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7年1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7年1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7年1期
关于改造提升我省传统动能振兴实体经济的若干建议
——郭吉丰委员代表民建省委会的大会发言
发布时间:2017-07-28 16:22:51
  |  
作者:
    一、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大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经济,成效显著。但是按产业价值链的真实定位来测算,这些“四新”经济在我省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和作用仍然不高。受需求疲软、产能过剩、成本上升、环保制约、创新不足等因素影响,当前多数传统产业增长缓慢、回报低下、经营困难,不加快转型升级,就将面临淘汰。因此,加快修复提升传统产业新的增长动能,发挥其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的蕴育催生作用,支撑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成为迫切之需。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实体经济的相关建议
    我省要引领经济新常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继续走在前列,必须持续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两手抓两手硬,确保浙江经济行稳致远提质增效。
    (一)聚焦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分业施策
    传统产业量大面广,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精准施策。重点改造提升产业基础好、市场空间大、集群特色明显、品牌影响力强、改造升级见效快的产业。建议在纺织、服装、化工、橡塑、纸业、皮革、金属、食品等行业择优择重确定一批,加强调研,摸清底细,明晰诉求,分行业制定改造提升规划或实施方案,配套出台政策措施。每个行业可以选择若干产业集聚度高、转型思路清晰、保障措施有力的县市,开展重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示范区创建工作,为全省提供经验、树立样板。
    (二)聚焦动能转换接续,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要发挥创新载体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驱动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军民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扩大创新产出。要加强传统产业与信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新动能的融合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其与信息化有效融合,实现互联网和传统产业双重渗透、双重影响、双重融合。要把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以智能制造试点项目、试点区域、试点模式为示范引领,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制造模式智能化转型。在企业和产品层面则要重点推进工业设计信息化、装备产品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营销模式网络化、全面管理信息化“五化”并进式改造升级,促使工艺更新改进、产品升级换代和管理水平提升。
    (三)聚焦结构优化,进一步强化增量引进存量提升
    要加快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销环境,加强外资、国资、民资和省外浙商资金的高质量回归,针对强链补链需要加快招引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大“设计、研发、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软投入”,匹配机器设备等的“硬投入”,提升现有产能的质量与效率,支撑实体经济“强筋健骨”。要加快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使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优化工业平台空间布局,加快传统产业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高质量推进一批传统制造业类特色小镇建设,同时发挥好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桥头堡作用,为传统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优化创投生态,积极引导创业投资资本与新产业结合,把浙江打造成为新经济高地。
    (四)聚焦核心竞争能力提升,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品牌经营
    加强系统设计,加快建立质量、创新、品牌和“工匠精神”协同发力的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完善国家标准体系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鼓励引导企业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努力构建全社会质量共治机制。要激励创新和品牌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击假冒伪劣,让创新和品牌企业得到高附加利润。大力弘扬专业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有效激励机制,引导社会价值取向。推动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五)聚焦制度供给,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
    要通过改革举措切实为企业减负,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切实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要落实好国家和省里已经出台的降成增效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防止政策空转。要进一步整合优化各类财政资金,做好政府产业基金引导实业投资这篇大文章,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鼓励民间投资和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发展。建立健全高端人才集聚和作用发挥的激励机制。切实保护产权,稳定企业家市场预期,激发企业家们投资实业发展实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

    (发言人系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课题组长:陈小平,提案起草人:李永伟、钟其。图/宋健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