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构建和谐政党关系
发布时间:2009-12-03 16:47:11
|
作者: 计勇强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强调,必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中共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要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更好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政党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政治基础,正确处理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促进和保持我国政党关系和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没有政党关系的和谐,就没有国家政治关系的和谐,也就没有政治局面的稳定。政党关系和谐,则政治开明,民主发展,政局稳定。民主党派应深刻认识和把握这个问题,始终不渝地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共亲密合作,构建和谐政党关系。
一、实现政党关系的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把握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科学总结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来的,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反复实践,最终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制度设计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本质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重点是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目标取向上坚持实现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实现政党关系的和谐,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是民主政治时代的产物,是连接国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纽带。政党的基本功能就是利益表达、利益综合,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政治社会化。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和而不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政治上所谓“和”,就是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通力合作;所谓“不同”,即各政党都是独立的政党。各政党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分工合作”、“统一运行”,从整体上达到一致与和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这一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其显著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必须在实践中把握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辨证关系。
一是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也是处于领导地位的政党。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领导与接受领导的政治关系,是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应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民主党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
二是既要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和谐政党关系只能在执政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参政党不断提高参政能力,充分履行各自职能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和谐政党关系的构建,只能实现于执政党与参政党合作共事过程中,这是相得益彰的互动过程。
三是既要重视做好对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和谐政党关系需要通过“互相监督”,特别是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有效、有力的监督来保证,要准确把握这种监督的性质、方针和方式,并建立完善监督制度、监督机制。
四是既要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良性互动,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组织保障。这种双向的互动、共进是我国社会主义合作型政党制度的内在规定和必然要求。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则是执政党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
三、加强党派自身建设,是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内在要求
一是深入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进而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理论和党派历史、章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教育和引导党派成员,特别是民主党派领导干部,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历史使命的认识,自觉抵制西方“多党制”、“议会制”、“两院制”的影响,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凝聚政治共识,深化政治认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是加强党派自身能力建设,履行职责,促进政党和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基本途径。民主党派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民主党派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为参政党充分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和谐政党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
(作者系丽水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市委会副主委)
一、实现政党关系的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把握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局势,科学总结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提出来的,是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反复实践,最终选择的一条正确道路。这条政治发展道路,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领导核心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制度设计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本质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重点是加强制度建设,坚持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在目标取向上坚持实现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实现政党关系的和谐,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政党是民主政治时代的产物,是连接国家与社会民众之间的纽带。政党的基本功能就是利益表达、利益综合,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实现政治社会化。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和而不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集中体现了这一特征。政治上所谓“和”,就是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各民主党派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通力合作;所谓“不同”,即各政党都是独立的政党。各政党结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分工合作”、“统一运行”,从整体上达到一致与和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这一制度既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两党或多党竞争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其显著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构建和谐政党关系,必须在实践中把握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辨证关系。
一是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要促进多党派团结合作。中国共产党既是执政党,也是处于领导地位的政党。各民主党派高度认同领导与接受领导的政治关系,是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应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民主党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之间的关系。
二是既要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又要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作用。和谐政党关系只能在执政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参政党不断提高参政能力,充分履行各自职能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以实现。和谐政党关系的构建,只能实现于执政党与参政党合作共事过程中,这是相得益彰的互动过程。
三是既要重视做好对民主党派的思想引导工作,又要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和谐政党关系需要通过“互相监督”,特别是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有效、有力的监督来保证,要准确把握这种监督的性质、方针和方式,并建立完善监督制度、监督机制。
四是既要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又要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良性互动,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政党关系的组织保障。这种双向的互动、共进是我国社会主义合作型政党制度的内在规定和必然要求。支持和帮助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则是执政党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
三、加强党派自身建设,是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内在要求
一是深入开展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主题的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通过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进而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巩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基础,推动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统一战线、多党合作理论和党派历史、章程、基本知识的学习,教育和引导党派成员,特别是民主党派领导干部,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历史使命的认识,自觉抵制西方“多党制”、“议会制”、“两院制”的影响,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凝聚政治共识,深化政治认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是加强党派自身能力建设,履行职责,促进政党和谐。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基本途径。民主党派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民主党派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为参政党充分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和谐政党关系的不断巩固和发展。
(作者系丽水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副主任、市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