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9日 星期四 01:22:30
柬埔寨印象
发布时间:2015-12-01 15:53:17
|
作者: 张公鹏
心仪已久的柬埔寨之旅,终于在柳絮飘飞的四月成行。闻名世界七大遗址之一的吴哥窟生动鲜活地展现我的面前,内心深处的波澜激动起来。这是怎样的一种石头组合使得人们趋之若鹜俱奔而来?是巨石的内在生命还是对附在石块上的故事?我想两者皆有之。
大小吴哥
“吴哥”是柬埔寨语言中“首都”之意,位于柬埔寨西北的暹粒,历史上是真腊王国时期吴哥王朝的都城所在,其后因暹逻入侵于1431年迁都金边后被放弃。吴哥王城从此淹没于浓密的热带雨中,直到1858年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循迹发现,吴哥古城的辉煌才重现于世人面前。
大吴哥城是1181年至1219年间在位王帝加亚华曼七世所建。这是一座被长达12公里的护城河所包围的大型古城,除了宽阔的护城河外,还有完整的城墙和进城桥梁以及5个城门,南门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高达20米的城门雕着巨大的微笑四面佛,而进城桥梁上的54尊雕像表情各异,尊像之间以石蛇相连,由49座大大小小宝塔构成的一座大宝塔的巴戎庙最为出色,每座塔雕有佛像都脸含神秘微笑,远观古城规模宏大,我们甚至走得迷了路;近看佛像精工细作,栩栩如生。
“小吴哥”在整个吴哥古迹中保存维护得最为完整,也最具代表性,小吴哥就是我们常说的“吴哥窟”,禹大吴哥2公里,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庙宇,是吴哥王朝盛世的经典之作,五座高塔的优美形象成为柬埔寨国旗的图腾,小吴哥是1113年至1150年在位苏利亚华曼二世所建,用于供奉印度教的昆思奴神。建筑构造上包含护城河内外城墙、回廊、石砌大道、中央神殿及五座圣塔。这里所有的回廊、梁柱、门楣、窗框上都有无数的精致雕刻:有诉说古高棉历史,有宣扬国王功绩,还有数不胜数的佛陀和仙女。这一切值得欣赏的人类艺术精品,令观光客的我们目不转睛,赞叹不绝,拍照不止,那五座石塔即神殿,有三层石砌的基台,第二层基台的四角各有一座圣塔,最高的第三层基台上耸立着中央圣塔。五座圣塔似拱云托月之势,远眺十分优美,虽然攀爬数十来高的石阶、木梯,在当地38度的火热天确是累人,我们仍然兴致甚浓,勇而往至。
风土人情
旅游过程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柬埔寨独特的风土人情,令我们好奇甚至吃惊。
当地导游是个在柬国出生的第三代华裔,祖籍广东,中文说得不错,接团一上大巴车就展开了他的宣传攻势。如柬埔寨如何穷到处要小费,买东西听他的不会错等等整个行程中基本上只导不游。在车上人民币兑柬币一出口每人兑5万柬币,但是只需人民币100元,原柬币不值钱。我们戏称个个成了富翁。柬币称“瑞尔”,没有硬币,纸币从50元到100000元都有,我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钞票,对观光客最有用的是千元纸币,我们每天旅馆放小费就是每人一千元,好奇的是柬国不大使用柬币而是用美元交易。我们专门去超市、商店、摊贩都要收美元,商品标价也是美元,除冰棍、椰子等才用千元票,甚至连乞讨的小孩也会追着喊one dollar(一美元)。
高棉话我们听不懂,令人奇怪的是景区里的小贩、司机、船夫、按摩女等都会英语,听见我们说中文,他们马上用中文招揽生意。各景点都有不少青年男女兜售佛珠、丝巾、书籍、纪念品。还会在你不注意,偷拍照片,然后找上你要人民币买之。小商贩很有缠功,你一搭腔,他就跟着你。领队说“不要”没用,只能连说NO,才可解围。
这里的孩子令人同情,他们衣衫简陋,不在学校读书却追着观光客追讨钞票、糖果,我们准备了小费和糖果以应付,但孩子太多,难于满足。我们还看到一个16岁的女孩怀里抱着婴儿,手拉着刚会走路的孩童,闲逛在景区,除给小费,我们不胜唏嘘。
多年的战乱使柬国存有大量残疾人员,在大小吴哥等景点都有残疾人组成的演奏小乐团,游客静听纷纷投放小费。
在旅游的几天里,无论是城里还是乡村、景区,从未见过公交车和出租车,只有一种叫嘟嘟车的在载客,而且随处可见。这种车是由两轮摩托挂着一个拖车的车,有二座和四座的,乘车要当面讲好价及币种,否则会有争议。
