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6年2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6年2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6年2期
拳拳报国心 悠悠家乡情
——记民建省委委员、星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仙玉
发布时间:2016-07-08 11:05:12
  |  
作者: 郭和金
    2016年4月6日,《浙江日报》刊登了省委、省政府表彰第五届浙江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名单,2位民建会员榜上有名:星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叶仙玉,北京观韬(杭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邹峻。 
 
  在浙江台州,星星集团是一颗耀眼的“星星”:名列中国制造业500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旗下拥有各类子公司近60家,其中上市公司两家,年销售额超百亿元,总资产两百亿,冷柜(冰箱)国内外产销量处行业前列,光电、光学元器件细分产品产销量居全球之首,国内首家智能座便制造商。
  作为一位土出土长的台州企业家,星星集团掌舵人叶仙玉巧妙地将“台州精神”与治理企业结合起来:发展靠“硬气”,调整凭“灵气”,提升离不开“大气”、稳定少不了“润气”,走出了一条独特的星星发展之路。
   如山硬气
  从1981年创办马铺制冷设备厂,到现今坐拥200亿资产的星星集团,企业的一路崛起,与叶仙玉身上拥有的“硬气”是密不可分的。
  1991年,国家对冰箱行业开展整顿。当时叶仙玉正在经营椒江电冰箱厂,其冰箱生产和销售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生产工艺、硬件设施、管理方式、专业人才等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通过专家审核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拿不到许可证,意味着企业面临破产。紧急关头,叶仙玉破釜沉舟,借贷资金150万元,花三个月对企业硬件设施和软件进行全面改造和革新,1991年8月25日,当国家轻工业部审查组专家再次造访星星时,他们都无法相信短短三个月,这个偏居东海一隅的小厂竟然能发生如此大的变化,面对焕然一新的厂景,专家们折服了。
  成功获得冰箱生产许可证,为星星拓宽了发展空间。叶仙玉在国内首创卧式双温冷藏/冷冻柜,确立了星星在白色家电行业冷柜业务的主导地位。1997年,星星冷柜产销量超过当时的龙头企业澳柯玛,跃居全行业第一。时至今日,星星冷柜国内外产销量始终保持在行业前列。
  1998年,叶仙玉赴日本考察,一款高科技的智能马桶深深刺激了他的神经。九十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家电行业,正在悄然演绎一场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抢占大战,产业报国的热情一度高涨。“我也是国内的家电制造商,日本人可以制造的产品,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星星要造中国人的智能马桶!”正是带着这股“硬气”,叶仙玉从日本“买”回一只马桶盖,联合国内大专院校的顶尖学者,对智能马桶的技术和工艺进行了破译和吸收,并斥资1.2亿元,成立了国内首家智能座便器生产企业——星星便洁宝。十几年来,受消费群体观念等各方面的影响,便洁宝公司一直没能实现盈利,无数亲朋都劝叶仙玉割舍掉这个“不争气的孩子”,但“硬气”的叶仙玉力排众议,哪怕便洁宝当时年年亏损,他还是每年从其他产业挪出资金支持便洁宝公司的研发。“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凭借一股舆论导向,智能座便这个产业一下子火了,央视连续两年造访便洁宝公司。星星集团抓住机遇,重塑团队,重布生产线,致力于“打造感动人心的产品”,2015年一举实现了规模性盈利,未来更是前景可期。
    如水灵气
  中国战争史上有个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在叶仙玉运筹帷幄企业近三十年的历程中,也有着四次里程碑意义的转身。
  1989年,国家轻工业部对冰箱生产行业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整顿,许多冰箱企业陷入困境。当时,与冰箱生产工艺类似的冷柜,还未引起各大企业关注,市场尚属空白。叶仙玉到杭州、上海等地深入商场和市场调研后,立足自己企业实际,先人一步,决定转产市场冷门的冰柜,奠定了现今星星集团发展的根基。这是叶仙玉第一次成功渡过“赤水”。
  1999年,当冷柜生产达到规模后,叶仙玉再次折渡“赤水”,重新做起冰箱,并挟冷柜市场的排头兵优势和庞大生产规模,一路凯歌、突飞猛进。星星集团成为以制冷产品以中心,厨电、卫电为两翼的多产品组合的家电集团。这是叶仙玉第二次奇兵度“赤水”。
  跨入新世纪后,叶仙玉的思路再次跨越到大多数人的前面。星星集团充分利用家电产业发展积蓄的力量和影响,按战略发展规划实施对新兴产业的培育。2000年和2002年,先后建立了水晶光电公司、星星科技公司,完成了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的跨越,并分别创造了这两家公司先后上市的不菲业绩。这是叶仙玉第三次渡赤水。
  “十一五”末,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规划的出台,环渤海经济圈开始走进叶仙玉的视线。他看准时机、谋而后动,2007年10月挥师北上,投资12亿元,在抚顺成立辽宁浙商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抚顺市最大的专业市场--抚顺浙商国际商贸城,并以此作为启动项目,逐步实现打造成为辐射东北三省乃至东北亚的商业“航空母舰”,这一举动也拉开了星星布局现代服务业的序幕。“十二五”期间,响应国家号召,集团又先后成立徐州银地农机市场与温岭东浦农场;并将老厂区改造,成立了星星电子商务产业园与以汽车改装为主营业务的酷车小镇……这是叶仙玉的第四次渡赤水。
    如海大气
  在叶仙玉办公室里,挂着一副书法作品,上面写着“有容乃大”。这正是叶仙玉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的座右铭。
  谈及叶仙玉的大气,在叶仙玉手下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说得最多的就是“叶总非常尊重人,会放权。”
  早在1995年,叶仙玉就开始力推职业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随后的20多年里,叶仙玉一直不断地引进职业经理人,使星星集团从家族式经营向现代企业制度大步迈进。用叶仙玉自己的话来讲,这是“让专业的人、专业的团队去做专业的事情”。这一职业经理人举措,不仅解放了叶仙玉的手脚,也释放了“星星人”的活力。
    如玉润气
  《说文解字》里这样解析“玉”:“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说明玉生性温和,给人带来恩泽,具有仁爱之心。这一点在叶仙玉身上体现为他对家乡台州的悠悠乡情。
  叶仙玉乡土情深,对地方公益事业充满热心。比如,建造椒(江)路(桥)大环线立交桥,建设椒(江)路(桥)温(岭)综合给水工程、浙东千里海塘防台大堤工程,叶仙玉都不吝捐资。台州歌舞团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生存艰难,星星就连续多年出资扶持。他个人年年为周边中小学、敬老院捐献善款;在新农村建设中,叶仙玉更是不遗余力,他在电子产业区征地后,帮助居地农村回建高楼,修路搭桥,使当地面貌焕然一新。
  叶仙玉还担任台州市第一、二、三、四届人大代表,椒江区第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浙江省工商联执委、台州市工商联副主席、浙商全国理事会主席团主席、椒江区慈善总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
  如今,星星集团2万多名员工,在叶仙玉的带领下,正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