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社情民意集萃
发布时间:2014-11-19 10:42:23
|
作者:
鼓励社会力量主动参与污泥处置的建议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为了节约污泥处置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建议对污泥进行分类管理、处置,采用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的形式,鼓励农业生产单位、个人和相关企业主动参与污泥处置工作:1、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确定污泥处置中的挖掘费、搬运费、处置费补贴标准;2、鼓励农业生产单位、个人将无公害池塘沟渠污泥用于苗木和花卉等种植生产。由农业部门按其利用污泥土方数量给予搬运费、处置费补贴。自行挖掘污泥的,给予挖掘费补贴;3、鼓励砖瓦行业利用污泥进行生产。4、是对于利用污泥进行生产的农业单位和砖瓦、水泥、贵重金属提炼等其它企业,给予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减免优惠。
(作者:方肖川,副省长批示)
应把农村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放在“五水共治”的重要位置
把农村养殖污染的治理,放在五水共治的重要位置,是抓好行动的关键,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农村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期望,为此建议:1、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从政策上严格控制无序养殖。一方面,用政策鼓励新发展养殖户进行规模养殖,建好粪便处理设施;另一方面,凡集中、上规模的养殖范围,一定要建设和完善养殖区内的雨、污分离系统和配套污染物收集系统,为工厂化无害化处理提供基础。2、积极引导农村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利用畜禽粪便。3、积极扶持养殖小区和企业投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政府一方面要鼓励养殖小区必须建立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扶持企业发展高效生物有机肥的加工生产。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作者:叶志莲)
建议我省设立五水共治“大禹奖”
为表彰为“五水共治”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建议省委、省政府设立五水共治“大禹奖”。理由如下:1、把“大禹奖”作为浙江“五水共治”的最高奖项,是因为大禹因治理洪水而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省可以参照我国建设工程的最高奖“鲁班奖”,设立“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奖”。同时,稍次等级的奖项可以命名为“朱轼奖”和“元玮奖”,以纪念浙江巡抚朱轼在海宁老盐仓海岸修筑五百丈的为民治水实事工程事迹,以及王元玮在鄞江修建的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它山堰的先进事迹。2、把“大禹奖”作为浙江“五水共治”的最高奖项,是浙江紧密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工作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浙江也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深入实施“五水共治”重要战略决策。设立“五水共治”大禹奖,以此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大禹治水精神,正是浙江把中央要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具体生动体现。 (作者:王巍)
推进“五水共治”要做到“三要三防止”
由于“五水共治”关系到巨额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关系到浙江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群众也期盼“五水共治”能够做到“三要三防止”。建议:1、要科学治水,防止治标不治本。要把“科学治水”的理念摆在首要位置。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大农村环境监测和农村水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和执法力度。2、要廉洁治水,防止成为腐败温床。进一步完善“五水共治”项目的多层监管体系,一是将“五水共治”项目的决算审计纳入该项目归属政府的上一级纪委的监督体系,或者在各级纪委专门设立监督下一级政府项目审计的监管部门。二是强化审计监督,三是强化人大监督。3、要长效治水,防止出现先热后冷。科学设置“五水共治”实绩的考核体系,建议一是改变以往“官考官”的考核机制,二是健全和完善政绩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建立政绩成本的科学分析机制。 (作者:张雨)
五水共治,治污先行。为了节约污泥处置成本,提高治污效率,建议对污泥进行分类管理、处置,采用财政补贴和税费减免的形式,鼓励农业生产单位、个人和相关企业主动参与污泥处置工作:1、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确定污泥处置中的挖掘费、搬运费、处置费补贴标准;2、鼓励农业生产单位、个人将无公害池塘沟渠污泥用于苗木和花卉等种植生产。由农业部门按其利用污泥土方数量给予搬运费、处置费补贴。自行挖掘污泥的,给予挖掘费补贴;3、鼓励砖瓦行业利用污泥进行生产。4、是对于利用污泥进行生产的农业单位和砖瓦、水泥、贵重金属提炼等其它企业,给予城建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基金减免优惠。
(作者:方肖川,副省长批示)
应把农村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
放在“五水共治”的重要位置
把农村养殖污染的治理,放在五水共治的重要位置,是抓好行动的关键,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农村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期望,为此建议:1、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从政策上严格控制无序养殖。一方面,用政策鼓励新发展养殖户进行规模养殖,建好粪便处理设施;另一方面,凡集中、上规模的养殖范围,一定要建设和完善养殖区内的雨、污分离系统和配套污染物收集系统,为工厂化无害化处理提供基础。2、积极引导农村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利用畜禽粪便。3、积极扶持养殖小区和企业投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政府一方面要鼓励养殖小区必须建立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扶持企业发展高效生物有机肥的加工生产。4、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作者:叶志莲)
建议我省设立五水共治“大禹奖”
为表彰为“五水共治”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建议省委、省政府设立五水共治“大禹奖”。理由如下:1、把“大禹奖”作为浙江“五水共治”的最高奖项,是因为大禹因治理洪水而在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省可以参照我国建设工程的最高奖“鲁班奖”,设立“五水共治”最高奖“大禹奖”。同时,稍次等级的奖项可以命名为“朱轼奖”和“元玮奖”,以纪念浙江巡抚朱轼在海宁老盐仓海岸修筑五百丈的为民治水实事工程事迹,以及王元玮在鄞江修建的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的它山堰的先进事迹。2、把“大禹奖”作为浙江“五水共治”的最高奖项,是浙江紧密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工作的具体体现。当前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浙江也认真贯彻中央要求,深入实施“五水共治”重要战略决策。设立“五水共治”大禹奖,以此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干部深入学习大禹治水精神,正是浙江把中央要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的具体生动体现。 (作者:王巍)
推进“五水共治”要做到“三要三防止”
由于“五水共治”关系到巨额财政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关系到浙江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群众也期盼“五水共治”能够做到“三要三防止”。建议:1、要科学治水,防止治标不治本。要把“科学治水”的理念摆在首要位置。要进一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加大农村环境监测和农村水环境保护投入,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的打击和执法力度。2、要廉洁治水,防止成为腐败温床。进一步完善“五水共治”项目的多层监管体系,一是将“五水共治”项目的决算审计纳入该项目归属政府的上一级纪委的监督体系,或者在各级纪委专门设立监督下一级政府项目审计的监管部门。二是强化审计监督,三是强化人大监督。3、要长效治水,防止出现先热后冷。科学设置“五水共治”实绩的考核体系,建议一是改变以往“官考官”的考核机制,二是健全和完善政绩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建立政绩成本的科学分析机制。 (作者:张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