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3年2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3年2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3年2期
用心察民情、听民声、传民愿
——在全省参政议政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发布时间:2013-06-04 09:41:20
  |  
作者: 辛 涌
    我是一名基层的民建会员,现将自己在收集、撰写、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从事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需要我们细心发现社情,耐心倾听民意,用心思考民愿,向党委政府以及有关单位提出合理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掌握舆情、研判社情、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资政建议。
    为什么?因为我们就生活工作在所联系的群众中间,知道他们的冷暖安危,了解他们的所急、所怨、所盼,也最清楚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困难和问题。因为我们是民主党派成员,有责任、有使命、也有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期待。
    做社情民意信息员要下接地气、上联天线,做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
    我们常说,信息员是党政领导看社情的眼睛,听民意的耳朵,是人民群众传递民愿的喉舌!我们的工作就是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进行汇集、整理,用党派信息员的参政智慧,通过党派和政协的渠道向党委政府提出真知灼见;我们通过参政活动,了解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心任务以及民生关切,收集反映党和政府亟需了解的社情民意,作为他们科学决策的参考。我们是在用基层群众的声音与党和政府的关切在对话!
    我去年写了20多篇社区民意信息,全国政协采用了3篇,民建中央和我们省民建也各采用了10多篇。
    我体会最深的是民生性的社情民意信息采用得越来最多,层级也越来越高。全国政协采用的3篇信息,2篇是民生性的法律修改方面的,如农业保险的立法建议、保密法的修订完善;还有一篇是关于完善沿海渔民渔业生产柴油补贴政策的建议。关于柴油补贴的信息,是我们在基层渔业乡镇调研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中得知,我国在中央财政中通过转移支付形式,对从事渔业生产的渔船作业进行柴油补贴,但该政策在基层执行中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以得到科学合理的调整规范。1.船东拿柴油补贴,实际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却无法获得补贴,造成通过补贴油价降低渔业生产成本的初衷无法实现;2.柴油补贴和渔船功率挂钩,油补政策实际在鼓励渔民上大功率的渔船获取更多的贴补,渔船大捕捞量就大,有违科学捕捞方针。同时也未能利用好油补政策引导鼓励改传统捕捞为钓流作业的作用。3.近年来渔业资源衰退、近海渔业作业向远洋捕捞转型是趋势,渔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渔业生产海产品随船加工、储藏、运输等保障用船广泛应用,但油补政策除渔业捕捞船外无法获得柴油补贴。国家的柴油补贴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基层反响较大,亟待引起决策部门的重视,并适时作出微调。该民生关切的信息报送后得到民建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采用。
    做社情民意信息员还应该踏踏实实做好以下3件事:
    深入调研发现民情。要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了解人民群众亟需让党政领导知道的愿望和呼声。如被征地农民对政府尽早出台农村土地征收补偿新标准新政策的期盼,特别是对提高土地出让后村留地比例以及能够参与土地出让后二次分配比例的期待;如何让群众不再忧心我们的食品安全的愿望;如何让我们的城市空气不再灰霾笼罩、城市的交通不再这样拥堵的呼吁。还有社会弱势群体、特殊困难群体的实际困难;源头性民生、个体性民生问题等,这些都是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后需要发现收集的重要的民意信息。
    走近群众倾听民声。在党政各个时期出台的重大方针中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为方针政策更加科学和完善提出真知灼见。在法律政策施行中、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碰撞中发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法律更加权威严肃,政策更加具有普遍性和可操作性,使我们对是非善恶分得更清看得更明。我们尤其要注重关乎界别群众的具体利益诉求、关乎少数特殊群体的合理诉求、关乎困难群体的突出需求。
    精心撰写传递民愿。我们撰写的社情民意信息,应针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道德规范等在基层施行中与现行的理念、有效的经验、可行的实践的碰撞、冲突、矛盾的现状,如何进行细心的分析,科学的比较,深入的思考后,去发现、梳理、完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重要的是如何更好地推进这些方针、政策、法律、道德规范有效执行的可行建议。切不可只反映某些问题,只抱怨某些现象,而不作全局的思考全面的分析,不提解决问题的可行意见建议。否则,就不能做到反映情况言之有物、说理言之有据、分析言之有理、建议言之有益。
    做社情民意信息员,要有看问题、分析现象、解决矛盾的实战能力。
    一是观察社会的能力。实践证明,信息员联系人民群众越广泛,调查研究开展得越深入,掌握的社情民意就越有价值,意见建议的资政作用就越突出。我们尤其要在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的大事、要事上多关注;要在苗头性倾向性的社情民意上多留意,为党和政府知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提供信息来源和智力支持。
    二是分析问题的能力。看民情舆情不能仅看表象,要深入分析其发生的内在必然性。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要预见将发生的必然。
    三是探寻对策的能力。社情民意信息关键还是社情民意的可行性、建设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我们除了洞察社情,潜心剖析,还要换位思考,也就是说,信息提出的建议除了是群众所期望的,也应该是领导决策可以吸纳的。
    社情民意信息员要写出一篇好信息,还得做好8字文章。
    一是“独特”。看问题的角度、立场,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要有特色、有新意,避免人云亦云。我们要及时捕捉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重大问题背后的新症结、新趋势,及时反映基层各界别的新呼声、新要求,使我们的信息让人眼睛一亮,为决策提供新参考。
    二要“敢写”。要敢于反映尖锐性、敏感性问题,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敢于发出批评性意见。要利用位置超脱的优势,着眼于特殊性、敏感性、报忧性的现象,做到秉笔直书、不遮不掩,客观反映情况,负责任提出建议。
    三要“能写”。写自己有感触的事、自己熟悉领域的事、自己的困惑和矛盾。在专业上经得起推敲,力求内容准确、分析到位、建议合理可行。
    四是“快报”。对发现问题快写快编快报,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向党政领导要早提醒早建议,不做事后诸葛亮。
    (作者系台州市委会副主委、台州椒江区政协经科委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