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如何补齐协商能力短板
——以宁波民建近年参与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17-02-23 10:34:39
|
作者: 宁波市委会课题组
一、提案办理协商是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重要途径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人民政协自成立之初就具有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实现形式。2012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把“强化提案办理协商机制”列为“全面提升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七大重要任务之一,强化了政协提案工作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民主党派作为政协重要界别,历来通过提交党派集体提案履行职能,参与提案办理协商,彰显各自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每到年度“两会”之际,各民主党派都把提交集体提案作为头等大事,及早谋划,精心准备,力求拿出选题准、质量佳、对策可行的精品提案,提交政协,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出见解独到、针对性强的可操作性建议,从而能够在大量提案中脱颖而出,被政协会议推选成为“一号”提案、重点提案、重要提案或者全会提案,纳入到较高层级的提案办理协商程序之中。民主党派通过政协平台参加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协商,有多种方式和途径,比如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参加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参加政协各类专题协商议政会,参加界别协商,等等,但对于民主党派树参政形象、显参政水平的协商形式,应该还是以提案办理协商最为突出,也是各党派组织最为重视的一项工作。因此可以说,提案办理协商是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二、当前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作为提案办理协商主体存在的能力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搞好民主协商,需要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努力。民主党派参与协商,参政要参到点子上,议政要议到关键处。总体而言,民主党派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在参与协商方面虽然有一定作为,但协商能力方面的短板也不容忽视。就当前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作为提案办理协商主体这个层面,存在的能力短板可以概括为:内部机制不顺、人才结构不优、信息渠道不畅、调研资源不多。
(一)内部机制不顺。民主党派提案工作要有序开展,工作机制是基础。民主党派市级组织通常由主委主抓、专职副主委具体分管参政履职工作,机关职能处室承担参政议政联络服务工作,并通过设立参政议政专委会或特色平台(如宁波民建设立宁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织党派成员中若干参政议政骨干分子(通常称为“笔杆子”),承担参政议政调研课题任务。这种主委主抓、专职副主委具体分管、机关联络、党派成员参与的运行机制,在实际运作中一般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瓶颈,比如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机关职能处室人员较少,有的二三人,有的仅一人,且相对党政部门来说知情知政不足,也不像党委、政府部门具有行政权威性,因此较多体现为联络服务功能,而在统筹协调方面相对较弱。市级组织机关在发动骨干会员承担参政议政具体任务时,一般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抓落实,而要依靠党派组织凝聚力、感召力去抓落实。这种情况下,难免呈现这样一种局面:参政议政写提案,常常依靠少数热心有奉献精神的“笔杆子”成员,而缺少一种对成员专长和资源有效整合、对成员参与积极性有效调动的机制。
(二)人才结构不优。民主党派提案工作要有效开展,人才支撑是关键。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的成员数量不算少,但从人才结构上分析,一是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拥有的从政人才较少,相对中共党委、政府部门有极大的差距,有从政经历的大多集中在执政党内。二是民主党派拥有的各类专业人才偏重而不齐全。各民主党派的界别特色,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专业有所偏重但不够齐全。三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不多,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成员,虽然也不乏某些领域的行家里手,但由于市级组织层次所限,缺少对经济社会宏观问题有系统性思考和独到见解的高层次专家。
(三)知情渠道不畅。民主党派所提提案要符合党委政府需求,准确选题是前提。民盟前中央主席费孝通把民主党派的调研比作找“兔子”,所谓找兔子就是找准提案的选题。提案选题定位必须是“党委正在想的,政府正在干的,群众正在关心的”,民主党派虽然也有一部分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成员,能够聚焦一些“党委正在想的、政府正在干”的题目,但民主党派毕竟处于地位超脱的参政党的位置上,在选题方面能够达到一定层次,能够贴近党政领导高层所思所想的非常有限。而对于“群众正在关心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也能够关注到一些民生热点和难点,但也存在这类民生选题有一定的局限性、碎片化的情况。
