金。
关于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机制的建议
【建议人】雷永金代表
【背 景】近年来我省外来务工人员呈不断增长趋势,虽然省政府一直致力于完善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机制,但总体上来说,当前困扰我省的“用工荒”难题仍未得到破解。务工队伍不稳定是加剧“用工荒”现象的最直接原因之一其根源在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的住房保障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建 议】1.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机制。政府要统一规划,将外来务工人员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地方住房保障体系之中,借鉴其它省市的做法,由地方政府在外来人口相对集中或工厂比较密集的地域,规划建设供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庭居住的廉租房、限价房。同时规范廉租房、限价房的管理,简化审批程序,可以考虑将外来务工人员在当地的服务年限与申请廉租房、限价房挂钩,让廉租房、限价房保障阳光惠及每一位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2.对规模企业及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政府要适当放宽企业用地政策,同时在税收等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鼓励企业自行建造集体宿舍和集体公寓,以满足企业内部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
关于加快实施我省“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的建议
【建议人】薛滔菁代表
【背 景】近年来,我省机动车数量增长很快,既带来了道路交通拥堵,也增加了机动车尾气的排放量,对大气造成污染。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切实做好“公交优先”,倡导绿色出行,是缓解日益严重的道路拥堵,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有效措施。
【建 议】1.各级政府、部门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在具体的工作中才能积极主动配合。2.在城市(城镇)规划建设中,应做好“大公交”规划,高起点,分期建设。研究公共电汽车与轨道交通、自行车、私家车等现有出行工具的方便换乘问题,使百姓有多种选择。3.在做好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基础上,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在建设中要注意方便日后营运时的管理和维护保养。4.综合研究让公交电汽车快起来、准起来。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做好与交警的配合,提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率。要加快公共汽车的更新,加强车辆维护保养,减少污染排放,少让公交车半路抛锚。5.媒体要配合大力宣传,倡导公交出行,文明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