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5年3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5年3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5年3期
总书记关心浙江的情怀铭记在心
发布时间:2015-12-01 15:48:22
  |  
作者: 齐育华
    故地重来景物新,一步一履总关情。5月25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再次踏上浙江这片热土,访海岛、走社区、进企业,深情寄语、殷切厚望,激励着全省干部群众。通过参加讲话精神传达会议、组织讨论、个人自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总书记讲话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一、对人民深情厚意的情怀,深深感动我。习总书记常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在浙江工作期间,他跑遍了每个县(市、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直被干部、百姓牵挂着。如今再次与浙江百姓“零距离”,与基层干部群众促膝交谈、有说有笑,散发出对浙江人民深厚的情谊。从他身上,我们看到领导干部不忘本不忘贫、心系百姓、权为民所用的好作风。作为领导干部,人民情怀的背后不是简单的姿态和形象问题,而是信念和导向的问题,即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信念,让各项工作更受群众欢迎、更让群众满意。
  二、对浙江科学发展的决策,时刻指导我。总书记刚到浙江工作,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提出引领浙江改革发展向更高更新目标迈进的“八八战略”,开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等,为浙江发展勾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实践证明,习总书记对浙江的认识非常准确、到位,对浙江的决策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同样,丽水更不会忘记,2006年习总书记来丽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成为指引丽水发展的“金钥匙”,并随之打造出了一张“绿名片”。决策科学与否,对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区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总书记的一系列战略思维、决策部署要求,时刻指导我们工作中如何调查研究、与时俱进、科学决策,指引着绿色丽水、幸福丽水、美丽丽水建设的伟大实践。
  三、对干部作风建设的要求,经常鞭策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始终抓住作风建设不放松,要求浙江的干部拎着乌纱帽干事,不要捂着乌纱帽做官,增强自律意识,做自我约束、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带头人。当选总书记后,他又制定“八项规定”,从具体工作、实质内容上抓党风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拍”,查处了一大批重大违法违纪案件,使党心、民心为之一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无愧于组织信任,无愧于群众重托。
  四、对为民办事务实的精神,不断激励我。习总书记在浙江曾写过的《心无百姓莫为“官”》中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习总书记在浙江期间,提议并主持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等工程。近几年,我省持续实施这些工程,开展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惠民工作,使浙江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总书记为民务实的精神,不断激励我们深入细致体察民情、真情实意关注民生、立行立改反映民意,集中解决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作者系丽水市政协副主席、丽水市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