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名利 把毕生精力献给了革命事业
——民建先贤成思危勤政廉洁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6-12-07 10:48:53
|
作者: 程 炜
编者按:成思危同志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杰出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7月12日是成思危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为寄托哀思,深切缅怀他的爱国精神和高尚情操,7月7日,民建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纪念成思危同志逝世一周年祭扫活动。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委会原主委程炜写了下文表达对成思危同志的深切缅怀和敬仰之情。
成思危(1935-2015),湖南湘乡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职教社第八届、九届理事会理事长,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淡泊名利,在金钱和革命事业面前,选择了报效祖国
成思危从小在香港长大。他积极要求进步,15岁就秘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他怀着满腔热忱,瞒着父亲只身从香港回到内地,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父亲成舍我是台湾报业界资深老报人,生前积累了一大笔家产,多次希望成思危去台继承,都被他婉拒了。1991年父亲在台病逝,他再次放弃了继承巨额遗产的机会,去台参加葬礼处理好后事,立即从台返回大陆。1981-1984年间,他被化工部派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美国有公司以高薪优厚待遇聘他留在美国工作,被他推辞了。他想到的是祖国的需要,学成后立即回国。
工作上是“拼命三郎”,超负荷忘我工作
成思危在化工部工作时,就是一个刻苦学习、勤奋踏实工作的领导干部,是我国化工系统知名的专家,曾获得国家和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化工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转岗来民建工作后,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了。他要参加中共中央举行的高层次民主协商会;要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及常委会会议等;要主持民建中央的主席会议、常委会等系列会议;作为著名经济学家,要在每年“中国风险投资论坛”、“非公有制经济论坛”等各种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还经常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并在重要报刊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日理万机”。
他要学习、工作、下基层调查研究、著书立说,都需要时间。那么他的时间从哪里来?成思危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倡导“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勤奋”,“要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他言出必行,说到的一定要做到。时间不够他只能忘我劳动,挤出时间拼命工作。我亲眼目睹他在行车路上,打开笔记本电脑,修改文稿。我劝他这样做有损视力。他回答“不要紧的,我已经习惯了。”他有事要找我说,可是时间没有了,只得利用去机场途中,把我从后排座位叫到前排和他坐在一起,向我交代重要工作。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成思危主席真是太宝贵了。
成思危积劳成疾,早几年就发现他的消化系统患有肿瘤,医院为他做过手术,但是每次手术做完,在医院没有休息几天又忘我投入工作了。有人要他夫人舒大姐劝劝他,舒大姐说,“没有用的。他做不到的。”在他病重期间,民建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前去医院看望,宋海副主席回忆说,“我曾经两次去看望他,第一次他精神尚好,说的还是工作问题,他关心的是中国经济金融的改革问题。第二次去看他时,他的精神已经很疲惫,甚至说一句话要停顿几分钟。我对他说你大病后没有注意休息,一直在为民建、为国家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操劳,太拼命了。他回答说,其实我是想用工作、用效率来延长我的有效生命,我想我基本实现了,我值了。”在旁的同志听到后都为之动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对张榕明副主席也说过同样的话,他说,我已经活过中国的平均期望寿命,别人认为过一天少一天,我认为过一天赚一天,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成思危对工作如此执着,追求工作做得完美,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但处之坦然,顽强与病魔斗争,是因为他树立了革命理想和信仰,是信仰的力量推动他这样去做。他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建重大的政治选择,也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立场。这是他的最宝贵的政治品质。
十年来把民建机关建设成为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的会员之家
1996年成思危从起孟老那里接班,主持民建中央工作。他团结全体同志,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工作。首先是严于律己,他平时穿着朴素,生活起居简简单单。每次出差来浙江,由省政府接待办安排,他没有特殊要求,他反对兴师动众,有时直接去了目的地,也不同民建省委会打招呼。有时到了杭州,利用吃便饭机会邀请几位老同志叙叙,嘘寒问暖,对老同志十分关心。民建中央每年要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及其他专委会会议,每五年要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都事先宣布,不准互相请吃,不准互相赠送礼品。他自己首先做到,保证会议风清气正。
他重视机关建设,强调提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既可靠又能干,要全面考核,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他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全员培训制度、挂职锻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探索和加强会内监督制度。他强调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会员要加强引导教育,他们入会时常有政治安排的要求,作为组织上要关心,但不能许愿,不能作为入会时交换条件。要教育他们努力学习、踏实做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实至名归。
他的高尚品德赢得全会同志赞誉!
