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教育 调结构 强制度 树品牌
——民建省委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经验、新做法
发布时间:2013-12-17 16:59:17
|
作者:
开展主题教育 增强政治共识
民主党派最大的价值在于做凝聚人心的工作。基层组织是凝心聚力的最直接平台。随着会员结构的改善,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对组织期望值高。我省基层组织针对会员的思想状况和需求,抓好各项主题教育,增进政治共识,把广大会员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坚持优良传统教育。在基层组织中开展观看电视剧《黄炎培》,追思学习孙起孟同志、开展纪念中共发布“五一”口号65周年和建会65周年以及政治交接学习教育。通过报告会、论坛讲座学习中共十八大等重大会议精神,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习宣传新会章。今年省委会老领导亲自编写了新会章学习辅导资料,省委会培训宣讲员,对全省基层组织宣讲,号召会员增强参政党意识,模范遵守会章,更好履行职责。省、市组织加强新会员培训,实现入会培训“全覆盖”。
调整优化结构 夯实组织基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行业、企业格局发生许多变化,会员的行业分布多元化,基层组织会员结构变化很大。省直属工委、各市委会积极探索,以尊重会员意愿、人才资源配置相对平衡和人数适当、便于开展活动为原则,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基层组织调整重组工作。
直属基层组织优化发展。杭州市委会按照“整合资源、强化城区、优化行业、夯实基础”原则,对基层组织进行重新划分和编排。撤销一批行业、企业支部,将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各城区总支,同时,对各城区支部进行优化,将难以开展活动的企业支部重组为以社区会员为主的支部,组建新兴行业及特色领域支部,支部重新焕发活力,新支部每年都开展6次以上主题活动。绍兴市委会对市直十余个支部进行“撤并—培育—分建”,在优秀基层组织培育人才,再从中进行“细胞分裂”,分设新支部,复制、辐射和放大先进经验,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整体水平。
县(区、市)基层组织强化发展。目前全省各市(不含舟山)的30个城区中,有26个建有区委会、基层委员会或总支,占86.7%。全省有15个县级基层总支先后更名为基层委员会。杭州市委会目前已在5个城区成立了基层委员会,今年将完成8个城区全部组建基层委员会工作。2012年底全省区域支部共有145个,较2007年增加52个,区域支部占支部总数的38.7%。各地县(市、区)基层委员会、总支自觉接受中共领导,积极争取统战部门帮助支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职责,以作为求地位,树立了民主党派的良好形象。
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省委会把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近年来成立了浙江大学基层委员会,浙江工业大学支部、浙江师范大学支部升格为总支,新组建了浙江农林大学支部、浙江外国语学院支部、杭州师范大学支部等7个高校支部。已有18个高校建有民建基层组织。
加强制度化 规范化建设 提升整体水平
出台《意见》、《手册》,规范基层组织活动。制度建设是组织建设的保障。省委会于2010年制定了《关于规范基层组织活动的意见(试行)》,对基层组织活动目标、活动制度、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加强领导等提出明确要求。《意见》明确规定每次活动出席率应保持在60%以上,全年参加活动的会员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编印下发《民建浙江省基层组织活动手册》,要求每次支部活动都要记录到《手册》、建立活动台帐,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省委会还加强对基层组织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基层组织活动主题指导性意见》,要求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主题,突出参政党特色,积极履行参政党基层组织的任务和职责。
各级地方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全省10个市委会都制定了关于基层组织工作的规章制度,所有基层委员会和总支都有一套支部工作规章制度,375个支部中,绝大部分制订了相应工作制度。
创先争优,提高规范化程度。各市委会通过考评争优,推进各项规范化制度执行落实。全省10个市委会都制定了支部考核评估制度,开展年度考核评优。
争取办公条件,推进规范化建设。各市委会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支持有条件的基层支部,建设固定的活动场所,配备专职会务工作人员。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了基层组织活动在正常化、规范化。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375个支部。支部活动出席率在60%以上的占92.5%。全年活动覆盖率在90%以上的支部占89.1%。
强化人才培养推荐 打造核心团队
配强班子,轮训主委。支部班子是搞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力量。各市级组织在新一轮总支、支部换届中,充分听取民意,着力选好班长,配好班子,把一批有责任心、热心会务、乐于奉献,群众基础好,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会员选为支部主委,注重班子成员的合理搭配,知识结构、年龄梯次、行业分布、工作忙闲优势互补。继第一轮全省支部主委培训后,2010-2013年,省委会在省社会主义学院连续举办4期全省支部主委培训班,对各地支部主委或骨干进行集中培训,累计培训200多人。
