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4年3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4年3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4年3期
我对“五水共治”的认识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4-11-19 10:40:44
  |  
作者: 程 炜
    今年4月、6月省委老干部局分两次组织部分省级老同志赴绍兴、桐庐和德清考察正在全省扎实开展的“五水共治”行动,给平时较少出门的老同志上了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建设大课。这两次考察我都参与了,深受启发教育。通过听介绍和实地察看,使我认识到“五水共治”行动是一项很好生态修复机制,把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修复好,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深得民心的好事;认识到“五水共治”是一次全民移风易俗行动,除陋习、树新风,倡导绿色生活、文明生产;认识到“五水共治”也是一项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之路。
    德清县行动早、决心大、工作实、有成效。今年2月,县委县政府响应省委号召,就下发文件,提出“五水共治”的实施意见,并在2月24日在《浙江日报》专版公布。实际上他们的治水工作早在2012年就开始了,县一级领导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全县开展调查,摸清底细,提出了“九法治水”方案,列出了流程图时间表,打响了治污攻坚战,走在全省前列。
    德清县地处水网地带,依山傍水,城市因水而兴。东苕溪、大运河流经那里。东苕溪是杭嘉湖人民饮水水源,保护东苕溪就是保护生命线。德清又有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园内有国家珍贵濒危禽类朱鹮养殖栖息基地,及其他珍贵的动植物。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他们下决心要搞好治水护水工作,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全民治水。“五水共治”一定要坚持“全民参与、惠及全民”,光靠业务部门和少数干部是搞不好的。德清县把全县发动起来,在县委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人大开展执法检查,政协加强民主监督,工青妇担当起主力军责任,党团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志愿者踊跃加入到队伍中来,乡镇街道制订村规民约,成为居民自律和互相监督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全民共治,从我做起”的氛围。
    在“五水共治”中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主导作用,向群众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成为“五位一体”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黑河臭河垃圾河的形成,究其原因,是以往不文明生产方式和不文明生活方式造成的,我们一定要革除陋习,倡导文明生产生活方式,以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有的同志说得好,如果天空经常是灰霾霾的,空气是混浊的 ,河水是臭的,人的寿命是短的,那么你的钱包鼓了起来又有什么意义呢?“五水共治”贵在建立长效机制,成为常态化。长期来养成的不良习惯,习惯成自然,要改正过来并不容易。要经常教育群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
    二是科学治水。“五水共治”是一项系统综合整治工程,要做到统筹兼顾,科学施策,周密细致安排。德清县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我要补充的是,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面积有36.5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4平方公里,这是一块极其宝贵的资源。但是在开发和保护中,一定要定位准确,不能过度商业化,破坏安静清净的生态环境。水域要控制养殖规模,不使水体富营养化湖水浑浊变质。不要开发水上体育竞技项目(如龙舟赛、摩托艇赛),大声喧闹声会使鸟类受到惊吓而迁移他处。可以发展写生创作基地、摄影爱好基地、鸟类观赏基地、老年养生基地等,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发挥调节气候功能。
    又如,生猪养殖业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现在全县已关停一批养猪场,生猪饲养量从原来的70多万头减少到一半,但剩下的部分怎么办?现在我省依靠外省调入,如一旦外省调入量减少,我们将如何应对?养猪必须先过环保关,如果继续过去分散式饲养是过不了环保关的。一定要发展规模化现代化工厂化集中饲养,对猪的粪便有专人专车收集处理,病死猪一律要无害化处理,并建立严格质量检验制度。希望县里把这件大事谋划好。
    再如,“三改一拆”工作,对于违法建筑要坚决拆除。但是拆除以后这个地块今后做什么用(现在暂时做什么用),都要有一个设想和安排,不能一拆了之。浦江县有一街道,违法建筑拆除后,无人清理,以后周边居民又把生活垃圾倒在废墟之上,街道以没有清运经费推诿责任,谁也不管了。老百姓则一片骂声。“五水共治”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好的检验。考验各级干部怎样联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民办事。我们要切实转变作风,把实事办好,使百姓满意。
    三是依法治水。德清县现有造纸、化工、制革、印染四个行业,这些企业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是治污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成败的关键。除已经关停一批企业外,余下的要严格依法治理,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限期治理整顿,达标后才能继续生产,仍不能达标的必须关停,对于弄虚作假进行偷排,严重破坏环境行为要严厉打击,不能再出现守法企业成本高,违法企业成本低的怪现象。再有德清县2月24日浙报公布治理方案中提到“2018年底前完成食品加工、缫丝等行业整治”。我以为食品加工业事关人民身体健康,为让人民吃得放心,要积极配合当前全国人大关于食品安全法的执法检查,提前抓紧搞好整治。
    德清兴起了“洋家乐”,由外商投资,外商经营,按照国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科学理念进行设计的,开办以来生意红火,现在已发展到40余家,成为一道新的风景线。据说日消费金额在3000—5000元之间,对于这样的高消费我并不反对,说明有这样层次的消费人群。我提示的是,外商经营者必须遵守我国法律底线,不能搞违法活动,莫干山脚下这个区域不能成为“特区”,要加强法律监管,吸收以往南浔的教训。
    (作者系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委会原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