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6年2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6年2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6年2期
把握“大逻辑” 不辱新使命
发布时间:2016-07-08 10:48:44
  |  
作者: 陈小平
    3月4日下午,我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别的联组讨论,有幸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倍感亲切,倍感鼓舞,也倍感自豪。
  民建中央于总书记讲话次日晚即召开了民建界委员座谈会专题学习。民建省委会也及时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传达学习讲话精神,并就全省各级民建组织学习贯彻作了部署。
  结合这段时间的学习思考,谈三点体会。
  一要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大逻辑”来深刻领会、准确把握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
  基本经济制度是大政方针,不会变,也不能变。总书记讲话中“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回答了发展方向、政策会不会变的疑虑,是政策的“定盘星”,企业家的“定心丸”。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形成的。是中共对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和深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经济特征。这个大政方针已经写入了党章,载入了宪法,是不可能变的。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有些杂音和不同的说辞,不是出在制度本身,而是政策的不落实、不落地、不落细和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造成的。
  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更是中国优势。完全符合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基本国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动力之源。公有制经济和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有机的组成部分,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个毫不动摇”有机统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所谓“国进民退”,“国退民进”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国有经济要深化改革,民营经济要转型发展,大家共同做强民族经济,这才是中国特色基本经济制度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
  二要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来把握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
  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当下经济增长更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全国“两会”首次把今年预期目标确定为6.5%~7%这个区间指标,一方面是为了给供给侧改革留出更大空间,同时也意味着经济的更大的不确定性。要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企业无疑会经历更大的阵痛。在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面前,一些企业家感到经济前景迷茫,发展信心不足。总书记这次选择到民建、工商联界别组来参加讨论,高屋建翎地指出:经济要从大势、从全局、从长远看。一时一事会有波动,长远看浩荡东风。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没有变,潜力还很大,韧性还很足,既看到挑战更要看到机遇。总书记的讲话有力地回击了“唱衰中国”的杂音,提振了企业家的信心。为我们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振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打好转型发展的主动仗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证明了我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完全符合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而且已经找到了跑道,见到了曙光,关键是要保持功成不必在我的战略定力,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三是要从依法治国的“大逻辑”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总书记讲话的精神实质。
  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人士要健康成长。要求民营企业家要诚信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特别提出了要构建新型的政商关系。“亲”、“清”两字,听了确实是耳目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如沐春风。为党政干部与非公经济人士如何打交道明确了非常清晰的界限。
  我们理解总书记的讲话要从依法治国,反腐倡廉这个大背景去理解。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那种红顶商人,权钱交易,酒肉朋友等畸形的政商关系一去不复返了。市场经济就本质来讲是法治经济。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还是价值规律,都要受法的制约。我们要教育引领民建会员企业家严守法律底线,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要弘扬道德高线,履行好自己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民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密切联系经济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较多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全省8000多名会员中,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占25.7%。下一步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做好深入学习贯彻工作:
  一、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工作。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并按照中共省委的部署,开展诚信守法、坚定信心的理想信念教育,并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增强非公经济人士的使命感、责任感,提振发展信心,理清发展思路,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围绕政策的落地、落细、落实,积极建言献策。省委会拟建立民建会员企业家舆情信息收集反映机制,每个季度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专报,反映民建会员企业家的舆情信息,反映一线民建企业家的呼声和建议。围绕贯彻中共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查补经济社会发展短板,深入调研,提出建议。
  三、开展服务会员企业家系列活动。一是开展走访企业家活动。省委会、市委会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走访民建会员企业,每人每年不少于20家。主要是宣传政策,听取意见,反映诉求,解决困难。二是整合会内资源,通过会内各级组织和企业家协会以及各类专业小组为会员企业服务活动。三是加强企业家的培训,特别是办好建华课堂和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关心引领新生代会员企业家的成长。四是建设省民建企业家协会,发挥其服务引领作用。同时要力争实现各市民建企业家协会的全覆盖,使它真正成为服务会员、服务社会的平台。五是打造“思源”工程社会服务品牌,发挥会员企业家的主力军作用,重点为我省精准扶贫和低收入群体的增收等开展服务。
  (作者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本文根据作者在中共省委统战部专题报告会上的发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