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记民建会员、省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教授金利泰
发布时间:2014-12-18 10:18:14
|
作者: 陈建平
20年前,金利泰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工;20年后,他带领专业的蛋白质、DNA生物大分子检测团队扎根温州医科大学,以“早7晚9”的紧凑节奏,深掘科研领域技术,紧跟世界先进水平。
引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外貌特征,有的人格外明显突出,像一首歌中唱的“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让人深深地烙在脑海之中。
七年前,我认识了一个从长白山脚下来到温州的三十多岁小伙子,白皙的脸,五官清秀,举止儒雅,一副学者风范,尤为突出的是一头银发,只要多看一眼,就不会忘掉他一头华发的特征。他就是民建会员、省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科技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利泰。
初次与他接触的时候,我对他研究的领域蛋白质组学不甚感兴趣,却对遗传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冷不丁地问,早生华发,是遗传所致还是工作原因。
金利泰莞尔一笑,引用了苏东坡的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回答我,让我久久不得要领,一直琢磨着它的寓意……
年轻教授 硕果累累
金利泰1995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在工作5年后,只身赴韩国国立全南大学深造,师承国际生物大分子检测领域权威专家Jung-Kap Choi教授。经过长达6年的学习,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于次年初博士后出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直奔温州医科大学工作。
其实,当他还在韩国攻读博士后的时候,温州医科大学已经瞄着他了,多次热情地发出邀请。就在盛情难却之下,他一回国直赴温州医科大学报到。作为该校重点引进人才,只有35岁的他,被学校破格擢升为全校最年轻的教授,担负起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一职。
他没有辜负学校的重望,组建并带领团队致力于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4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20篇;参编此领域权威工具书《The Protein Protocols Handbook》(美国Humana出版,目前为第三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个,获授权5个。
为让中国的生物产业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他带领研究团队专注于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的开发,首次提出凝胶上蛋白质染色离子对和银离子敏化理论,把该项技术能可控性进行两次相对独立染色,能够从染料染色过渡到银染,使灵敏度提高100倍,灵敏度达0.05-0.1 ng/band。还有开发琼脂糖上DNA检测方法,在食用色素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建立一种安全性好、灵敏高、便捷、价格低廉的检测方法,肉眼直接检识DNA条带,可以代替致畸致癌性极强的溴化乙锭(EB)检测法,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研发的部分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产业化基地温州安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发出近10种操作便捷、生物安全性好、灵敏度高的蛋白质、DNA检测试剂盒,多项技术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客户使用后反馈意见良好,将打破国外的垄断地位,有效地助推了我国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
他研究的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由此,被授予浙江省创业型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省钱江人才、省卫生高层次人才、省高校学科带头人、省151第二层次人才、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
参政议政 成效显著
作为浙江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的金利泰,向省政协大会提交我省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提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并接受《浙江日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提问:近年来,我省在人才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技能等方面人才紧缺的现象,如何缓解这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我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我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金利泰委员认为,我省应该进一步开展多元化、开放式的引才活动,如大力实施“千人计划”、151人才工程等,大力引进我省急需的创新人才、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另一方面,可以以全省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打造一批层次高、效益好、影响大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到浙江发展。” (摘自《浙江日报》)
他不仅是省政协委员,还是温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他在接受温州媒体采访时说,引进人才不能光“喊”,“不仅是引进高端人才。温州目前的中端人才群体也是需要引起重视。他们是经济发展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不能只把眼界停留在高端人才上,对中端人才也要加大引进和保护力度。”
金利泰无论在省政协,还是在市政协提交的加强人才工作的建议,均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2013年撰写的一条社情民意信息《市区大学城与高新区科技城间交通不便问题亟待解决》,得到时任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的批示;2014年,撰写的提案《关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建议》被评为温州市政协重点提案。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工作上彰显了他的履职能力。
他不仅是温州医科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浙江省生物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还兼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理事、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身兼数职的他,在民建温州市委会担任市委常委、民建温州医科大学支部主委。支部经他的精心呵护,一天天成长,从最初的8名成员,发展到今天支部会员已经成倍增长,并且有4名博士、6名硕士,拥有高级职称8人,占支部总人数的57.1%;支部经他的热情感召,组织凝心聚力,活力四射;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得到了市委会主要领导的肯定,获得了“2011-2013年度浙江省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尾声
他,作为学者待人真实坦诚,作为领导与人和蔼可亲;他,一头扎在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研究工作领域上,科研硕果累累。由此,这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含意就不难理解。哲人说,一个人内在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积累沉淀,潜移渗透至人体外在,促使形象特征产生了变化……如金利泰,他把毕生精力倾注于科学研究,钟情于医药学科事业,以致“早生华发”,显得自然而正常的生理现象或表现,流露出固有的个人魅力与“忘不掉”的独特气质。
