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G20峰会上的万事利丝绸元素
在G20杭州峰会上,由民建会员企业万事利集团打造的丝绸元素产品遍布会场的角角落落,共有上百种。G20杭州峰会揭开了中国与世界交流合作的新篇章,同时,也开启了丝绸这一中国历史经典元素的新旅程。
民建会员、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说:杭州是丝绸之府,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万事利用创意,重新打造独特的丝绸生活方式,向世界彰显出丝绸之府的国际魅力和独特韵味。
中国最大双面刺绣大地屏
9月4日晚举行的G20杭州峰会晚宴上,一座2.6米高4.8米宽,重达1.5吨的作品出现在西子宾馆贵宾接见厅,20朵形态各异的牡丹散发出的华贵大气,与会场端庄的气氛完美交融。这件被誉为“指尖奇迹”,名为《盛世风华》双面刺绣大屏风,正是来自于杭州万事利集团。
4个月时间绣制,30个绣娘不分昼夜轮流作业,四十八分之一劈线的精细,2000多种颜色的艳丽,1500斤的总重量……如果我们仔细欣赏每一点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每一点都是精华,每一根线都牵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每一个颜色都显得特别灿烂,特别光亮夺目,是传统丝绸文化、工艺之美的集大成之作,是指尖的奇迹。
中国最大丝绸壁画
G20杭州峰会晚宴上,浙江西子宾馆国宴厅,一幅高6米、长度达20米的西湖全景图格外引人注目。仔细看,你会注意到它的材质并不是常见的纸,而是丝绸,行走中观望,甚至可以感受到湖面的波光粼粼。
这幅国内最大丝绸壁画的制作者,也是万事利。其原图是一幅名为《锦绣西湖》的水墨画,首先由知名书画家将画绘制在由15张与巨型丝绸壁画实际等比的画片拼接组成的纸张上,足足画了20多天。然后进行高精度1:1电子档转换,工作小组再花一个月左右时间对这些扫描件进行“地毯式”的修补和颜色修正,用精准数字化代替人工经验调色,万事利研发的核心技术——色彩管理,使电子文档中的每一帧像素都得以在“丝绸纸”上还原呈现。然后再在一个多星期时间,完成了15张纸的拼贴。
“丝绸是新的生活方式”
万事利丝绸在G20杭州峰会上的渗透还有很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下榻的酒店房间中,丝绸床品、丝绸睡衣、丝绸艺术品摆件等传统元素随处可见。各国元首的邀请函上,西湖最具代表性的三潭印月被印制在丝绸质地的卷轴上,装在真丝织锦的封套中。宴会上,每一张桌子的号码牌都是丝绸质地,菜单、节目单在最终确定后也被印制在丝绸上。万事利还完成了奥体中心、西湖国宾馆等重要场馆相关礼仪服务人员的服装设计共8款。“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在西湖上演,元首、配偶及嘉宾席上都放置了一个丝绸收纳包,也出自万事利。
“在这场盛会上,丝绸元素应用的广泛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万事利在丝绸主业上的创意在这次盛会上得到了尽情释放。”万事利集团董事长屠红燕如是说。
十竹斋木刻总统肖像印里的“杭州味道”
——民建会员魏立中作品入选G20杭州峰会“国礼”
孤灯瘦影,走刀如神。
午夜时分,十竹斋木版水印艺术馆里,魏立中仍在挑灯夜刻。他雕刻的木制印章,正是入选了G20杭州峰会的“国礼”之一——十竹斋木刻总统肖像印。
入选“G20国礼”,对于近几年来火遍国内外的国家级非遗十竹斋木版水印来说,是一件“值得铭刻”的事。从去年7月开始埋头创作,直到今年1月从众多选送作品中脱颖而出、通知入选,其间,十竹斋木版水印传承人魏立中付出了相当大的心血。
思考创作项目的那几个晚上,他辗转难眠,满脑子都是“国礼”和“G20”。最后,他认准了“木刻肖像印”,这一既能体现木版水印非遗特点又能充分融入中国元素的作品。
木刻肖像印采用画、刻、印,三者结合创作,整个制作过程相当复杂、严苛。先是在纸上素描出各国领导人的肖像,再是选定木材后的刻版,然后还要在宣纸上拓印。
各道环节,无不彰显艺术功力;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以刀为笔,以木为纸。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热情、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冷峻、韩国总统朴槿惠的清秀,一一诞生在魏立中那二十多年日积月累练就的纯熟“刀法”之下,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总统肖像印所选材质也是相当讲究,用的是名贵的红酸枝、金丝楠木。自古以来,金丝楠木便被宫廷皇家所用,重要的文化典籍也都会存放在用金丝楠木制作的书柜和匣子里。
