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之风
——记民建会员、宁波市委会原主委项性平的三个“画面”
发布时间:2015-06-26 10:28:36
|
作者: 龙筱勤
项性平是民建宁波市委会第九届、十届主委。2002年底,我进入民建工作时,项老正驻会办公,主持民建工作全局,2008年,已经卸任主委职务的他,从民建退休,在这6年间,随着对民建工作不断熟悉,项老在我眼里的形象也日渐丰富。他是一位值得尊重、深受会员爱戴的领导,也是一位平易近人、坦诚相见的长者,他在工作中给予我们很多教诲与指导,更多的时候,则以自身甚为平常的言谈行止,诠释着朴实的理念、动人的情怀,使我们看到一位民建长者的真实形象。
我的记忆里有那么几幅难以忘怀的“画面”,是与项老有关的几个瞬间。笔墨笨拙,难以详述,只是如实道来,以表达对项老的尊重与感念。
画面一:主委办公室的言传
2002年12月初的一天,我来到民建宁波市委会办公楼报到,报到没多久,时任秘书长赵杰过来见见我这新面孔,简单问问我的情况后,便让我去项老的办公室接受谈话。项老的办公室在楼梯的另一侧,我一进门,得到的印象是:这是一位颇有风度的长者。在项老的招呼下,我落座于墙边一把单人椅上,正和项老面对面,映入眼帘的,除了视线正中这位端坐而和蔼的长者,还有他身后和旁侧靠墙而立、装得满满的书橱。
我记得,项老同我寒暄了几句后,便介绍民建的情况,提出了工作的要求,“党派机关工作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重要的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平时多看看报刊,多注意积累,”他一边说一边拍了一下办公桌上叠得一尺来高的报纸书刊,“党派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要分出轻重缓急来。”随后,项老又问起我在原先单位的收入状况,我如实以告,项老笑了笑,非常实在地说:“你们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民建,我相信你能适应新的工作,既然跨进了民建的门槛,就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我想,你在这里是不会吃亏的。”
最后,项老让我谈一谈进入民建的想法,我不擅言辞,张开嘴没说上两句话,心里有些慌,脸上也发起热来,自己很不好意思,来了一句“我不大会说话的”。这时,只见项老笑呵呵道:“不会讲话可不行。没有关系,多多锻炼,胆子放大些。”
画面二:老会员家中的身教
宁波民建地方组织成立于1955年6月,从成立之初就把协助党委做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早期的会员绝大多数都是原工商业者。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原工商业者会员已是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其中一部分会员在生活上陷入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市委会在组织层面上,通过各种渠道,将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问题以调研报告、提案、信息等形式,向统战部和民建上级组织予以反映,要求出台关心扶助原工商业者的专门政策。这种持之以恒的反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引起中央统战部的重视,宁波市级层面则将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补助纳入财政预算。
与此同时,在项老的倡导下,市委会建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困难老会员结对帮扶制度,目的是让老会员感受到民建组织的温暖,同时让这批在改革开放以后入会的领导班子成员建立起与老会员的制度化联系,更好地传承民建优良传统。
2003年仲夏的一天,项老和已经退下来的原副主委王云生一同前往结对的老会员张廉海家里进行探望,我跟随同行。从市委会驱车前往那位老会员家中,项老一路上一直和王云生老先生交谈,王老是原工商业者一员,对这些原工商业者老会员的情况比较熟悉。到了张廉海会员的家,只见这位老会员躺卧在床,全身盖着被子,显然是长期卧床的病人,他眼睛看着王老,王老开口向他介绍了项老。这位老会员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神色,一只手从被子里伸出来摇晃着,向来访的客人表示欢迎和感谢。项老走近他的床边,伸出两只手握住了那轻轻晃动的手,并顺势坐在他的床榻边上,热情而亲切地问候起来。项老最后拿出慰问金,递到老会员手中,对他说:“民建没有忘记你们,对于你们面临的困难,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关心扶助老会员,这项工作如今在宁波民建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市委会领导对老会员的走访慰问,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提供一定帮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抚慰了他们,同时,也在整个会内传递一种理念、营造一种氛围——民建薪火相传,民建互帮互助,民建会员是一家。
画面三:退休送别会的寄语
项老还担任过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常委等职务,他的公务生涯是紧张忙碌的。作为民建宁波市委会两届主委,他十分重视民建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界别特色,完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围绕宁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在市政协提交大会发言20多篇、集体提案60余件,得到了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他重视汇集全会力量开展社会服务,筹建“民建教育扶贫基金”,发动会员企业家在丽水市莲都区和松阳县捐建乡村小学教学楼。他也丝毫没有放松会的组织建设,多次走访一些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或是争取对口联系政府部门的支持,为会的组织发展物色适合的优秀人才。他在这些公务活动中留下了数不清的画面,如果把这些画面串连起来,展示的是一位民建地方组织主委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的辛劳与付出,折射出他与党同心、共谋发展、关注民生、共促和谐的民建情怀。
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一幅画面,是在民建欢送项老光荣退休的那次座谈会上,他向我们大家所作的简单而真诚的告别讲话。
