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华委员:关于着力推进公务用车选用自主品牌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3-06-04 09:21:00
|
作者:
政府采购偏重于本国企业和自主品牌是国际惯例,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甚至包括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公务用车几乎是清一色的自主品牌。从目前我国公务用车的情况看,按照中办发〔2011〕2号《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之规定,党政机关应配备使用国产汽车,但选择的品牌几乎是清一色的外国品牌,与其它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今后的趋势看,我国公务用车选用自主品牌也不容乐观。2012年2月24日工信部官方网站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此次公务用车采购车型目录所有的车型(400多款)均为自主品牌车型,这使得我国自主品牌的几大汽车企业为之一振,社会舆论也一片叫好。但“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时至今日,这个目录的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整整一年了,却一直没有下文,可想而知,推行自主品牌的公务用车阻力重重、困难重重。从近年全国各地政府采购的公务用车情况来看,自主品牌车购置量依然是微乎其微。为了振兴民族工业,支持自主品牌,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领导带头乘坐自主品牌公务用车。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后,各省相继出台执行规定和实施细则。其中宁夏、湖南、甘肃、新疆等省出台的文件规定:省级领导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这确实是带了一个好头,只要领导率先垂范,公务用车推广自主品牌就燃起了希望之光。建议中办、国办尽快出台相关管理细则,重新核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配备固定用车的标准,明确规定凡新购置的固定公务用车一律选用自主品牌。对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则自然而然地应该使用自主品牌汽车。
(二)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品牌车质量。勿容讳言,目前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从性价比和外观设计方面与国际水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产品牌汽车企业不能指望过多的保护性政策,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上,造出质量更好、更舒适、更安全的汽车,这才是解决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份额偏低的根本举措。政府要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建立公用共性技术平台,重点攻克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和电子控制类零部件、高性能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使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和外观设计达到目的国际同类车型水平,性价比超过国际同类车型,以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升监管水平。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强公务用车推广自主品牌的宣传,尤其是加强公务用车政策宣传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公务用车选用自主品牌的共识。国家工信部要严格把关,按照中办、国办确定的管理细则,每年度及时公布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并在政府采购中严格加以实施。各级纪检机关和监察部门要作好对公务采购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发现违规,严肃查处。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达到全方位的监督效果。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政协报、联谊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宁波日报、青年时报、新华网、凤凰网、中广网等媒体对该提案进行了报道)
(一)领导带头乘坐自主品牌公务用车。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改进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后,各省相继出台执行规定和实施细则。其中宁夏、湖南、甘肃、新疆等省出台的文件规定:省级领导逐步换乘国产自主品牌汽车。这确实是带了一个好头,只要领导率先垂范,公务用车推广自主品牌就燃起了希望之光。建议中办、国办尽快出台相关管理细则,重新核定部长级和省长级干部配备固定用车的标准,明确规定凡新购置的固定公务用车一律选用自主品牌。对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则自然而然地应该使用自主品牌汽车。
(二)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品牌车质量。勿容讳言,目前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从性价比和外观设计方面与国际水准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产品牌汽车企业不能指望过多的保护性政策,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的研发上,造出质量更好、更舒适、更安全的汽车,这才是解决公务车采购自主品牌份额偏低的根本举措。政府要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引导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建立公用共性技术平台,重点攻克发动机电控系统、自动变速箱等核心技术和电子控制类零部件、高性能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使自主品牌汽车质量和外观设计达到目的国际同类车型水平,性价比超过国际同类车型,以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
(三)加强宣传力度,提升监管水平。各级新闻媒体要加强公务用车推广自主品牌的宣传,尤其是加强公务用车政策宣传的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公务用车选用自主品牌的共识。国家工信部要严格把关,按照中办、国办确定的管理细则,每年度及时公布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并在政府采购中严格加以实施。各级纪检机关和监察部门要作好对公务采购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发现违规,严肃查处。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达到全方位的监督效果。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政协报、联谊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宁波日报、青年时报、新华网、凤凰网、中广网等媒体对该提案进行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