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念 风雨同行
发布时间:2016-07-08 11:10:29
|
作者: 陈瑜
七十年,相对于漫长的历史长河,只是浪花一朵;但是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步步走到令世人瞩目的今天却是波澜壮阔、难已忘怀的;对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肝胆相照、同心同行的光辉历程来说,也是坚贞不渝、弥足珍贵的。
长夜漫漫,何时达旦?当辛亥革命让最末一代王朝垮塌之后, “五四”揭开了现代文明的启蒙之幕。一时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一些爱国人士都希望能从中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一些先进的民族工商业者也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这其中就有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华职教社和以胡厥文为代表的迁川工厂联合会及其联系的文教界上层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业者。
1945年的重庆风云诡谲,人民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但内战的阴霾仍笼罩上空。当时的民族工商业者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摧残下,已濒于破产。冬天的陪都浓雾蔽日,但是抑制不了人民对金色阳光的渴望。“生活在山国的人民渴望太阳,这山国美丽的稀客/将用她千万支金色的纤长的金手/撩起这人间的灰色囚衣”(江村《灰色的囚衣》)。为团结自救,争取光明前途,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民主建国会正式宣告成立。但是这个新兴的政党却饱受摧残,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都遭到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打击迫害。中原板荡,遍地兵戈。在“校场口”、“沧白堂”、“下关”等事件中,民建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民建逐渐意识到“中间道路”走不通。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硝烟弥漫的历史天空下,这嘹亮的号角像闪电划破长空。面对这样重要的历史时刻,需要睿智而清醒的抉择。于是,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民建“赞同中共"五一"号召的决议”像一只海燕勇敢地冲出暴风雨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此将民建带入全新的发展道路,标志着民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成了从爱国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选择需要政治上的清醒,坚持则需要信念的坚定。信念是一种内驱力,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使人执着向前走的品格,更是生命的动力与奋斗的目标。历史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唯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能照亮前行的道路,在荆棘中勇敢前行。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其实,最初黄炎培先生也不是没有过担忧。他去延安考察,和毛泽东主席在窑洞促膝谈心就坦然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所见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家,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历时长久,惰性发作,到风气养成,虽大力无法扭转,且无法补救。……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但是毛泽东主席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共产党给出的答案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向也同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后,民建积极参加国统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政治斗争,声援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解放前夕,民建通过多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工商界介绍解放战争形势,介绍解放区情况,宣传解释中共经济政策,安定人心,为迎接解放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民建发动会员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积极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建还积极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和《共同纲领》制定,并把《共同纲领》作为民建的政治纲领;虽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建各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民建事业也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发展、与时俱进:发挥本会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会员新办企业、安置待业青年、开展咨询培训、支边扶贫、服务社会等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这样的历史轨迹看,无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商界家喻户晓的“听、跟、走”口号,还是改革开放初期“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再到80年代坚持把中共的理论路线与民建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基本经验,以及后来提出的建会目标,都深刻体现了民建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政治立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民建都始终做到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不变。
抚今追昔。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民建的前辈们,曾留下了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足迹;在新中国的建设大潮中,曾写下了激情四射、富有鼓舞力的华章。崎岖命运和民族灾难,是我们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先贤业绩和历史功勋,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力量源泉。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脉络在岁月的长河中起伏绵延,爱国主义构成了我们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也是我们民建会的核心精神,爱国主义深情在一代代民建人的血脉中激荡涌流,不同历史阶段彰显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最重要的是自觉地把爱国热情化作勤奋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风物长宜放眼量”,新的时期,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已翻开新的篇章,民主政治的道路将越走越宽。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积聚正能量,共创多党合作事业的美好明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获民建中央征文优秀作品,作者系民建嵊州市基层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
长夜漫漫,何时达旦?当辛亥革命让最末一代王朝垮塌之后, “五四”揭开了现代文明的启蒙之幕。一时社会发展风云激荡,各种新思潮层出不穷,一些爱国人士都希望能从中找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各种政党社团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一些先进的民族工商业者也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这其中就有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华职教社和以胡厥文为代表的迁川工厂联合会及其联系的文教界上层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业者。
1945年的重庆风云诡谲,人民迎来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但内战的阴霾仍笼罩上空。当时的民族工商业者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摧残下,已濒于破产。冬天的陪都浓雾蔽日,但是抑制不了人民对金色阳光的渴望。“生活在山国的人民渴望太阳,这山国美丽的稀客/将用她千万支金色的纤长的金手/撩起这人间的灰色囚衣”(江村《灰色的囚衣》)。为团结自救,争取光明前途,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民主建国会正式宣告成立。但是这个新兴的政党却饱受摧残,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都遭到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打击迫害。中原板荡,遍地兵戈。在“校场口”、“沧白堂”、“下关”等事件中,民建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开展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中,民建逐渐意识到“中间道路”走不通。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硝烟弥漫的历史天空下,这嘹亮的号角像闪电划破长空。面对这样重要的历史时刻,需要睿智而清醒的抉择。于是,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民建“赞同中共"五一"号召的决议”像一只海燕勇敢地冲出暴风雨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此将民建带入全新的发展道路,标志着民建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完成了从爱国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选择需要政治上的清醒,坚持则需要信念的坚定。信念是一种内驱力,是坚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使人执着向前走的品格,更是生命的动力与奋斗的目标。历史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唯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能照亮前行的道路,在荆棘中勇敢前行。邓小平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其实,最初黄炎培先生也不是没有过担忧。他去延安考察,和毛泽东主席在窑洞促膝谈心就坦然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所见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家,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初时聚精会神,无人不用心不卖力,历时长久,惰性发作,到风气养成,虽大力无法扭转,且无法补救。……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但是毛泽东主席当即非常自信地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共产党给出的答案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建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向也同样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响应中共“五一”口号后,民建积极参加国统区“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政治斗争,声援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解放前夕,民建通过多种渠道,以各种方式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工商界介绍解放战争形势,介绍解放区情况,宣传解释中共经济政策,安定人心,为迎接解放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民建发动会员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积极推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建还积极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和《共同纲领》制定,并把《共同纲领》作为民建的政治纲领;虽然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建各方面的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民建事业也在改革开放中恢复发展、与时俱进:发挥本会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推动会员新办企业、安置待业青年、开展咨询培训、支边扶贫、服务社会等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这样的历史轨迹看,无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商界家喻户晓的“听、跟、走”口号,还是改革开放初期“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再到80年代坚持把中共的理论路线与民建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基本经验,以及后来提出的建会目标,都深刻体现了民建坚持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定政治立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无论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挫折,民建都始终做到了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不变。
抚今追昔。在血与火的战场上,民建的前辈们,曾留下了金戈铁马、浴血奋战的足迹;在新中国的建设大潮中,曾写下了激情四射、富有鼓舞力的华章。崎岖命运和民族灾难,是我们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先贤业绩和历史功勋,是我们值得骄傲的力量源泉。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脉络在岁月的长河中起伏绵延,爱国主义构成了我们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也是我们民建会的核心精神,爱国主义深情在一代代民建人的血脉中激荡涌流,不同历史阶段彰显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最重要的是自觉地把爱国热情化作勤奋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风物长宜放眼量”,新的时期,我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已翻开新的篇章,民主政治的道路将越走越宽。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积聚正能量,共创多党合作事业的美好明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获民建中央征文优秀作品,作者系民建嵊州市基层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