2008年7月1日,市委会在机关会议室举行了一个简朴的欢送会,机关主委张明华及其他副主委、常委和机关处室同志都纷纷向项老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听完大家一席谈,项老以“感谢”两个字作为开头,向大家坦诚心声。他说道,自己仍然是一名民建会员,将继续履行好会员的职责。他也对会的工作寄予了希望,希望会的工作要讲政治、勤学习,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接受中共的领导;要讲团结、增合力,增强凝聚力,使会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要讲奉献、上台阶,做党派工作靠的还是一种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只有大家都心怀对党派事业的热情,才能使会的事业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
我的记忆里有那么几幅难以忘怀的“画面”,是与项老有关的几个瞬间。笔墨笨拙,难以详述,只是如实道来,以表达对项老的尊重与感念。
画面一:主委办公室的言传
2002年12月初的一天,我来到民建宁波市委会办公楼报到,报到没多久,时任秘书长赵杰过来见见我这新面孔,简单问问我的情况后,便让我去项老的办公室接受谈话。项老的办公室在楼梯的另一侧,我一进门,得到的印象是:这是一位颇有风度的长者。在项老的招呼下,我落座于墙边一把单人椅上,正和项老面对面,映入眼帘的,除了视线正中这位端坐而和蔼的长者,还有他身后和旁侧靠墙而立、装得满满的书橱。
我记得,项老同我寒暄了几句后,便介绍民建的情况,提出了工作的要求,“党派机关工作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重要的是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平时多看看报刊,多注意积累,”他一边说一边拍了一下办公桌上叠得一尺来高的报纸书刊,“党派工作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要分出轻重缓急来。”随后,项老又问起我在原先单位的收入状况,我如实以告,项老笑了笑,非常实在地说:“你们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民建,我相信你能适应新的工作,既然跨进了民建的门槛,就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我想,你在这里是不会吃亏的。”
最后,项老让我谈一谈进入民建的想法,我不擅言辞,张开嘴没说上两句话,心里有些慌,脸上也发起热来,自己很不好意思,来了一句“我不大会说话的”。这时,只见项老笑呵呵道:“不会讲话可不行。没有关系,多多锻炼,胆子放大些。”
画面二:老会员家中的身教
宁波民建地方组织成立于1955年6月,从成立之初就把协助党委做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早期的会员绝大多数都是原工商业者。随着时间进入21世纪,原工商业者会员已是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其中一部分会员在生活上陷入了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市委会在组织层面上,通过各种渠道,将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问题以调研报告、提案、信息等形式,向统战部和民建上级组织予以反映,要求出台关心扶助原工商业者的专门政策。这种持之以恒的反映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引起中央统战部的重视,宁波市级层面则将原工商业者生活困难补助纳入财政预算。
与此同时,在项老的倡导下,市委会建立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困难老会员结对帮扶制度,目的是让老会员感受到民建组织的温暖,同时让这批在改革开放以后入会的领导班子成员建立起与老会员的制度化联系,更好地传承民建优良传统。
2003年仲夏的一天,项老和已经退下来的原副主委王云生一同前往结对的老会员张廉海家里进行探望,我跟随同行。从市委会驱车前往那位老会员家中,项老一路上一直和王云生老先生交谈,王老是原工商业者一员,对这些原工商业者老会员的情况比较熟悉。到了张廉海会员的家,只见这位老会员躺卧在床,全身盖着被子,显然是长期卧床的病人,他眼睛看着王老,王老开口向他介绍了项老。这位老会员脸上流露出欣慰的神色,一只手从被子里伸出来摇晃着,向来访的客人表示欢迎和感谢。项老走近他的床边,伸出两只手握住了那轻轻晃动的手,并顺势坐在他的床榻边上,热情而亲切地问候起来。项老最后拿出慰问金,递到老会员手中,对他说:“民建没有忘记你们,对于你们面临的困难,我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关心扶助老会员,这项工作如今在宁波民建已经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市委会领导对老会员的走访慰问,不仅仅是在经济上提供一定帮助,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抚慰了他们,同时,也在整个会内传递一种理念、营造一种氛围——民建薪火相传,民建互帮互助,民建会员是一家。
画面三:退休送别会的寄语
项老还担任过宁波市政协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委员、民建浙江省委会常委等职务,他的公务生涯是紧张忙碌的。作为民建宁波市委会两届主委,他十分重视民建与经济界密切联系的界别特色,完善参政议政工作机制,围绕宁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在市政协提交大会发言20多篇、集体提案60余件,得到了中共宁波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他重视汇集全会力量开展社会服务,筹建“民建教育扶贫基金”,发动会员企业家在丽水市莲都区和松阳县捐建乡村小学教学楼。他也丝毫没有放松会的组织建设,多次走访一些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或是争取对口联系政府部门的支持,为会的组织发展物色适合的优秀人才。他在这些公务活动中留下了数不清的画面,如果把这些画面串连起来,展示的是一位民建地方组织主委克己奉公、兢兢业业的辛劳与付出,折射出他与党同心、共谋发展、关注民生、共促和谐的民建情怀。
让我记忆深刻的,还有一幅画面,是在民建欢送项老光荣退休的那次座谈会上,他向我们大家所作的简单而真诚的告别讲话。
2008年7月1日,市委会在机关会议室举行了一个简朴的欢送会,机关主委张明华及其他副主委、常委和机关处室同志都纷纷向项老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美好的祝福。听完大家一席谈,项老以“感谢”两个字作为开头,向大家坦诚心声。他说道,自己仍然是一名民建会员,将继续履行好会员的职责。他也对会的工作寄予了希望,希望会的工作要讲政治、勤学习,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坚定接受中共的领导;要讲团结、增合力,增强凝聚力,使会的事业更加兴旺发达;要讲奉献、上台阶,做党派工作靠的还是一种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只有大家都心怀对党派事业的热情,才能使会的事业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