精选发展,改善结构。省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会员发展和结构改善,省委会每年对我省民建组织和会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与浙江省省级各民主党派、与全国民建各省级组织会情作比对,分析优势劣势,制定每年发展计划,努力建设两支基本队伍,加强代表性人士队伍建设。省委会要求市委会年初制定发展计划,细化学历、职称、结构要求,并跟踪各市组织发展的进度和结构,全省统筹发展速度。市委会将要求细化到基层组织。基层组织精心挑选,严格把关,改善优化了会员结构。
加强培养,推荐输送。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让优秀年轻骨干在会务工作、社会活动和参政议政多方面锻炼成长,推荐输送年轻会员骨干到合适单位和县(市)级班子任职锻炼,到政府对口联系部门、乡镇街道交流。省、市委会主动加强与中共基层党委、统战部以及基层组织负责人(会员)所在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协调,争取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骨干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
提质量 树品牌 增强履职实效
参政议政成果丰硕成效突出。省、市委会加强对会员参政议政知识方面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广大基层组织和会员围绕对国家大政方针和本地区重要事务、群众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体现出参政议政成果丰硕,质量提高,成效突出的特点,成为我省民建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去年以来,基层组织提供的信息已有8件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各地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参政议政责任。
社会服务创新务实,优势凸显。各地基层组织结合会员专业特长和优势,社会服务涌现出新载体、新平台、新内容,新形式。如台州路桥区总支联合区司法局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站,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台州椒江区委会于2010年在基层社区和企业成立了“民建会员工作室”,开展日常的社情民意收集、定期开展“会员服务日”活动,探索了基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宁波慈溪基层委员会开展美丽乡村共建活动,打造专家支农服务团,建立民建职业培训基地。宁波市江东区总支设立阳光慈善基金,实施为期三年的“阳光复明行动”,为100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
创新机制平台 增强组织活力
与时俱进,不断在基层组织工作中注入时代内涵和新鲜元素,是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源泉。全省各地基层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拓展内容,富有成效。
细分组织,会员承办,责任分担。如温州市鹿城基层委员会成立了参政议政、社会服务、会务工作等工作小组,由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实行主委轮值制,每季度由一位副主委主持日常事务。绍兴市各支部大多建立学习、宣传、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小组,建立“根—枝—叶”呈树状结构的“联系网”,形成工作单元。绍兴市直新华支部,实行支部计划“一年活动早知道”和支部活动“会员承办制”,每年年初制定每月活动计划,并落实到各小组和专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细分组织,实行轮值制,扩大了会员参与度,提升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锻炼了基层骨干,发掘培养了后备人才。
搭建平台,资源整合,信息对接。省直属工委创新活动形式,定期举办“为转型升级建言”主题沙龙,至今已办5期,每次有近百人参加。一般以3到5位会内经济界专家学者或企业家主讲,分析研判经济走势,介绍企业成功发展经验,展示会员研究成果,现场宽松互动。今年省直属工委与民建浙江大学基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统一战线“同心前行”分论坛。主题沙龙针对会员需求,整合会内优势资源,搭建了展示会员专长、增强会员信息交流与资源对接的平台,受到省直属会员的欢迎。民建杭师大支部承办了“民建企业家杭州师范大学大讲堂”,实现了知名企业家与地方高校生的零距离对话。
关爱会员 凝聚人心
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是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各地基层组织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途径关爱会员,服务会员和会员企业,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关心帮助老会员和困难会员,建立会组织和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绍兴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与会员企业联系结对,经常走访了解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帮助会员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近几年,绍兴县、嵊州市民建基层组织邀请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等高层领导和专家作民营企业发展策略、企业转型升级的讲座,为民建会员企业释疑解惑。衢州江山支部从2012年开始为每位会员发放体检表,建立“健康档案”,关爱会员身体健康。
典型带动 建设“全省基层组织学习交流基地”
