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6年4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6年4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6年4期
创新机制 打造平台 充分发挥参政党省级组织的统筹功能
发布时间:2016-12-07 10:32:14
  |  
作者: 陈小平
    省级组织在全会的组织架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民建浙江省委会以人才强会为基础,思想建会为根本,特色立会为生命,制度治会为保证,以创新机制、创新平台为抓手,统筹全省的组织发展、教育培训、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资源,有效提升了会的组织化程度和履职绩效。
  一、统筹组织发展,优化队伍结构
  坚持注意数量、注重质量、优化结构、保持特色的组织发展原则,从三方面着力加大组织发展统筹力度,壮大人才队伍。
  一是建立全省会情分析制度。每年召开常委会专题分析省、市两级组织的会员年龄、学历、职称、界别、层次等指标状况,与省级各民主党派、民建各省级组织进行横向对比、与省委会历年的数据纵向对比,研究对策,巩固优势,查补短板。
  二是加大组织发展计划统筹指导。制定了《民建浙江省委会关于组织发展的意见》和《民建浙江省委会发展会员规程》,明确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程序。每年制定《民建浙江省委会组织发展指导计划》,指导各市委会增强组织发展的前瞻性和协调性。
  三是统筹拓展组织发展空间。主动加强与中共党委及统战部的协调,有规划、有步骤推进在经济发达县(市)、产业集聚区建立基层组织。
  通过全省统筹,我省组织发展取得了三方面成效:一是队伍整体素质提高,结构优化。截至2015年底,全省副厅以上领导干部18人,担任政府机关及司法部门副处及以上会员100人,其中任省辖市副市长3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213人。会员中担任各类经济实体的正副董事长、总经理、厂长等高级管理人员占会员总数的28.7%。二是较好地解决了组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原来发展过快的市委会稳步发展,一些低于全省平均指标的市委会会员结构改善。较薄弱的省属组织加快发展,省属高校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建5所高校基层组织。三是拓展了基层组织发展空间。先后在临安等11个县(市)新建县级基层组织,全省县级基层组织达到59个,覆盖率达66%。
  二、统筹宣传教育培训,提升自我教育水平
  省委会在抓好传统支部教育主阵地的基础上,努力适应会员新需求,引领会员新追求,以整合教育资源为突破口,创新自我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一是整合民建历史资源,弘扬优良传统。对近30位民建老会员进行口述会史影像拍摄,记录民建历史,制作专题短片,编印会史会章讲稿,作为会员自主学习会史会章和优良传统的生动教材。实施民建先贤施复亮、章乃器、包达三故居保护提升工程,建设民建优良传统教育基地。施复亮故居已完成对外开放,被命名为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浙江省统战系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章乃器纪念馆和文化园将于明年开工。包达三故居将于明年建成。
  二是统筹全省培训,提升会员素质。制定《民建浙江省2013-2017年会员教育培训规划》,依托各级社会主义学院,提高培训规范化、系统化程度。省委会每年举办6期培训班,主要负责省、市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骨干会员、后备干部、基层组织负责人、企业家会员培训及专题培训。市委会主要开展新会员、骨干会员和基层会员培训。2012年换届以来省、市两级已累计培训7340人次。2013年以来,省委会已分别在中央社院、重庆、福建、江西、上海社院举办了省、市领导班子培训班。
  三是整合网络资源,构建大宣传平台。着力加强会刊、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三大宣传平台建设,其中浙江民建微信订阅号由省、市组织共同打造发布。10个市级组织全部办有会刊,8个建立网站,4个开通官方微信公众号。与民建中央、浙江省社院联合举办“参政党与中国现代文明发展”理论研讨会;与中央社院和浙江省社院联合举办“统一战线助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研讨会。陈昌智主席、马培华常务副主席分别出席。
  三、统筹人才智力资源,提高参政议政实效
  一是搭建省、市一体的参政议政专委会工作平台。实施市主委+省专家的专委会领导模式,配套建立课题申报立项和成果审核表彰、领导领衔重点课题、省市联动调研机制。实施民建界别政协委员履职述职制度、省委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基层组织参政议政量化考核等举措,调动会员参政议政积极性。
  二是探索建立具有民建特色的会员企业舆情收集反映机制。重点关注会员企业发展状况,及时收集反映会员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倾听来自企业一线的呼声和诉求,不定期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编发企业舆情信息。如今年反映的补短板信息,获省委书记等4位省领导批示。
  三是探索建立参与各类协商的工作机制。分解制定协商工作计划,明确省委会机关各处室和专委会任务职责,建立各类协商的调研、意见收集、反馈机制,提高协商建言的整体水平。
  2008年以来,共有25件提案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近三年来,列入省政协重点提案平均每年四个,省委会连续获得会中央参政议政先进集体一等奖。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连续四年获得会中央特等奖,在全省统战系统、省政协也连续获得一等奖。四年来,12篇信息获国家领导人批示,3篇获全国政协优秀信息。
  四、统筹全省会员企业家资源,打响“思源工程”品牌
  一是建立企业家协会平台。成立浙江省民建企业家协会、全省青年企业家工作委员会。“1+X”企业家组织模式,实现组织扁平化管理,扩大了服务广度和深度。
  二是以“思源工程”统领全省社会服务。统一用民建“思源工程”品牌开展各类活动。在定点帮扶县黔西,会员企业先后投资20多亿元开发“同心城市综合体”项目。举办了“黔西乡村骨干老师培训班”,援建铁石乡民族小学“同心·思源”教学楼和乌骡坝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会内每年开展“思源工程·困难会员暖心行动”,发放资金10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各类扶贫帮困资金达2000多万元。省委会连续多年被民建中央评为社会服务先进集体。
  三是运用各种载体,服务会员企业。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在民建、工商联联组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会员企业调研、服务活动。省、市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密集走访会员企业,宣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听取企业家意见、诉求。每年组织会员企业举办民建专场高校招聘会,缓解企业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每年举办青年企业家培训班,提升素质,三年来累计培训175人次。先后组织150多名企业家赴境外商务考察。开展省外、境外合作,推动中以高科技创新基地落户嘉善县。
    (此文为陈小平主委在民建全国省级组织建设工作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