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6年4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6年4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6年4期
同心浇灌思源花
发布时间:2016-12-07 10:47:11
  |  
作者: 葛晓波
     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是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实践。民建是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为更有效整合会员企业家资源,建立社会服务长效机制,民建宁波市委会创新社会服务工作思路,于2013年1月成立宁波民建“同心·思源”慈善基金,打响了独具民建特色社会服务“思源工程”品牌。我作为市委会社会服务职能工作负责人和市民建企业家协会副秘书长,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宁波民建“同心·思源”慈善基金成立、资助的项目实施及产生的良好社会效益,感到十分荣幸和欣慰。
  宁波民建“同心·思源”慈善基金采用留本捐息的方式,每年将本金的利息60-80万元人民币用于资助项目,主要用于扶贫帮困、支教助学、新农村建设等项目。民建“同心·思源”慈善基金的成立,使民建会员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有了爱心集合点,使社会服务活动有了稳定的资金保障。到2014年底,已向贵州黔西、浙江丽水、奉化、余姚等多个帮扶基地援建近十个慈善公益项目,资助总金额185万元,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扩大了民建的社会影响力。下面着重介绍基金资助主要项目。
倾情帮扶贵州省黔西县
  贵州省黔西县是民建中央的重点帮扶县,也是民建宁波市委会在贵州的长期帮扶基地。黔西县属毕节市,距毕节市115公里,群山怀抱,山路崎岖,村民生活条件相对贫困。
  记得我担任社会服务处处长后,第一次出差就和民建企业家会员一起跟着张明华主委前往黔西帮扶考察,宁波到贵阳航班只有一班,因为工作忙,张主委总是乘坐经停的夜航班,常常误点,抵达贵阳大多已是半夜一二点钟,第二天一早又要坐车三小时到达黔西县的乡村,马不停蹄地走乡村访学校。张主委在2013年赴黔西县考察中了解到,乌骡坝镇民族村希望建设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但缺少资金。经民建毕节市委会牵线,民建宁波市委会与黔西县乌骡坝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捐款65万元援建乌骡坝镇民族村文化中心(其中由“同心·思源”慈善基金拨款45万元,同时由民建会员企业宁波音王集团负责为该文化活动中心安装一套价值20万元的数字化音响系统)。经过不到一年的建设,一座崭新的颇具民族特色的“同心·思源”文化活动中心矗立在乌骡坝镇民族村山坡上。
  2011年以来,市委会先后援建了黔西县铁石乡民族小学“同心·思源”教学楼,并配置了音乐教室钢琴及多媒体教室等器材,援建铁石乡中学文化活动中心、乌骡坝镇民族村文化中心等项目,2013年8月还组织宁波市海曙区优秀老师赴黔西县支教,同行的10来位会员企业家与百名学生结对助学,当场捐款5万元。近三年援助资金累计达165万元。在帮扶工作中,张明华主委更是亲力亲为,先后七次赴贵州黔西县扶贫。在2014年民建中央召开的全国市级组织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张主委关于倾情帮扶贵州省黔西的做法,获得民建中央陈昌智主席的赞许和表扬。
启动市内支教助学行动
  2014年5月,市委会启动民建腊梅花助学项目(意为梅花香自苦寒来),列入“同心·思源”慈善基金资助项目,每年拨付25万元资助宁波市内的贫困大学新生。2014年8月,首期市民建腊梅花助学行动走进奉化市。在民建腊梅花助学仪式上,受助学生们纷纷表示将怀揣感恩之心,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立志成才,回报社会,不辜负民建宁波市委会的关爱之情。市委会还与受助学生建立了定期交流关系,关心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此外,为推动宁波市职业教育发展,2014年初市委会在宁波市外事学校设立“宁波民建奖学奖教基金”,三年总额60万元用于资助贫困生和表彰优秀师生,至今由“同心·思源”慈善基金资助二届共计40万元,已有近300名优秀师生获得资助和奖励。
共建“同心”实践基地
  2012年,宁波市统一战线“美丽乡村·鹿亭同心实践基地”由市委统战部、市各民主党派等16家单位共同参与建设,是宁波市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同心”思想,服务科学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重要举措。
  在宁波市统一战线“美丽乡村·鹿亭同心实践基地”建设的启动仪式上,张雨副主委代表民建市委会与余姚鹿亭乡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与晓云村和中姚村结对。在鹿亭乡提出涉及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环境保护、产业提升等援建项目中选择3个项目,援助项目列入“同心·思源”慈善基金重点资助目录。基金在2013-2014年出资20万元援建晓云村卫生室1所,出资16万元援建晓云村和中姚村垃圾中转站2个,目前均已交付使用。
  我们还开展了系列活动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组织会内医药卫生界的专家到结对的晓云村开展义诊活动,提供价值4万元的药品,发放安全用药手册100余本;在2013年遭受“菲特”台风袭击时,向受灾严重的二个结对村捐款3万元以解燃眉之急。每年年终时,我总要陪同张雨、杨丽华等市委会领导到二个结对村慰问贫困村民,送上慰问金3万元;2014年精心采购书籍、服装、玩具等,为鹿亭乡中心小学103名学生圆微心愿,联合社会企业捐赠一批学生床等等,得到当地政府部门和村民们的一致好评。
  “同心·思源”慈善基金运行二年来,有效聚集会内资源、形成了爱心接力。我作为基金筹资与项目实施直接参与者,深有体会,这种基金+项目的运作模式优势在于,克服了原来单一分散式的帮扶力量小、难以持续的弊端,依靠团队力量,汇聚更多资源,有利于精心谋划资助项目,并做深做实,也有利于产生社会服务品牌效应,起到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的作用。同时,思源基金的设立对会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受此鼓舞,各基层组织纷纷成立各类公益慈善基金。据不完全统计,民建宁波市委会各基层组织和会员设立的各类基金规模已达6000万元。目前,设立各类基金开展慈善公益活动已成为市民建社会服务一种新常态。
  市委会通过设立“同心·思源”慈善基金,服务民生、服务社会,凝聚了力量、凝聚了人心。我以为,慈善基金的成功运作,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领导强力推进。市委会十分重视社会服务工作,在资助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委会领导不辞辛劳,亲力亲为,有效推动了社会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基金规范管理。基金成立前经过反复调研,得到广大会员企业家的支持。具体委托宁波市慈善总会规范管理,每年向协会报告基金认捐及项目使用情况,并在网上公示。做到专款专用,帐目公开透明,因而获得会员充分信任。三是会员倾情奉献。慈善基金从资金的筹集到项目的实施,背后凝聚了广大会员的爱心,体现了民建会员强烈的社会责任心。正是会员企业家源源不断的爱心奉献,才使“同心·思源”基金有了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
    (作者系宁波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曾任民建市委会社会服务处处长、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