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6年6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6年6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6年6期
要做乡土文化的保护者和建设者
——记民建会员、金华市政协委员程思
发布时间:2017-02-23 10:38:11
  |  
作者: 王素琴
    程思,民建会员,金华市政协委员、作协副主席,永康市文联秘书长,笔名林荫。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写作,与伊甸、沈健等共创颇有影响力的大学生诗社《远方》诗社,为该社主力社员。在《绿风》、《飞天》、《东海》、《西湖》、《江南》等文学杂志发表作品。
  2000年诗集《呼唤》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省内外影响较大。《中国经济时报》、《浙江作家》等报刊杂志都刊登过专门评论。
  永康籍作家应坚写了一本书,书名是《七十年代——小城忆旧》,中国作协会员鲁光(原名徐世成,永康人)和项瑞英两位先生都为该书作了序。这是一部用浓重乡愁和浓重乡情写的书,书中的人物情事,几乎都是作者耳熟能详的家乡草根,泥土腥香特浓。读来欣悦非凡,已然穿越到七十年代的永康,乡土乡民、鲜活深刻。其功力之深,不言自明。
  这本书的促成,女诗人程思功不可没。
让乡土生根
  我与程思女士的交谈,也从这本书开始。
  程思女士与应坚先生是校友,由于母校而生发出来的机缘巧合,当得知应坚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围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永康小城的人物故事、美食风景、学校轶事、风土人情,精心创作了《七十年代——小城忆旧》,程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一本还未出版的书有如此高的兴趣,符合她诗人的气质和取向。在她看来,应坚先生的这部散文集富有永康人文特征和地域特色,洋溢着浓浓的乡情,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对家乡永康的热爱和深情。
  所以,它非常珍贵。
  在程思看来,乡土的,就是世界的!永康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永康乡土文化也是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一分子,它打上了永康人的鲜明烙印,富有永康人文特征和地域特色。
  恰好,有这样一个机会。
  2013年,民建永康总支设立了“民建永康乡土文化建设基金”,目的就是精选精品图书,赞助出版,提供服务,弘扬永康先进文化,完整保存永康民俗风土人情,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程思,就一直在寻找这样的作品。
  又恰巧,《七十年代——小城忆旧》是这样的一个作品。
  程思向我介绍,应坚的《七十年代——小城忆旧》散文集是“民建永康乡土文化建设基金”精选的首部精品图书,得到了全程赞助和出版,永康总支又将这本散文集免费赠送给永康一中、永康中学、永康三中、人民小学等中小学,供广大中小学生阅读,让他们进一步了解永康风俗人情和乡土文化。
  程思没有向我详说她在这本书出版过程中的作用,在她看来,这些都是应尽的本分。她说,《七十年代——小城忆旧》是近些年来本土作家创作的非常难得的乡土文学精品。而永康总支现在所做的,就是大力扶持这些正在创作中的、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出版的以及其他形式的乡土文化精品,让乡土文化闪耀它应有的光芒。
  文化人惺惺相惜,该如此。
与诗歌同生长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说到诗歌就要说到金华。诗人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艾青一直是金华诗坛的旗帜,而金华诗坛现状是:艾青回眸应笑慰,脉承自有后来人。
  程思是个女诗人。程思是这个后来人当中的一份子。
  她写了很多的诗。我拜读了她的《在白沙村吃农家乐》,里面写到:“一张餐桌上有土豆的笑脸,它看来刚刚被烤过……她们还端上从谷底吹来的湿润的风,端上太湖源清凉的美意……”我仿佛被风掺和着看着金灿灿的土豆,流着哈喇子。《秋天,我出生的季节》中写到:“从古老的月桂树上,悠然撒落,不知蓝色月光下,谁?会是那轻轻洒扫,小心收藏的人?”似乎有一种“陌上人如玉,女子世无双”的仙气,让人悠然神往。
  我对诗歌一窍不通,只能就着文字本能遐想,对金华的诗歌轨迹更知之甚少。程思跟我谈起了金华的诗歌:经过数千年的变迁,诗歌经历了不同的演变阶段。曾经全民皆诗的热情,似乎已经渐行渐远了。但是在金华,诗歌从不曾远离,金华的诗人以梯队的形式一直传承。
  程思介绍说,目前全金华比较活跃的诗人有50余名,其中以金华市区、永康市和兰溪市三地诗人群体最为集中。老一辈有诗坛常青树如蒋风、章关键、东方涛等前辈,除了一批诗坛老将外,还有很多诗坛新秀,如伊有喜、金晓等年轻人,和程思年纪相仿的如朱坤宇、李英等一批中年诗人还在诗坛笔耕不缀。金华的诗歌后劲很强。
  在她看来,诗歌是一种情怀,一种寄托,是一种用纯粹酿造的美酒。诗体或有童心和童趣、或深刻和犀利、或平朴和厚实、或简洁和直率,或深沉和优美,都有这方水土中一种特别的物质。
  我见到程思的身上也有。
守人文传承
  古今中外人文精神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核心定义表现为对人的价值、尊严的关切和维护,对人类精神文化遗存的珍视和传承,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和塑造。基于此,程思认为,为人,做事,要以民为本、顺势而为。
  当然,不止于这么说,关键还得这么做。
  这些年,程思非常关注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等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几点建议》提案中,她对食品安全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设立检测中心,训练培养业务过硬的检测队伍,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有效引导化学有害物质的使用;抓好源头控制;严格市场准入,规范经营行为和强化社会监督等具体建议。对大气污染问题非常关注,有两次相关内容的提案,均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
  除了常规的提案外,程思有一个自己的发声阵地,就是《方岩》杂志。作为常务副主编,在这块阵地她游刃有余。《方岩》每期的卷首语是发声,每期一个主题,内容涉及教育、环保、食品安全、文化建设等领域,归纳起来,她关注最多的,还是民生问题,也属人文范畴。
  以人文情怀做工作,是程思所擅长的;守人文传承促发展,是程思所要做的。
  一个纯粹的诗人,一个坚守的文化人,一个乡土文化的保护者和建设者。这样的定位,我想她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