近5年来们浙江省民建基层组织争先创优,荣获全国先进基层组织9个,评选省级先进基层组织134个。这些先进基层组织注重学习、制度规范、团结和谐、富有活力、积极履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省探索建立“基层组织学习交流基地”这一载体,总结提炼先进基层组织建设经验,树立典范,以点带面,通过可看、可学的活动,现场观摩,互动交流,产生直观生动的学习效果。经省委会批准,首批设立7个基层组织学习交流基地。他们是先后荣获“民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或“民建浙江省先进基层组织”的优秀集体。将这些先进经验固化、辐射、推广,可以带动全省基层组织整体提升水平。
(摘自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郭吉丰在省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民主党派最大的价值在于做凝聚人心的工作。基层组织是凝心聚力的最直接平台。随着会员结构的改善,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他们思想活跃,对组织期望值高。我省基层组织针对会员的思想状况和需求,抓好各项主题教育,增进政治共识,把广大会员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坚持优良传统教育。在基层组织中开展观看电视剧《黄炎培》,追思学习孙起孟同志、开展纪念中共发布“五一”口号65周年和建会65周年以及政治交接学习教育。通过报告会、论坛讲座学习中共十八大等重大会议精神,明确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学习宣传新会章。今年省委会老领导亲自编写了新会章学习辅导资料,省委会培训宣讲员,对全省基层组织宣讲,号召会员增强参政党意识,模范遵守会章,更好履行职责。省、市组织加强新会员培训,实现入会培训“全覆盖”。
调整优化结构 夯实组织基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行业、企业格局发生许多变化,会员的行业分布多元化,基层组织会员结构变化很大。省直属工委、各市委会积极探索,以尊重会员意愿、人才资源配置相对平衡和人数适当、便于开展活动为原则,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基层组织调整重组工作。
直属基层组织优化发展。杭州市委会按照“整合资源、强化城区、优化行业、夯实基础”原则,对基层组织进行重新划分和编排。撤销一批行业、企业支部,将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各城区总支,同时,对各城区支部进行优化,将难以开展活动的企业支部重组为以社区会员为主的支部,组建新兴行业及特色领域支部,支部重新焕发活力,新支部每年都开展6次以上主题活动。绍兴市委会对市直十余个支部进行“撤并—培育—分建”,在优秀基层组织培育人才,再从中进行“细胞分裂”,分设新支部,复制、辐射和放大先进经验,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整体水平。
县(区、市)基层组织强化发展。目前全省各市(不含舟山)的30个城区中,有26个建有区委会、基层委员会或总支,占86.7%。全省有15个县级基层总支先后更名为基层委员会。杭州市委会目前已在5个城区成立了基层委员会,今年将完成8个城区全部组建基层委员会工作。2012年底全省区域支部共有145个,较2007年增加52个,区域支部占支部总数的38.7%。各地县(市、区)基层委员会、总支自觉接受中共领导,积极争取统战部门帮助支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职责,以作为求地位,树立了民主党派的良好形象。
高校基层组织建设积极推进。省委会把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作为重点,近年来成立了浙江大学基层委员会,浙江工业大学支部、浙江师范大学支部升格为总支,新组建了浙江农林大学支部、浙江外国语学院支部、杭州师范大学支部等7个高校支部。已有18个高校建有民建基层组织。
加强制度化 规范化建设 提升整体水平
出台《意见》、《手册》,规范基层组织活动。制度建设是组织建设的保障。省委会于2010年制定了《关于规范基层组织活动的意见(试行)》,对基层组织活动目标、活动制度、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加强领导等提出明确要求。《意见》明确规定每次活动出席率应保持在60%以上,全年参加活动的会员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编印下发《民建浙江省基层组织活动手册》,要求每次支部活动都要记录到《手册》、建立活动台帐,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省委会还加强对基层组织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基层组织活动主题指导性意见》,要求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主题,突出参政党特色,积极履行参政党基层组织的任务和职责。
各级地方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全省10个市委会都制定了关于基层组织工作的规章制度,所有基层委员会和总支都有一套支部工作规章制度,375个支部中,绝大部分制订了相应工作制度。
创先争优,提高规范化程度。各市委会通过考评争优,推进各项规范化制度执行落实。全省10个市委会都制定了支部考核评估制度,开展年度考核评优。
争取办公条件,推进规范化建设。各市委会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支持有条件的基层支部,建设固定的活动场所,配备专职会务工作人员。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了基层组织活动在正常化、规范化。截至2012年底,全省共有375个支部。支部活动出席率在60%以上的占92.5%。全年活动覆盖率在90%以上的支部占89.1%。
强化人才培养推荐 打造核心团队
配强班子,轮训主委。支部班子是搞好基层组织建设的核心力量。各市级组织在新一轮总支、支部换届中,充分听取民意,着力选好班长,配好班子,把一批有责任心、热心会务、乐于奉献,群众基础好,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优秀会员选为支部主委,注重班子成员的合理搭配,知识结构、年龄梯次、行业分布、工作忙闲优势互补。继第一轮全省支部主委培训后,2010-2013年,省委会在省社会主义学院连续举办4期全省支部主委培训班,对各地支部主委或骨干进行集中培训,累计培训200多人。
