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4年4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4年4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4年4期
姜化民传略
发布时间:2014-11-20 11:37:57
  |  
作者:

    姜化民,1903年出生,毕业于大夏大学。抗战时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中纺十七厂工作,并加入民建会,上海分会成立时被选为理事。1949年5月14日在护厂斗争中被特务逮捕,在狱中遭受酷刑逼供,坚决不向敌人屈服,5月20日在闸北宋公园遭杀害,为民建三烈士之一。

    姜化民,原名汉卿、汉青,字云衢。1903年1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姜化民正在南京钟英中学求学,这一期间,他认真阅读社会上的各种报刊、书籍,接受了进步思想。在新思潮的熏陶下,他立志救国救民,积极宣传科学、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参加各种革命活动。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国文学系,获文学士学位。
    1927年北伐军进入沭阳,建立了国民党县党部,姜化民任县党部干事,参与了查封大地主、大恶霸的土地财产,开展破除封建迷信、捣毁庙宇、砸烂神像等斗争。1928年1月6日,进步青年与当地土豪劣绅、国民党右翼展开“夺帅印”的斗争,姜化民也参与其谋。这次斗争最后演成巷战,许多进步青年被捕或被杀,姜化民虽幸免于难,但他仍以国民党员身份团结革命青年,检举揭发本县罪恶累累的土豪劣绅,把他们绳之以法,狠狠地打击了封建势力的嚣张气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姜化民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宣传抗日上来,每天早出晚归,商议和策划组织民众,筹集枪支、粮食,武装抗日等事情。
    1943年,姜化民到重庆,在国民党经济部中央工业试验所下属纺织实验工厂工作。先任文书,后任文书主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夏循元、姜化民、胡方先后转员到上海。夏循元在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十七棉纺织厂担任副厂长,姜化民则在此厂任厂长室秘书、办事员等职。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总会从重庆迁到上海,经胡方介绍,姜化民、夏循元等10余人加入了民建。11月民建上海分会成立,胡方被推选为分会常务理事,姜化民则为分会理事。1947年7月,中共上海纺织系统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国纺织事业协进会”(简称“小纺协”)成立,姜化民积极参加“小纺协”组织的各项活动。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夏循元、姜化民、胡方先后转员到上海。夏循元在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第十七棉纺织厂担任副厂长,姜化民则在此厂任厂长室秘书、办事员等职。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总会从重庆迁到上海,经胡方介绍,姜化民、夏循元等10余人加入了民建。11月民建上海分会成立,胡方被推选为分会常务理事,姜化民则为分会理事。1947年7月,中共上海纺织系统党的秘密外围组织“中国纺织事业协进会”(简称“小纺协”)成立,姜化民积极参加“小纺协”组织的各项活动。
    同年中共华东局统战部杨帆派出曾在沭阳县担任过区长的徐海峰到上海,与姜化民接上关系,他俩共同对同乡方元明——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组织委员进行策反,通过方元明把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的近20箱重要档案材料和一批珍贵国画从镇江(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所在地)转移到上海。上海解放前夕姜化民、徐海峰及方元明一起被捕英勇牺牲,这批档案就由地下党员刘须敏运送到无锡,交给中共苏南行署公安局。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长江,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人民解放军逼近上海,胜利即将在望。为配合解放,姜化民、徐海峰买了很多白布做成袖章,并刻了图章。不料叛徒告密,5月13日下午2时,徐等6人突然被特务逮捕。傍晚,徐海峰的家属给姜家报信。姜化民下班回家得悉此消息后,异常冷静,处理好有关文件、材料,第二天一早,拿了一些银元、钞票外出,准备离开上海,但过了一个多小时,他又返回家中。家属感到惊异,他说:“我暂时不能走,厂里有些人不知道,如果我先走了,其他同志没有通知到,容易出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生命问题,而要牵连到许多人。”他关照家属分头向有关同志传递消息,还烧毁了文件,把一只电台扔到工房的垃圾堆里。上午8时,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派了大批特务,开来一辆警车包围了姜的住处,翻箱倒柜,大肆搜索,扔在垃圾堆里的电台被找到,姜化民被抓走。由于其他同志及时得到通知,有的迅速转移,有的暂离上海,一个也没有被敌人抓到。
    姜化民被逮捕后,关在伪警察局,面对特务的一次次审问,他泰然自若,敌人用皮鞭抽打、上电刑、坐老虎凳,他始终坚贞不屈,严词怒斥:“要杀就杀,没有什么别的话可说!”没有暴露地下党、民建和“小纺协”的组织。在此期间,十七厂副厂长夏循元积极设法营救,终于无效。
    1949年5月20日,姜化民等14位革命志士被枪杀于闸北宋公园(今闸北公园),在赴刑场途中,姜化民等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姜化民英勇就义,时年47岁。姜化民牺牲后,十七厂派人和家属去认尸,只见他身穿单线衫,全身多处枪眼,头部和上身已血肉模糊,下肢折断,两条腿方向各异,真是惨不忍睹。
    上海解放后,经市人民政府查明:姜化民系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战胜利后,他来上海是接受中共华中局交付的任务,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6月18日,上海解放后3个星期,民建、十七厂、“小纺协”等组织联合在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食堂举行姜化民烈士追悼会,各界人士及职工代表260多人参加,民建致悼词,并向其家属表示深切慰问;生前友好暨战友胡方、夏循元、金棣等都发了言;厂里的工人代表也发了言。大家一致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烈士的革命精神,加紧生产,提高警惕,肃清国民党特务的残余势力。翌日,《解放日报》刊登了这次追悼会的情况,号召大家继承烈士遗志,以实际行动向优秀共产党员姜化民学习。
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认姜化民为烈士,陈毅市长亲自签发了第4号烈士证。烈士遗体安葬在江湾公墓烈士区,墓碑背面镌刻碑文:“姜汉卿(化民)烈士,江苏沭阳人,系中共党员。生于1903年1月27日,在抗日战争前,曾参与进步活动。抗战开始,于1937年7月北上抗日,先后在三原、郑州、西安等地教育青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抗战胜利后来沪接受中共华中局的交付任务,从事地下活动。积极发动和组织工人参加反内战、反饥饿斗争,并将个人积蓄充作革命经费,与敌人展开激烈斗争。表现了对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当人民解放军进军上海时,烈士不幸被捕,经过酷刑逼供,烈士坚贞不屈,严词抗拒,匪徒一无所获,于上海解放前五天被敌残害于闸北宋公园。”现墓地已迁往上海龙华烈士陵园。
    ——摘自《丹心照汗青——纪念中国民主建国会三烈士牺牲五十周年》(资料来源:民建上海市委会编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