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3年5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3年5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3年5期
以参政谋发展 以服务树品牌 以制度促规范
发布时间:2013-12-17 17:01:59
  |  
作者: 杭州萧山区基层委员会
    萧山区基层委员会目前有会员85人,下辖三个支部。近年来,基层委员会在民建上级组织的领导和帮助下,连年获得省、市、区先进表彰。
    一、加强沟通,积极争取当地党委的支持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支撑点。民主党派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为此,我们积极争取当地党委特别是统战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近年来,在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下,我们解决了“三难”,即兼职人员多工作推进难,活动场地不固定活动开展难,活动经费靠自筹经费筹集难三大难题。在专职人员上,区委统战部从全区选调公务员专职负责基层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把专职干部的职务被确定为区管副处级,并作为党派的常设职位。在活动场地上,区委统战部为民主党派统一租赁和装潢设计了党派办公室。在活动经费上,区委统战部从2011年开始为萧山基层委员会提供社会服务经费,目前共已拨款35万元。
    二、发挥优势,认真参政议政是基层组织建设的关键点。在参政议政上,基层委员会主要抓好提案、信息、课题调研三项工作。提案工作提倡一个“早”字,即在全体会员中提前征集提案线索,组织调研组专门开展调研,在提交前还召开由政协委员和参政议政骨干分子参加的界别预审会,对提案进行逐个把关。信息工作我们提倡一个“广”字,规定会员每年每人应撰写信息不少于二则,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列入对支部和会员的量化考核中。课题调研我们提倡一个“深”字,每年我们都积极参加市委会、区委统战部的课题招投标活动,同时围绕萧山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重点开展2至3个自选课题调研。此外,我们在2007年创刊《萧山民建》,至今共出刊25期,刊出稿件856篇;在党派工作相关的刊物登载各类稿件200余篇,《萧山民建》刊物也成为了会员参政议政、思想交流的重要阵地。
    三、内挖潜力,探索社会服务新形式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着重点。“共建服务基地”是基层委员会对社会服务工作的尝试和创新,改变了过去民主党派服务活动较为分散和不定期的状况,推动了服务模式向集聚、固定和长期转变。2009年以来,基层委员会已与两个区欠发达村、一个社区结为共建基地。4年多来,我们开展了以服务基地为中心,向全区辐射的一系列服务活动,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惠,又宣传了民建“思源工程”的品牌。
    四、建章立制,促进会务工作规范化运行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点。为了发挥骨干会员的优势,基层委员会聘请会内有相关专长的会员成立了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和宣传学习等三个专门工作小组;为了明确基层委员会委员的分工,制定了“基层委员会委员职责”等制度。这些制度都收录在基层委员会今年编制的《民建萧山区基层委员会制度汇编》中,为会务工作的规范化运行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