吊脚小楼
柬埔寨地处热带,一年当中11月至次年4月是干季,5到10月是雨季。在吴哥城外有一个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干季时湖水流入湄公河,雨季时湄公河水会倒灌入洞里萨湖,洞里溢出淹没大片土地,为适应这一气候变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干季时住低处,雨季时移往高处。他们造了一种吊脚小楼,我们在旅程中沿着景区公路看到众多简陋的小楼(小屋),称为楼是因为屋离地2.3米,用木板或竹片建屋,杂木作立柱。楼上通常是客厅兼小孩睡房,后面隔间是主要的卧室兼储粮之地,屋下地面堆放农具及养的禽畜。立柱之间大多会挂一张吊床,屋前有灶和井。这一生活写照既反映出湖边农民勤劳务实,又展现他们对待生活乐观心态。也是旅途中的另有风味的一景。
小费文化
给小费是服务业中通行的对服务人员的酬谢方式,起源于18世纪英国伦敦。它已成为西方欧美国家的一种社交礼仪。如今这一小费文化也在柬埔寨风行起来,旅行社组团去柬埔寨的出团通知书上明确标价,要给司机、旅馆客房服务员等服务行业人员备有小费,这倒是世界惯例般无可厚非,然而进出海关也需付小费的提示却让我们十分不解。依我去过十多个国家的旅程来说,并无此一说。然而领队再三强调不给小费可能会招来一些麻烦。不解归不解,我们还是作了准备。我们的团队到柬埔寨暹粒机场已是子夜凌晨一点,进关的全是同机来自中国的游客,我们很规矩地排队等待查验过关,几乎所有人都准备小费想快点入关,但不少人还是遭到为难,作为公职人员的关员对每个进关人员拿看护照,左看右看就是不盖章,并且声音不低的叫“一美元”,交了才还给护照。有的关员交了不满足,指着盒子里的10元,20元人民币加钱,否则拖着不让进。看到这一幕令我们吃惊不已,而且听人说,这是对持有中国护照的旅客的恶劣做法,让我心中不平。为了证实这一点,旅游结束出关时,我有意不和团队排在一起,排在了外国白人、韩国人等一起(看到他们护照颜色)。眼见他们轻松出关。轮到我查验时关员几次要我交美元加人民币,我连说“NO,NO”,他拖着,我就是不给,他只得放行。这一变味的“小费文化”除了让人不快之外,是否也得从我们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要为了方便办事助长了此风。我想,我们的尊严是第一位的。
(作者系湖州直属一支部会员)
大小吴哥
“吴哥”是柬埔寨语言中“首都”之意,位于柬埔寨西北的暹粒,历史上是真腊王国时期吴哥王朝的都城所在,其后因暹逻入侵于1431年迁都金边后被放弃。吴哥王城从此淹没于浓密的热带雨中,直到1858年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循迹发现,吴哥古城的辉煌才重现于世人面前。
大吴哥城是1181年至1219年间在位王帝加亚华曼七世所建。这是一座被长达12公里的护城河所包围的大型古城,除了宽阔的护城河外,还有完整的城墙和进城桥梁以及5个城门,南门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高达20米的城门雕着巨大的微笑四面佛,而进城桥梁上的54尊雕像表情各异,尊像之间以石蛇相连,由49座大大小小宝塔构成的一座大宝塔的巴戎庙最为出色,每座塔雕有佛像都脸含神秘微笑,远观古城规模宏大,我们甚至走得迷了路;近看佛像精工细作,栩栩如生。
“小吴哥”在整个吴哥古迹中保存维护得最为完整,也最具代表性,小吴哥就是我们常说的“吴哥窟”,禹大吴哥2公里,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庙宇,是吴哥王朝盛世的经典之作,五座高塔的优美形象成为柬埔寨国旗的图腾,小吴哥是1113年至1150年在位苏利亚华曼二世所建,用于供奉印度教的昆思奴神。建筑构造上包含护城河内外城墙、回廊、石砌大道、中央神殿及五座圣塔。这里所有的回廊、梁柱、门楣、窗框上都有无数的精致雕刻:有诉说古高棉历史,有宣扬国王功绩,还有数不胜数的佛陀和仙女。这一切值得欣赏的人类艺术精品,令观光客的我们目不转睛,赞叹不绝,拍照不止,那五座石塔即神殿,有三层石砌的基台,第二层基台的四角各有一座圣塔,最高的第三层基台上耸立着中央圣塔。五座圣塔似拱云托月之势,远眺十分优美,虽然攀爬数十来高的石阶、木梯,在当地38度的火热天确是累人,我们仍然兴致甚浓,勇而往至。
