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6年1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6年1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6年1期
钱水土:升格国家级台州金改面临三大新任务
发布时间:2016-05-30 10:25:53
  |  
作者: 谭晓锋
    浙江在线·浙商网1月23日消息 “面对经济新常态,台州小微金融改革需要及时总结经验,谋划发展思路,主动探索新的发展规律,力争在小微金融改革创新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在省政协常委、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看来,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升级后的台州金改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以及完善信用体系。
升格国家级试验区后
台州金改面临三大新任务
  长期以来,台州经济发展存在“三多三难”问题,即“小微企业多、信用增进难,小法人金融机构多、资金来源难,经济部门信息多、信息共享难”。为破解“三多三难”,改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小微金融改革创新,2012年12月升级层面的台州金改启动。
  在钱水土看来,台州金改取得的成绩中有三大亮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破解了小微金融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台州归集金融、司法、税务等12个部门78大类600多细项信用信息,有效降低了银行的信息采集成本,并有利于针对信贷调查进行交叉检验。其次,设立了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信保基金初创规模5亿元,可为优质成长型小微企业提供累计50亿元的增信担保。第三,建立了一系列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提高小微金融服务的水平。
  2015年12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
  “升格到国家级试验区后,台州金改又将面临新的任务。”钱水土说,“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这三点是国务院常务会中提及的,也是台州金改未来要突破的。”
  钱水土说,一方面要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帮助企业更多地借助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台州可以考虑建立区域性的产权股权交易平台,培育和扶持优质的企业上市融资;另一方面,银行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新型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此外,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以征信体系为主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台州金改步入“深水区”
助推金融实现万亿级产业
  “随着改革创新项目的实施推进,台州小微金融改革已经步入‘深水区’。”钱水土说,“台州小微金融改革要坚定战略定位,深化现有改革项目,攻坚新挑战,着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切实提升小微金融改革的综合效应”。
  钱水土建议,要加快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建设和完善,全面推进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辅导、培育机制,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同时,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进新型金融业态,完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台州金改还要凝练台州区域特色,打造台州小微金融品牌升级版,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为金融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在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方面,浙江走在全国的前列。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从省级上升为国家级后,浙江已拥有两个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同时,丽水农村金融、宁波保险创新、衢州绿色金融、嘉兴科技金融、义乌国际商贸金融等省级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一系列县域特色金融改革,构建了浙江金融体系的全景。
  去年两会,省长李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七大万亿级产业,而金融正是七大产业之一。钱水土说,如果这两个改革取得成功,将对全省乃至全国的金融创新都将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摘自2016年1月23日《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