(四)调研资源不多。民主党派提案建议要有实效性针对性,深入调研是关键。民主党派掌握的政策信息资源不丰富,查询有关政务政情的渠道也不够畅通。同时民主党派主要是社会中上层人士,是精英组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显得比较“高冷”,总体社会认知度还比较低,因此通过相关的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进行一线调查也有一定难度,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民主党派只是政治花瓶”的认识误区,因此一些社会组织和基层民众对民主党派的调研能起到什么实质作用不清楚,有质疑,这些都给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的深入调研造成了困难。
三、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加强协商能力建设的对策思路
(一)完善规章制度,补上机制短板。民主党派市级组织首先要完善内部的参政议政规章制度,构建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要适时总结已经出台的一些规章制度,查找其落地性和有效性如何,对于其中能落地、可行、有效的加以保留完善,对于不能落地的进行调整,根据参政议政工作特性形成课题管理办法、成果转化办法、评优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其次要加强党派参政议政规章制度的外部衔接,如针对部分成员反映的“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付出在本职单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民主党派授予的各种荣誉中看不中用”、“部分单位领导对党派成员参与党派工作表面支持实际反对”等情况,要争取加强与成员所在单位的沟通衔接,争取成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支持,应将成员在党派的任职情况和工作成果正式函告所在单位,争取纳入其单位的干部评价考核体系。
(二)注重组织建设,补上人才短板。首先,针对当前从政人才相对较少的现状,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进一步争取各级统战部的指导支持,也可以与对口联系政府部门党组织形成组织人事共建机制,让统战部、政府部门帮助民主党派物色、推荐一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在参政议政方面比较适合的年轻干部和处级以上业务骨干,有意识地充实到民主党派中,帮助民主党派补齐从政人才不足的短板。其次,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要加强组织建设规划,定期进行成员结构分析,从整体上查找成员结构在界别、专业、层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意识地通过发展相关界别、专业、层次方面的新会员,逐步改善组织结构。第三,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要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参政议政工作的有机衔接,既要给参政议政骨干会员压担子,把参政议政的繁难苦累工作交给骨干会员去做,又要给参政议政骨干会员搭台阶,对于在参政议政工作中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会员,要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积极推荐其担任相关的党派职务,或给予政治安排。
(三)加强沟通联系,补上知情短板。针对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与党委政府部门信息不对称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要努力争取各级统战部和政府部门的支持,进一步畅通知情明政的渠道,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加强交流与合作,经常性参加党委、政府部门召开的情况通报会,主动走访相关部门,全面了解政府工作动态。要借助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制度的有利条件,建立与对口联系部门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可以通过推荐党派成员到对口联系单位挂职或参加有关重大工作、邀请对口联系单位有关领导参加党派参政议政活动的交互式联系,进一步知情明政。同时,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还要加强内部联系,借助互联网信息手段建立内部舆情收集汇总机制,定期了解成员思想、工作和行业动态,定期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对于课题研究,要建立集体研讨的平台和机制,集思广益,运用广大成员各自的信息渠道,吸收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四)善用各方资源,补上调研短板。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在深入一线中切实提升调查研究能力。首先要整合本党派组织的内部资源,善于运用本党派成员所掌握的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如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一些兼职的副主委、常委或委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担任重要职务,还兼任许多社会职务,能够调配一些调研资源,可以借助这些资源推动课题的深入调研,多方获取政策信息,多方听取专家观点。其次可以借助民主党派本系统的资源,如民建有“天下民建是一家”的良好氛围,有些课题调研需要走出去,可以借助兄弟民建市级组织的牵线搭桥,获取调研资源。第三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包括对口联系部门及有联系的高校、院所、社团和中介组织,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由专业组织帮助开展问卷调查或样本分析,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
