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4年4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4年4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4年4期
有关部门对省委会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的团体提案作出答复(二)
发布时间:2014-11-20 11:11:02
  |  
作者:
    关于尽快出台我省农村拆迁补偿制度的建议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以浙土资提〔2014〕211 号文答复:你委在省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44号提案《关于尽快出台我省农村拆迁补偿制度的建议》收悉。经商省建设厅,现答复如下:你委的提案客观、中肯,切中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拆迁补偿制度,既有利于促进和规范土地征收工作,又有利于切实维护好农村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下一步工作打算:一、争取立项。我厅将继续向省人大争取将《浙江省集体土地拆迁管理条例》列入明年一类立法计划,并加强与省政府法制办、省人大法工委的沟通协调,做好立法前期准备工作,使《条例》能够尽早出台。二、深化调研。我厅将继续加强基础调研,深入了解我省在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实际,学习总结我国在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方面的典型经验、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同时深入开展农村房地产的价值评估研究、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模式与合理补偿等专题调研,为立法工作提供依据。三、积极配合国家层面土地管理法修改工作。我厅将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开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改论证工作,积极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等修改论证工作。
    关于强化我省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建议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以浙环提〔2014〕184号文答复:十分感谢你们对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的关心和支持,我厅作为主办单位,高度重视,经与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气象局会商后,答复如下:你们提出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对策措施很有针对性,对防治我省大气污染有较好的借鉴意义。下一步,我厅将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尽力尽责,切实组织实施好大气污染防治的各项重点工作。一、进一步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的法规体系。加快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法规及规章制度建设,制定和修订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一步明确大气污染治理权责利,完善考核体系,健全排污收费制度。二、建立区域环境管理协调机制。省政府成立省长任组长的全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担任组长。各设区市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三、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立行政区域间大气污染联防联动机制,加强全省环境执法监管,定期开展重点行业、企业大气污染专项检查。四、全面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深入实施脱硫脱硝,加快关停和搬迁城市建成区内的重污染企业,加大餐饮服务场所排放治理,严格控制农村废气污染。五、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六、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实施《浙江省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加强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区域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七、强化宣传教育、加强信息公开。
    关于加快发展我省传统产业高端制造的建议
    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以浙农办提〔2014〕28号文答复:2013年,全省各地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精气神,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上探索创新、谋定后动、因势利导,扎实推进项目工程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在“谋、导、筹、建、管”五个字上下功夫,努力推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一、坚持“谋”字为先,努力编制“美如画”的建设规划。县乡政府、有关部门及村两委对历史文化村落的情况最熟、底子最清,我们将督促当地全身心地参与到历史文化村落规划谋划的工作中。同时,编制第二批44个重点村保护利用的修建性详规、建筑设计施工方案,确保历史文化村落的历史面貌得以保存。二、坚持“导”字为要,努力营造“势如潮”的工作氛围。组建指导队伍,建立工作机制,创设工作载体,全方位、常态化地开展历史文化村落的工作指导和宣传引导工作。三、坚持“筹”字为重,努力构建“活如水”的工作机制。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筹”字为重,做好统筹文章,统筹各种要素和各方力量,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采取捐资、投资、合作开发等办法,参与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让社会资金和村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四、要坚持“建”字为基,努力打造“村如景”的特色精品。必须坚持“建”字为本,科学开展特色建筑的修复与置换、特色风貌的保持与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村庄环境和基础设施整治等各项建设。五、要坚持“管”字为本,努力完善“严如铁”的监督机制。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传统村落保护的建议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浙经信提复〔2014〕164号文答复:感谢你们长期来对我省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提案深刻分析了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我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与省发改委、省商务厅、省金融办、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等部门商议,现答复如下: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我省从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一、强化政策引导。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换三名”、“五水共治”战略决策部署,引导各地结合发展阶段和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明确传统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二、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培育建设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强县设计基地,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和“三名”培育试点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造方式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的示范作用。三、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组织实施“百千万”新产品开发计划,抓好智能化产品与装备的开发。四、深化技术创新综合试点。以重点行业绿色安全成套制造装备、专用云计算操作软件、智慧健康装备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技术创新综合试点。五、加强倒逼促转型的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推进“腾笼换鸟”,继续强化差别化资源价格政策、城镇土地使用税试点等实施,扩大范围,健全倒逼机制。六、扎实推进“电商换市”。深入推进电子商务拓市场工作,巩固提升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做好外贸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推广。七、强化要素保障优化发展环境。引导银行业加强对传统产业的信贷保障,利用信贷杠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保有压、有扶有控,优化信贷结构,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八、加强传统产业运行监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