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3年5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3年5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3年5期
乌镇寻梦
发布时间:2013-12-17 17:21:58
  |  
作者: 李 钰
    乌镇离我故乡的家只有15分钟的路程,到乌镇,感觉上就是回了故乡。所以心念中,乌镇的一切美便是故乡的美,乌镇的一切好也便是故乡的好,体会了乌镇的所有便也体会了故乡的所有。
    感受暮秋雨中的水墨乌镇,有着一种沉郁而幽远的美。
    漫步而行,窄而干净的青石板路,顺着绵延而柔婉的小河幽静伸展,七步一桥,十米又桥;左转是桥,右行也桥;前瞻有桥,后望还桥。
    撑一把玄色的镶月白边布伞,伫立于微雨中的石桥,发丝在风中缠拂着伞柄,就如飘飞的思绪绕着时光的漩涡,很快便会把人形隐遁了,灵魂如鹞,飘飞于记忆的最遥远处。
    总觉得,即便是雨,从前的雨要下得比现今的爽。透明如珠的雨点打在石桥板上,弹得老高,错落间便如蝌蚪状的音符在跳跃。尤其是初秋,雨下过后,天便会湛蓝,树木也便会有一种水洗过后的枝叶清香溢出。那时候,最大的快乐便是赤着脚,在还留着夏末余温的石板桥上飞奔,伙伴们戏耍的欢笑声洒落一路。
    如鹞的灵魂厝然回归:原来,人生的美丽在于,岁月可以老去,梦想却依然能在!心的舞台有多宽广,人生的华章就有多精彩。人,只要还有梦想,心便不会老去。
    徜徉灯影泛波的夜中小镇,则另有一种温婉而静好的美。
    来过乌镇的不少朋友,都赞叹古镇夜之美堪比丽江不逊凤凰。乌镇的桥多,便是因着那温柔荡漾着的蜿延河流。夜色中的小河,泛着灯影的汨汨河水在眼前闪烁,微波涌动处,恰如缅腆的稚子,欲与人语却羞涩而微抿薄唇;那一波的湖水,好似那初涉人世的黑瞳中灵动扑闪的眼波,静谧而柔和。
    点缀河两边的是星子般的茶室或是酒吧。古镇的茶室,也早已不是记忆中乡人赶集后歇脚闲聊的地儿,那镶着蓝边海碗盛着的、漂着几叶大杆老茶的大碗茶,被精致的玻璃小盏或是彩瓷成套茶具替代,小镇人的喧闹哩语已被轻幽的音乐替换。步上咯吱微响的木梯小楼,轻推小轩窗,斜倚雕花栏,眼见的便是一溪流水绕人家,心叹的正是烟雨笼影秋深时。
    每每外出游赏,即便有众人同行,也总喜渐行渐落于众人后,或在众人喧乐之时,择一静偶处,独享众人眼光之外的景与境。有时候,独处其实是一种幸福,它会让人重拾记忆中的纯实之乐,能让人淳淳回味岁月中的静好之美。
    看桥边一些酒肆外挂着的招牌绸旗,眼前渐渐幻化的是轻轻摇晃着的婆姨们手中的蒲扇。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光,便是那夏末秋初时的傍晚。习惯了盛夏时在河边的夜晚纳凉,即使到了蝉鸣渐稀,秋风渐起的初秋时节也再不肯回屋入睡。在夜幕还未来得及完全垂下,秋月尚未及悬挂时,河边早已充满了孩子们的戏闹声。门前河埠边的地上,大人们也是习惯了夏日时的流程,早早泼过了落日后的河水,各家的竹榻、藤椅也已被清水抹过,沿河一溜地散放着。稚儿不意炎凉,即使身后有着大人们的呵斥声,刚沐浴过的小人儿却仍是自由地在飒爽的秋风中奔跃着,不肯停息。直至星星也悄悄地在空中眨起了朦胧的眸子,这些快乐的人间小精灵,才会一个个枕着河水的微波声,听着大人们的絮语声,躺在河水抹过的微凉而宽畅的春凳上,渐渐入梦。初秋的风很柔,大人们手中那摇着的蒲扇也只是象征性地驱赶一下夏日留下的几许蚊虫。却也正是这一扇一摇间,给予了今后行走四方的儿女们一个魂牵梦绕的温馨童年。当我们历经了生活的沉重磨砺,尝试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才能深刻体会到儿时的幸福:柔情夜夜如流水,流过窗前卿不知。
    十岁那年,从母亲的故乡回到现在生活的地方,四十年过去,经历了很多事,记忆之册也许删去了很多,但人生第一个十年的所有,就如一个时间的光碟刻录,历历清晰,仍是一丝也不走样地留存于脑海。却原来,一直,是我的心,不愿走出那片温柔地。
    (作者系民建市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