(课题组成员:张雨,民建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林崇俊,民建宁波市委会调研处处长;龙筱勤,民建宁波市委会调研处副处长。本文有删节。)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最广泛、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人民政协自成立之初就具有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协协商民主的基本实现形式。2012年4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把“强化提案办理协商机制”列为“全面提升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科学化水平”的七大重要任务之一,强化了政协提案工作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民主党派作为政协重要界别,历来通过提交党派集体提案履行职能,参与提案办理协商,彰显各自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每到年度“两会”之际,各民主党派都把提交集体提案作为头等大事,及早谋划,精心准备,力求拿出选题准、质量佳、对策可行的精品提案,提交政协,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出见解独到、针对性强的可操作性建议,从而能够在大量提案中脱颖而出,被政协会议推选成为“一号”提案、重点提案、重要提案或者全会提案,纳入到较高层级的提案办理协商程序之中。民主党派通过政协平台参加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协商,有多种方式和途径,比如参加政协全体会议,参加政协常务委员会会议,参加政协各类专题协商议政会,参加界别协商,等等,但对于民主党派树参政形象、显参政水平的协商形式,应该还是以提案办理协商最为突出,也是各党派组织最为重视的一项工作。因此可以说,提案办理协商是民主党派履行政治协商职能的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二、当前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作为提案办理协商主体存在的能力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搞好民主协商,需要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努力。民主党派参与协商,参政要参到点子上,议政要议到关键处。总体而言,民主党派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在参与协商方面虽然有一定作为,但协商能力方面的短板也不容忽视。就当前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作为提案办理协商主体这个层面,存在的能力短板可以概括为:内部机制不顺、人才结构不优、信息渠道不畅、调研资源不多。
(一)内部机制不顺。民主党派提案工作要有序开展,工作机制是基础。民主党派市级组织通常由主委主抓、专职副主委具体分管参政履职工作,机关职能处室承担参政议政联络服务工作,并通过设立参政议政专委会或特色平台(如宁波民建设立宁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组织党派成员中若干参政议政骨干分子(通常称为“笔杆子”),承担参政议政调研课题任务。这种主委主抓、专职副主委具体分管、机关联络、党派成员参与的运行机制,在实际运作中一般是有效的,但也存在一些瓶颈,比如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机关职能处室人员较少,有的二三人,有的仅一人,且相对党政部门来说知情知政不足,也不像党委、政府部门具有行政权威性,因此较多体现为联络服务功能,而在统筹协调方面相对较弱。市级组织机关在发动骨干会员承担参政议政具体任务时,一般不是通过行政命令抓落实,而要依靠党派组织凝聚力、感召力去抓落实。这种情况下,难免呈现这样一种局面:参政议政写提案,常常依靠少数热心有奉献精神的“笔杆子”成员,而缺少一种对成员专长和资源有效整合、对成员参与积极性有效调动的机制。
(二)人才结构不优。民主党派提案工作要有效开展,人才支撑是关键。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的成员数量不算少,但从人才结构上分析,一是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拥有的从政人才较少,相对中共党委、政府部门有极大的差距,有从政经历的大多集中在执政党内。二是民主党派拥有的各类专业人才偏重而不齐全。各民主党派的界别特色,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专业有所偏重但不够齐全。三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不多,民主党派市级组织成员,虽然也不乏某些领域的行家里手,但由于市级组织层次所限,缺少对经济社会宏观问题有系统性思考和独到见解的高层次专家。
(三)知情渠道不畅。民主党派所提提案要符合党委政府需求,准确选题是前提。民盟前中央主席费孝通把民主党派的调研比作找“兔子”,所谓找兔子就是找准提案的选题。提案选题定位必须是“党委正在想的,政府正在干的,群众正在关心的”,民主党派虽然也有一部分在政府部门任职的成员,能够聚焦一些“党委正在想的、政府正在干”的题目,但民主党派毕竟处于地位超脱的参政党的位置上,在选题方面能够达到一定层次,能够贴近党政领导高层所思所想的非常有限。而对于“群众正在关心的”,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也能够关注到一些民生热点和难点,但也存在这类民生选题有一定的局限性、碎片化的情况。