精选发展,改善结构。省委会领导高度重视会员发展和结构改善,省委会每年对我省民建组织和会员状况进行分析研究,与浙江省省级各民主党派、与全国民建各省级组织会情作比对,分析优势劣势,制定每年发展计划,努力建设两支基本队伍,加强代表性人士队伍建设。省委会要求市委会年初制定发展计划,细化学历、职称、结构要求,并跟踪各市组织发展的进度和结构,全省统筹发展速度。市委会将要求细化到基层组织。基层组织精心挑选,严格把关,改善优化了会员结构。
加强培养,推荐输送。创造机会搭建舞台,让优秀年轻骨干在会务工作、社会活动和参政议政多方面锻炼成长,推荐输送年轻会员骨干到合适单位和县(市)级班子任职锻炼,到政府对口联系部门、乡镇街道交流。省、市委会主动加强与中共基层党委、统战部以及基层组织负责人(会员)所在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协调,争取基层组织负责人和骨干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
提质量 树品牌 增强履职实效
参政议政成果丰硕成效突出。省、市委会加强对会员参政议政知识方面的培训,建立激励机制,不断提升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广大基层组织和会员围绕对国家大政方针和本地区重要事务、群众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体现出参政议政成果丰硕,质量提高,成效突出的特点,成为我省民建参政议政的重要力量。去年以来,基层组织提供的信息已有8件获得国家领导人批示。各地加强制度建设,落实参政议政责任。
社会服务创新务实,优势凸显。各地基层组织结合会员专业特长和优势,社会服务涌现出新载体、新平台、新内容,新形式。如台州路桥区总支联合区司法局成立了社区法律服务站,开展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台州椒江区委会于2010年在基层社区和企业成立了“民建会员工作室”,开展日常的社情民意收集、定期开展“会员服务日”活动,探索了基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模式。宁波慈溪基层委员会开展美丽乡村共建活动,打造专家支农服务团,建立民建职业培训基地。宁波市江东区总支设立阳光慈善基金,实施为期三年的“阳光复明行动”,为100名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手术。
创新机制平台 增强组织活力
与时俱进,不断在基层组织工作中注入时代内涵和新鲜元素,是增强基层组织活力的源泉。全省各地基层组织创新机制,创新方法,拓展内容,富有成效。
细分组织,会员承办,责任分担。如温州市鹿城基层委员会成立了参政议政、社会服务、会务工作等工作小组,由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实行主委轮值制,每季度由一位副主委主持日常事务。绍兴市各支部大多建立学习、宣传、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等小组,建立“根—枝—叶”呈树状结构的“联系网”,形成工作单元。绍兴市直新华支部,实行支部计划“一年活动早知道”和支部活动“会员承办制”,每年年初制定每月活动计划,并落实到各小组和专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细分组织,实行轮值制,扩大了会员参与度,提升组织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锻炼了基层骨干,发掘培养了后备人才。
搭建平台,资源整合,信息对接。省直属工委创新活动形式,定期举办“为转型升级建言”主题沙龙,至今已办5期,每次有近百人参加。一般以3到5位会内经济界专家学者或企业家主讲,分析研判经济走势,介绍企业成功发展经验,展示会员研究成果,现场宽松互动。今年省直属工委与民建浙江大学基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统一战线“同心前行”分论坛。主题沙龙针对会员需求,整合会内优势资源,搭建了展示会员专长、增强会员信息交流与资源对接的平台,受到省直属会员的欢迎。民建杭师大支部承办了“民建企业家杭州师范大学大讲堂”,实现了知名企业家与地方高校生的零距离对话。
关爱会员 凝聚人心
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是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各地基层组织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途径关爱会员,服务会员和会员企业,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特别是关心帮助老会员和困难会员,建立会组织和会员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的情感纽带,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绍兴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与会员企业联系结对,经常走访了解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和困难,帮助会员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近几年,绍兴县、嵊州市民建基层组织邀请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等高层领导和专家作民营企业发展策略、企业转型升级的讲座,为民建会员企业释疑解惑。衢州江山支部从2012年开始为每位会员发放体检表,建立“健康档案”,关爱会员身体健康。
典型带动 建设“全省基层组织学习交流基地”
近5年来们浙江省民建基层组织争先创优,荣获全国先进基层组织9个,评选省级先进基层组织134个。这些先进基层组织注重学习、制度规范、团结和谐、富有活力、积极履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省探索建立“基层组织学习交流基地”这一载体,总结提炼先进基层组织建设经验,树立典范,以点带面,通过可看、可学的活动,现场观摩,互动交流,产生直观生动的学习效果。经省委会批准,首批设立7个基层组织学习交流基地。他们是先后荣获“民建全国先进基层组织”或“民建浙江省先进基层组织”的优秀集体。将这些先进经验固化、辐射、推广,可以带动全省基层组织整体提升水平。
(摘自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郭吉丰在省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