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农村保险营销市场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发展并不平衡,保险服务主要集中在县及县以上的城市,农村保险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存在盲目削价竞争,网点布局不合理,保险从业人员法制意识淡薄,整体素质不高,科技含量低,系统性不强,产品不适应农民的要求等。
建议:1.实现对农村保险市场的保护性开发。在开发农村保险市场的初期,应坚持低费率和低利润率的原则,尽可能让利于农民,让农民对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具有购买力。2.营销员队伍建设要考虑农村特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农村各项服务水平,通过各种农村补贴增强农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消费的便利性。在保险营销方面,考虑到农民群体的特殊性,可采取倾斜政策。3.保单设计以小额保单为主。4.加大科技投入和政府扶持。
(作者:王建中,民建中央、省政协采用)
关于发展有限牌照民营银行的四点建议
目前发展民营银行是硬化银行预算约束的必由之路,是促成金融企业家茁壮成长的必要条件,是商业银行改革的方向。发展民营银行的风险主要有关联贷款,股东内斗,挤兑等。当前发展民营银行的“理想目标”是造就一批类似当年银座城信社、泰隆城信社那样的小银行。为此,建议:
1.发放牌照要在三个方面体现“有限”即规模“有限”、主发起人“有限”、牌照数量“有限”。2.民营银行要确保有充足的存款来源,要依靠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为民营企业开通必要的结算渠道。3.民营银行应建立强有力的约束机制。要坚决防止民营工商企业主控制银行,管控好股权结构,实行“无限责任”。4.民营银行应构建风险防线,真正做到“自担风险”。第一道防线是前述的“自我约束”机制。这是基础,至关重要,第二道防线是严格的监管,第三道防线是存款保险制度。
(作者:应宜逊,中央统战部、民建中央采用,副总理批示)
农村基层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八大”问题不容忽视
村级财务管理一直是村级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关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目前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村级招待费用超支,专项资金管理混乱,集体资金违规出借,报账制度执行不严,合同管理不够规范,财务公开随意性大,监管举措流于形式,建设资金未重点监管等问题。建议:
1.要修订完善相关制度。进一步修订完善村级组织招待费开支(限额)规定、报销审核办法,规范完善村级集体资金(出借)使用管理、合同管理、审计监督等相关办法。2.加大公开监督管理。加强村监委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村监委的日常监督和管理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实施行政村财务审计,力求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三务公开方式。3.要严格落实问题查处。对于村监委提出或群众反映的一般性问题或建议,村两委要及时进行整改或做出说明;对于审计监督发现、村监委提出或群众反映较严重的问题,上级党委和纪检监察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调查、核实,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
(作者:杨文杰,民建中央、省政协采用,副省长批示)
地方债务审计也应一并关注政府性预计负债
由于政府部门对预计负债不够重视,行政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预计负债也未明确,导致政府性预计负债均未真实的反映和披露,存在较大的隐性风险。比较明显的政府预计负债有民生类负债、基本建设烂尾工程负债等,其中民生类负债较重,有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历年负债、社保及医疗保障体系支撑能力不足时财政兜底资金负债等。为此,建议:
1.开展政府性预计负债审计,摸清债务家底。一是从意识形态上充分认识到政府性预计负债的重要性。二是开展政府性预计负债审计。2.完善行政事业会计准则,将预计负债纳入财务报表。进一步完善当前的行政事业会计准则,增加预计负债核算办法,将各项政府性预计负债纳入会计管理,并在财务会计报表中充分披露。3.建立政府性预计负债风险应对机制。一是建立政府性预计负债风险预警机制。二是建立预计负债化解机制。三是做好民生基金(资金)保值增值工作。
(作者:徐鹤田,民建中央、省政协采用)
对远洋渔业引领群众渔业转型提出三点建议
目前在远洋渔业引导传统渔业转型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传统渔业规模小前后方保障乏力,难以抵御远洋渔业风险。二是群众渔业从事传统的近海渔业,难以适应远洋渔业生产的人才需求。三是国家通过扶持远洋渔业建设引导传统渔业转型的政策应更具科学性有效性。对此,建议:
1.在远洋渔业装备建设上,建议从向远洋渔业船舶建造补偿转为向远洋渔业实际经营者补偿的方向转变,解决只打船换补偿实际远洋渔业经营者无补偿的情况。2.在远洋渔业人才方面,对传统渔业转为远洋渔业的,船长等职务船员的培训上岗换证等相关费用,所在地的政府和部门应给予必要的补贴。3.在鼓励远洋渔业公司做强做大方面,建议国家和地方在支持鼓励传统渔业转型中,扶持地方小渔业公司渔业队渔船以及冷藏企业组建远洋渔业联合体,在融资、税收、用地等政策上,给予更大的优惠,促传统渔业做强做大,实行可持续发展。
(作者:辛涌,全国政协、民建中央、省委统战部采用,副总理批示)
建议以“资产证券化”为突破口加快推进金融改革
目前我国金融格局运行中存在以下问题,亟待寻求突破口予以解决整体改革的束缚问题:
1.经济与金融间的结构性扭曲严重。2.融资结构失衡。3.风险过度集中于商业银行,引发了巨大的风险资产约束,束缚整体改革的推进。综上,过往通过低利率和行政配置廉价资本的金融政策在取得渐进经济改革成功后未能及时退出,已导致资金融通和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并快速积极着系统性风险。我国目前金融整体改革的顺序,宜以资产证券化为突破口,来带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自由化。作为一种结构化的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产品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基础资产的独立性和可定价性有较高要求。具体发展建议如下:1.把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突破口先行推进,进而倒逼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改革。2.资本市场制度改革先行,要将资产证券化从试点转常规,拓展其发展的边界。3.资产证券化市场要求放松管制、增进市场融合,解除原有束缚。
(作者:钱康宁、江衍妙,全国政协、民建中央采用,副总理批示)
警惕小贷公司涉诉问题暴露出的严重信贷风险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温州金改的重要组织创新发展机构之一,经过近年来的运行情况已发现诸多问题,一是超额放贷现象突出。二是关联担保现象普遍。三是贷款利率普遍偏高。四是贷款形式不规范。对此,建议:
1.加强监管制度的规范建设。2.强化对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特别要设立专门机构对小额贷款发放贷款的每月月报检查、发放贷款对象的核查和贷款用途的审查监管。3.尽快组织专项整顿教育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经验教训。4.建议出台激励措施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回归本位经营。5.要尽快确认小贷公司的金融机构身份,解决机构监管、融资高利率和征信管理等问题。6.建议严格把关小额贷款公司的准入门槛,在新批小额贷款公司时要客观评估,切忌盲目追求数量。
(作者:江衍妙,中央统战部、民建中央采用,副总理批示)
重视防范地方投融资平台过度举债引发地方政府债务危机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责任主体不清晰,操作程序不规范,当前在融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现象,极易引起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此,建议:
1.完善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管理体制建设。一是合理定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职能及投融资领域。二是规范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率。三是进一步完善债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2.加强债务基础管理。3.加大债务监督力度。一是加强投融资平台债务管理。二是加强债务流向绩效分析。4.建立存量资产盘活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对各投融资平台存量资产进行一次清理,充分挖掘各单位自身潜力,提高经营能力,各融资平台公司及国有企业要增加公司经营收入,对长期闲置的存量资产(如房产)等,研究对策,尽快回笼资金,减少还贷风险。
(作者:邹枫、徐鹤田,省政协、民建中央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