成思危(1935-2015),湖南湘乡人,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建国会第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职教社第八届、九届理事会理事长,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淡泊名利,在金钱和革命事业面前,选择了报效祖国
成思危从小在香港长大。他积极要求进步,15岁就秘密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他怀着满腔热忱,瞒着父亲只身从香港回到内地,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他父亲成舍我是台湾报业界资深老报人,生前积累了一大笔家产,多次希望成思危去台继承,都被他婉拒了。1991年父亲在台病逝,他再次放弃了继承巨额遗产的机会,去台参加葬礼处理好后事,立即从台返回大陆。1981-1984年间,他被化工部派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美国有公司以高薪优厚待遇聘他留在美国工作,被他推辞了。他想到的是祖国的需要,学成后立即回国。
工作上是“拼命三郎”,超负荷忘我工作
成思危在化工部工作时,就是一个刻苦学习、勤奋踏实工作的领导干部,是我国化工系统知名的专家,曾获得国家和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化工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转岗来民建工作后,工作任务更加繁重了。他要参加中共中央举行的高层次民主协商会;要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及常委会会议等;要主持民建中央的主席会议、常委会等系列会议;作为著名经济学家,要在每年“中国风险投资论坛”、“非公有制经济论坛”等各种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还经常接受中外媒体采访,并在重要报刊杂志发表署名文章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日理万机”。
他要学习、工作、下基层调查研究、著书立说,都需要时间。那么他的时间从哪里来?成思危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倡导“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勤奋”,“要讲政治、讲学习、讲团结、讲奉献”,他言出必行,说到的一定要做到。时间不够他只能忘我劳动,挤出时间拼命工作。我亲眼目睹他在行车路上,打开笔记本电脑,修改文稿。我劝他这样做有损视力。他回答“不要紧的,我已经习惯了。”他有事要找我说,可是时间没有了,只得利用去机场途中,把我从后排座位叫到前排和他坐在一起,向我交代重要工作。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成思危主席真是太宝贵了。
成思危积劳成疾,早几年就发现他的消化系统患有肿瘤,医院为他做过手术,但是每次手术做完,在医院没有休息几天又忘我投入工作了。有人要他夫人舒大姐劝劝他,舒大姐说,“没有用的。他做不到的。”在他病重期间,民建中央许多领导同志前去医院看望,宋海副主席回忆说,“我曾经两次去看望他,第一次他精神尚好,说的还是工作问题,他关心的是中国经济金融的改革问题。第二次去看他时,他的精神已经很疲惫,甚至说一句话要停顿几分钟。我对他说你大病后没有注意休息,一直在为民建、为国家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操劳,太拼命了。他回答说,其实我是想用工作、用效率来延长我的有效生命,我想我基本实现了,我值了。”在旁的同志听到后都为之动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他对张榕明副主席也说过同样的话,他说,我已经活过中国的平均期望寿命,别人认为过一天少一天,我认为过一天赚一天,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成思危对工作如此执着,追求工作做得完美,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但处之坦然,顽强与病魔斗争,是因为他树立了革命理想和信仰,是信仰的力量推动他这样去做。他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建重大的政治选择,也是必须坚持的基本政治立场。这是他的最宝贵的政治品质。
十年来把民建机关建设成为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的会员之家
1996年成思危从起孟老那里接班,主持民建中央工作。他团结全体同志,以身作则、全身心投入工作。首先是严于律己,他平时穿着朴素,生活起居简简单单。每次出差来浙江,由省政府接待办安排,他没有特殊要求,他反对兴师动众,有时直接去了目的地,也不同民建省委会打招呼。有时到了杭州,利用吃便饭机会邀请几位老同志叙叙,嘘寒问暖,对老同志十分关心。民建中央每年要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及其他专委会会议,每五年要举行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都事先宣布,不准互相请吃,不准互相赠送礼品。他自己首先做到,保证会议风清气正。
他重视机关建设,强调提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既可靠又能干,要全面考核,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他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全员培训制度、挂职锻炼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探索和加强会内监督制度。他强调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会员要加强引导教育,他们入会时常有政治安排的要求,作为组织上要关心,但不能许愿,不能作为入会时交换条件。要教育他们努力学习、踏实做事,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做到实至名归。
他的高尚品德赢得全会同志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