风土人情
旅游过程中我们所接触到的柬埔寨独特的风土人情,令我们好奇甚至吃惊。
当地导游是个在柬国出生的第三代华裔,祖籍广东,中文说得不错,接团一上大巴车就展开了他的宣传攻势。如柬埔寨如何穷到处要小费,买东西听他的不会错等等整个行程中基本上只导不游。在车上人民币兑柬币一出口每人兑5万柬币,但是只需人民币100元,原柬币不值钱。我们戏称个个成了富翁。柬币称“瑞尔”,没有硬币,纸币从50元到100000元都有,我从未见过如此大的钞票,对观光客最有用的是千元纸币,我们每天旅馆放小费就是每人一千元,好奇的是柬国不大使用柬币而是用美元交易。我们专门去超市、商店、摊贩都要收美元,商品标价也是美元,除冰棍、椰子等才用千元票,甚至连乞讨的小孩也会追着喊one dollar(一美元)。
高棉话我们听不懂,令人奇怪的是景区里的小贩、司机、船夫、按摩女等都会英语,听见我们说中文,他们马上用中文招揽生意。各景点都有不少青年男女兜售佛珠、丝巾、书籍、纪念品。还会在你不注意,偷拍照片,然后找上你要人民币买之。小商贩很有缠功,你一搭腔,他就跟着你。领队说“不要”没用,只能连说NO,才可解围。
这里的孩子令人同情,他们衣衫简陋,不在学校读书却追着观光客追讨钞票、糖果,我们准备了小费和糖果以应付,但孩子太多,难于满足。我们还看到一个16岁的女孩怀里抱着婴儿,手拉着刚会走路的孩童,闲逛在景区,除给小费,我们不胜唏嘘。
多年的战乱使柬国存有大量残疾人员,在大小吴哥等景点都有残疾人组成的演奏小乐团,游客静听纷纷投放小费。
在旅游的几天里,无论是城里还是乡村、景区,从未见过公交车和出租车,只有一种叫嘟嘟车的在载客,而且随处可见。这种车是由两轮摩托挂着一个拖车的车,有二座和四座的,乘车要当面讲好价及币种,否则会有争议。
吊脚小楼
柬埔寨地处热带,一年当中11月至次年4月是干季,5到10月是雨季。在吴哥城外有一个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干季时湖水流入湄公河,雨季时湄公河水会倒灌入洞里萨湖,洞里溢出淹没大片土地,为适应这一气候变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干季时住低处,雨季时移往高处。他们造了一种吊脚小楼,我们在旅程中沿着景区公路看到众多简陋的小楼(小屋),称为楼是因为屋离地2.3米,用木板或竹片建屋,杂木作立柱。楼上通常是客厅兼小孩睡房,后面隔间是主要的卧室兼储粮之地,屋下地面堆放农具及养的禽畜。立柱之间大多会挂一张吊床,屋前有灶和井。这一生活写照既反映出湖边农民勤劳务实,又展现他们对待生活乐观心态。也是旅途中的另有风味的一景。
小费文化
给小费是服务业中通行的对服务人员的酬谢方式,起源于18世纪英国伦敦。它已成为西方欧美国家的一种社交礼仪。如今这一小费文化也在柬埔寨风行起来,旅行社组团去柬埔寨的出团通知书上明确标价,要给司机、旅馆客房服务员等服务行业人员备有小费,这倒是世界惯例般无可厚非,然而进出海关也需付小费的提示却让我们十分不解。依我去过十多个国家的旅程来说,并无此一说。然而领队再三强调不给小费可能会招来一些麻烦。不解归不解,我们还是作了准备。我们的团队到柬埔寨暹粒机场已是子夜凌晨一点,进关的全是同机来自中国的游客,我们很规矩地排队等待查验过关,几乎所有人都准备小费想快点入关,但不少人还是遭到为难,作为公职人员的关员对每个进关人员拿看护照,左看右看就是不盖章,并且声音不低的叫“一美元”,交了才还给护照。有的关员交了不满足,指着盒子里的10元,20元人民币加钱,否则拖着不让进。看到这一幕令我们吃惊不已,而且听人说,这是对持有中国护照的旅客的恶劣做法,让我心中不平。为了证实这一点,旅游结束出关时,我有意不和团队排在一起,排在了外国白人、韩国人等一起(看到他们护照颜色)。眼见他们轻松出关。轮到我查验时关员几次要我交美元加人民币,我连说“NO,NO”,他拖着,我就是不给,他只得放行。这一变味的“小费文化”除了让人不快之外,是否也得从我们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要为了方便办事助长了此风。我想,我们的尊严是第一位的。
(作者系湖州直属一支部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