所用金丝楠木也是魏立中自己去挑的,专门要挑老木。金丝楠因木质软硬不均,刻章下刀,难度很大。常常是刻了好几天,最后因为一刀下坏,只能推倒重来。这样的事,魏立中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常常碰到。“送给总统的礼物,代表的是国家形象,当然要百分百完美。”
十竹斋木刻总统肖像印的整体设计中都融入了“杭州元素”。
每一枚总统肖像印章的侧面都刻上了一幅不同的西湖山水图,另一侧用宋版书体刻上对应总统的国家及名字。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刻的那枚印章,左面刻上了“宝石流霞”图案,右面刻着“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之像”。
肖像印的底部是圆形的,像一座石拱桥,挂上了一个红色的中国结。“杭州是江南水乡,有很多著名的桥,所以我把肖像印的底部设计成一座拱桥形状,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西湖上的断桥,运河上的拱宸桥。”魏立中说。
这份沉甸甸的木版水印“国礼”,装在一个丝绸锦盒里,里面有一方木版水印肖像印、一叠木版水印西湖十景信笺、一盒印泥等。
其中也都撒满“杭州味道”。装木质肖像印的礼盒用的是杭州丝绸,礼盒里的印泥用的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印肖像的宣纸是富阳产的。
——摘自《杭州日报》
“总理之问”有了答案
——“G20元首笔”民建会员企业贝发造
刚刚结束的G20杭州峰会的每位参会代表,都收到了一支由组委会提供的绿色礼品笔,笔身模仿南宋瓷器,刻有三潭印月浮雕。作为G20杭州峰会唯一礼品笔,它有一个很好记的名字——“中国好笔”。在峰会的会场里,与会的中外首脑书写意见、签署文件等,用的就是这支笔。这支笔是由民建会员企业——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
“我们现在有底气说,这是宁波获批‘中国制造2025’首个试点示范城市后亮相的高科技笔。通过G20杭州峰会活动,让各国元首把中国好笔带出去,把美好书写的感受带到全世界。”民建会员、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自豪地对记者说。
G20杭州峰会结束后,邱智铭给记者展示了被允许解密的“G20元首笔”。 据介绍,这款笔从研制到成品,前后花了近10个月。初稿研发时,共有17个方案,组委会讨论后留下5个方案。然后再优化后送中央有关部门研究,最终确定了方案。
这款“G20元首笔”最大的创新点在哪里?邱智铭说,书写系统升级换代,开发了自动锁墨系统,保质期和书写手感集成了国际上的先进标准。
首先,他们采用的油墨含有超纳米颗粒,通过连续的波浪运动始终保持油墨活性,把保质期从2年延长到了5年以上。因此,产品的保质期和书写的手感,都比原来更好。
其次,笔芯使用了全国首创的自动锁墨系统——0.7毫米的双弹簧锁控系统,没书写时,会自动把笔头和球珠之间锁住,避免漏油。贝发集团技术部副经理龙水云说:“常规的笔就是一个弹簧顶着一个球珠,而这支笔里面是双保险的弹簧结构,出墨更顺畅,不写的时候,让墨水止住,更加安全可靠。”
去年冬季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问,中国什么时候能造出和德国一样的好笔?
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说:“其实我们一直没有停过追赶的步伐,总理的提问让我们的民族责任感更加强烈。”
为此,“空调女王”董明珠和邱智铭在录制央视节目时相约,给他们一年时间,董明珠提供设备,邱智铭负责研发。董明珠先后派了10多位工程师到宁波考察,并最终用智能制造设备助了邱智铭一臂之力。
邱智铭说,希望以“G20元首笔”为起点,改写制笔行业的世界标准。“为什么要去做这样的创新?首先觉得是来自制笔人的一种情怀。我们一直在与日本、德国、美国这样的制笔强国进行比较,去发现细微的技术和工艺的差异。从用户体验出发,通过研究细微的差异去提升和改进制造工艺。利用最新的技术,最严格的质量控制,利用工匠精神做好每一支笔,将中国好笔研制生产出来,为宁波打响‘中国制造2025’品牌共同努力。
(王无锋 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