引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外貌特征,有的人格外明显突出,像一首歌中唱的“只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的容颜。”让人深深地烙在脑海之中。
七年前,我认识了一个从长白山脚下来到温州的三十多岁小伙子,白皙的脸,五官清秀,举止儒雅,一副学者风范,尤为突出的是一头银发,只要多看一眼,就不会忘掉他一头华发的特征。他就是民建会员、省政协委员、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科技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金利泰。
初次与他接触的时候,我对他研究的领域蛋白质组学不甚感兴趣,却对遗传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冷不丁地问,早生华发,是遗传所致还是工作原因。
金利泰莞尔一笑,引用了苏东坡的词“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回答我,让我久久不得要领,一直琢磨着它的寓意……
年轻教授 硕果累累
金利泰1995年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在工作5年后,只身赴韩国国立全南大学深造,师承国际生物大分子检测领域权威专家Jung-Kap Choi教授。经过长达6年的学习,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于次年初博士后出站,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直奔温州医科大学工作。
其实,当他还在韩国攻读博士后的时候,温州医科大学已经瞄着他了,多次热情地发出邀请。就在盛情难却之下,他一回国直赴温州医科大学报到。作为该校重点引进人才,只有35岁的他,被学校破格擢升为全校最年轻的教授,担负起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一职。
他没有辜负学校的重望,组建并带领团队致力于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检测等领域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10余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发表SCI论文4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20篇;参编此领域权威工具书《The Protein Protocols Handbook》(美国Humana出版,目前为第三版》;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5个,获授权5个。
为让中国的生物产业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他带领研究团队专注于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的开发,首次提出凝胶上蛋白质染色离子对和银离子敏化理论,把该项技术能可控性进行两次相对独立染色,能够从染料染色过渡到银染,使灵敏度提高100倍,灵敏度达0.05-0.1 ng/band。还有开发琼脂糖上DNA检测方法,在食用色素的基础上对其结构进行修饰,建立一种安全性好、灵敏高、便捷、价格低廉的检测方法,肉眼直接检识DNA条带,可以代替致畸致癌性极强的溴化乙锭(EB)检测法,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研发的部分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产业化基地温州安得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发出近10种操作便捷、生物安全性好、灵敏度高的蛋白质、DNA检测试剂盒,多项技术指标已达到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客户使用后反馈意见良好,将打破国外的垄断地位,有效地助推了我国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
他研究的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由此,被授予浙江省创业型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省钱江人才、省卫生高层次人才、省高校学科带头人、省151第二层次人才、温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
参政议政 成效显著
作为浙江省第十一届政协委员的金利泰,向省政协大会提交我省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提案,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并接受《浙江日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提问:近年来,我省在人才培养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技能等方面人才紧缺的现象,如何缓解这个问题?
“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我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科研机构和高层次人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我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金利泰委员认为,我省应该进一步开展多元化、开放式的引才活动,如大力实施“千人计划”、151人才工程等,大力引进我省急需的创新人才、技能人才、经营管理人才等。“另一方面,可以以全省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进一步打造一批层次高、效益好、影响大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到浙江发展。” (摘自《浙江日报》)
他不仅是省政协委员,还是温州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他在接受温州媒体采访时说,引进人才不能光“喊”,“不仅是引进高端人才。温州目前的中端人才群体也是需要引起重视。他们是经济发展的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不能只把眼界停留在高端人才上,对中端人才也要加大引进和保护力度。”
金利泰无论在省政协,还是在市政协提交的加强人才工作的建议,均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2013年撰写的一条社情民意信息《市区大学城与高新区科技城间交通不便问题亟待解决》,得到时任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的批示;2014年,撰写的提案《关于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建议》被评为温州市政协重点提案。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工作上彰显了他的履职能力。
他不仅是温州医科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浙江省生物制药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还兼任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理事、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身兼数职的他,在民建温州市委会担任市委常委、民建温州医科大学支部主委。支部经他的精心呵护,一天天成长,从最初的8名成员,发展到今天支部会员已经成倍增长,并且有4名博士、6名硕士,拥有高级职称8人,占支部总人数的57.1%;支部经他的热情感召,组织凝心聚力,活力四射;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得到了市委会主要领导的肯定,获得了“2011-2013年度浙江省先进基层组织”称号。
尾声
他,作为学者待人真实坦诚,作为领导与人和蔼可亲;他,一头扎在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等研究工作领域上,科研硕果累累。由此,这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含意就不难理解。哲人说,一个人内在的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积累沉淀,潜移渗透至人体外在,促使形象特征产生了变化……如金利泰,他把毕生精力倾注于科学研究,钟情于医药学科事业,以致“早生华发”,显得自然而正常的生理现象或表现,流露出固有的个人魅力与“忘不掉”的独特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