(四)调研资源不多。民主党派提案建议要有实效性针对性,深入调研是关键。民主党派掌握的政策信息资源不丰富,查询有关政务政情的渠道也不够畅通。同时民主党派主要是社会中上层人士,是精英组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间显得比较“高冷”,总体社会认知度还比较低,因此通过相关的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进行一线调查也有一定难度,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民主党派只是政治花瓶”的认识误区,因此一些社会组织和基层民众对民主党派的调研能起到什么实质作用不清楚,有质疑,这些都给民主党派市级组织的深入调研造成了困难。
三、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加强协商能力建设的对策思路
(一)完善规章制度,补上机制短板。民主党派市级组织首先要完善内部的参政议政规章制度,构建切实可行的工作机制。要适时总结已经出台的一些规章制度,查找其落地性和有效性如何,对于其中能落地、可行、有效的加以保留完善,对于不能落地的进行调整,根据参政议政工作特性形成课题管理办法、成果转化办法、评优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其次要加强党派参政议政规章制度的外部衔接,如针对部分成员反映的“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的付出在本职单位得不到应有的认可”、“民主党派授予的各种荣誉中看不中用”、“部分单位领导对党派成员参与党派工作表面支持实际反对”等情况,要争取加强与成员所在单位的沟通衔接,争取成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支持,应将成员在党派的任职情况和工作成果正式函告所在单位,争取纳入其单位的干部评价考核体系。
(二)注重组织建设,补上人才短板。首先,针对当前从政人才相对较少的现状,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进一步争取各级统战部的指导支持,也可以与对口联系政府部门党组织形成组织人事共建机制,让统战部、政府部门帮助民主党派物色、推荐一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在参政议政方面比较适合的年轻干部和处级以上业务骨干,有意识地充实到民主党派中,帮助民主党派补齐从政人才不足的短板。其次,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要加强组织建设规划,定期进行成员结构分析,从整体上查找成员结构在界别、专业、层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意识地通过发展相关界别、专业、层次方面的新会员,逐步改善组织结构。第三,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要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参政议政工作的有机衔接,既要给参政议政骨干会员压担子,把参政议政的繁难苦累工作交给骨干会员去做,又要给参政议政骨干会员搭台阶,对于在参政议政工作中任劳任怨、勇挑重担的会员,要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积极推荐其担任相关的党派职务,或给予政治安排。
(三)加强沟通联系,补上知情短板。针对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与党委政府部门信息不对称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要努力争取各级统战部和政府部门的支持,进一步畅通知情明政的渠道,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与政府职能部门加强交流与合作,经常性参加党委、政府部门召开的情况通报会,主动走访相关部门,全面了解政府工作动态。要借助与政府部门对口联系制度的有利条件,建立与对口联系部门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可以通过推荐党派成员到对口联系单位挂职或参加有关重大工作、邀请对口联系单位有关领导参加党派参政议政活动的交互式联系,进一步知情明政。同时,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还要加强内部联系,借助互联网信息手段建立内部舆情收集汇总机制,定期了解成员思想、工作和行业动态,定期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对于课题研究,要建立集体研讨的平台和机制,集思广益,运用广大成员各自的信息渠道,吸收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四)善用各方资源,补上调研短板。民主党派市级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在深入一线中切实提升调查研究能力。首先要整合本党派组织的内部资源,善于运用本党派成员所掌握的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如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一些兼职的副主委、常委或委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担任重要职务,还兼任许多社会职务,能够调配一些调研资源,可以借助这些资源推动课题的深入调研,多方获取政策信息,多方听取专家观点。其次可以借助民主党派本系统的资源,如民建有“天下民建是一家”的良好氛围,有些课题调研需要走出去,可以借助兄弟民建市级组织的牵线搭桥,获取调研资源。第三可以借助社会资源,包括对口联系部门及有联系的高校、院所、社团和中介组织,也可以采取购买服务的办法,由专业组织帮助开展问卷调查或样本分析,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
(课题组成员:张雨,民建宁波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林崇俊,民建宁波市委会调研处处长;龙筱勤,民建宁波市委会调研处副处长。本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