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志愿者黄炜援川散记
发布时间:2009-12-08 11:22:10
|
作者:
(一)
汶川大地震世之罕见,地震大救援可歌可泣。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每天的工作之余焦躁不安地关注着灾区的情况;作为一名志愿者,每次行动中不断重复着默哀、捐款的行为,心里总觉得做得不够,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对我说,要去灾区看看,看看那真实的灾情,让我知道活着的意义。是的,我要去,我要去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亲人。终于,在不断的余震及堰塞湖溃堤的风险中,我以医学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爱心使者”慈善活动,踏上了援川之旅。
川西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川俊秀,历代俊杰辈出。走在灾区的土地上,所见废墟片片,断壁残垣,顷刻间多少生灵阴阳两隔,现场惨状令人心碎,令人欲哭无泪。在四川的7天多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五次5.0级以上的余震以及堰塞湖溃堤的警告……但还是有很多人坚守下来,用自己的坚强来证明,四川是我的家,我不会走,也不会抛弃她……我们与当地志愿者一起深入灾区,慰问及服务灾区人民,分别到达都江堰、绵阳、安县、北川、江油等地,冒着高温、大雨,克服各种生活不便,深入受灾村庄、灾民安置点、帐篷小学,诊治疾病,开展心理安抚,进行体检及咨询、卫生知识宣教,同时访贫问苦、捐款捐物……我们只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更多的却是,每时每刻被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动、所震动。回顾在灾区的日子,令人感慨万千。
聚源中学哀思
聚源镇位于都江堰,是此次四川震灾的重灾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们驱车赶往聚源,开始寻找伤亡惨重的聚源中学。在经过聚源中学门口的商业街北街时,我们惊呆了,整条街一华里全是废墟、断壁残垣,其荒凉及惨烈就象刚经过一场战争,偶有店主还会从废墟中拿一些有用的东西。镇上损毁最严重的就是聚源中学。看到教学楼的那一刻,我们感到震惊:满校园的消毒水味,一栋六层教学楼已全部垮塌,没有任何残留的框架,那是真正的一堆废墟,埋葬了太多年少的生命。由于地震时正在上课,学生大多被埋,全校总共十八个班,一千多名学生,数百人伤亡。聚源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方圆数十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到这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里寄托着多少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而现在带来的却是多少家庭无尽的悲哀。废墟上斜躺着两个白色花圈,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无限哀思。
烈日下,我们看到这样的一幕:两个孩子,跟着推着自行车的老爷爷,走到担任警戒任务的武警战士面前,他俩递上一瓶矿泉水说:“叔叔喝水,你们辛苦了。”我看到武警战士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但是他说:“我不需要,你们比我更需要,你们带回去吧。”三人自始至终也没能送出一瓶水。
一位母亲到现在还无法相信自己的娃娃死了,因为至今她也未看到自己的娃,而且听说还有五具遗体未被挖出来。她每天都无法入睡,一直在说,“前一天娃娃还在,第二天就没有了……”这位母亲常常会到女儿的校园来看看,已经哭干的眼中流露出几分期待。经历了痛失爱女的磨难,她已经欲哭无泪了。不断地倾诉,既是一种思念,也是一种排遣压力的方法。她希望所有的人能够分享她的感受。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只有静下心来听她细细地说,以此给她带去一点安慰吧。她的孩子已经永远埋在了废墟里。祝愿这位母亲未来岁月一路平安!
我们在现场遇到一名亲历5•12地震的初三学生。地震时他正在二楼上课,当感觉地震来临时,他和同桌急忙蹲在桌子下,被压了5个小时。他和同桌都被老乡挖出。现在尽管他已经出院了,但右脚仍然打着石膏,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他说自己经常会来这昔日的校园转转,同班61人,遇难31人,他很想念昔日的同学。他说自己很喜欢杭州这座城市。在检查了伤势,告诉他一些必要的康复知识后,我祝他早日恢复健康,三年后圆自己来杭州读大学之梦。
离开聚源中学前,我对路边小摊发生了兴趣。试问了一下价格,王老吉照样3.5元一罐,并没有提价。这些王老吉还是从对面破损小店的废墟中挖出来的。我决定把一罐压得变形的王老吉带回家,不打算拿来喝,而是作为勉励自己的纪念品。
千年都江堰
“都江堰”三个字如雷贯耳,在孩童时代就熟悉它的名字,很久以前一直盼望着有机会来都江堰。因为地震,提前来了。都江堰市离震中汶川仅数十公里,大部分建筑都已成了危房,但到处都是红色的励志和感谢的标语。蓝色、绿色及其他五花八门的帐篷更是为这别样的时期添上几抹生命的顽强、重生的活力。我们经过一个个废墟,驱车前往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景区。这里灾情非常严重,行进中多处路面断裂,路基沉陷,桥梁坍塌,山路上有不少塌方的巨石,山体滑坡痕迹清晰可见,一路上倒塌的房屋尽收眼底,可以想象那山崩地裂时的惨状。景区内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损毁,都江堰博物馆、陈列馆、城隍庙等古建筑严重受损,景区内桥、亭、路、游道标志、标牌等基础设施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门口两个石狮子基座开裂,移了位置。在残破的楼台中,我们看到了“开华夏科学治水之光”匾额依然高悬。也有不幸中之万幸,李冰雕像在地震中安然无恙,都江堰主体工程完好无损,只有后来改建的水泥鱼嘴震开裂缝。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远比后人修建的庙宇坚固,虽然不是毫发未损,却向人们展示那千年不朽的灵魂!两千五百年前,李冰父子前赴后继数十年,以智慧和仁慈、坚毅和执着,成就了都江堰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伟业。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它是天府富庶之源,灌溉千万亩良田,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每当我们民族发生重大灾难时,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有了它,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据说,抗战时期日寇曾企图炸毁都江堰,但最终没有如愿,因最后一次轰炸的飞机在都江堰上空不明原因地失踪而无奈作罢。世界上有无数的水利工程,而已使用了两千五百年,现在仍发挥巨大效用的唯有都江堰。因此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两千五百年悠悠岁月,历经天灾人祸、风风雨雨,都江堰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其治水理念及胸怀、建筑工艺与质量、工程效益令国人自豪。千年都江堰也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它在教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认识历史,认识未来!
八方来酒店
直到现在,我们仍然非常庆幸和“八方来酒店”的偶遇。都江堰市区虽然已成了空城,但我们陆续发现了许多象征新希望的饭店,几乎每家都用各式横幅告诉人们“正常营业”,也许此刻正常营业的饭店更代表着稳定和沉着。据悉,全市一千多家大小饭店,在整个震灾过程中,八方来酒店是唯一没有停业过的饭店,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后来的聊天过程中,店主魏晓勇大姐向我们介绍了她从下岗到创业的整个故事。单看姓名还以为是男性,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50开外,慈眉善目并透着热情干练的妇女。她下岗前在一家钢厂做普通女工,自谋生路创业后,立志要做百年饭店。为防患于未然,她在饭店的装修中,用钢架把整个饭店主体建筑都加固一遍,并对每根钢筋的焊接质量都严格把关。在此次地震中,在“一分多钟全市象海上航船的颠簸中”,她的饭店安然无恙!地震后,其他人想到的是停业撤离,而她却不辞退一个员工,而是组织大家自救。没有水,就高价从成都购买矿泉水,没有电,就买柴油发电机自己发电……为第一时间赶来的战士、志愿者送水送粥,煮饭烧菜,用发电机提供通信器材充电服务,为街坊邻居及灾民提供免费服务,为群众和记者提供住宿。一直到五月底,她不但坚持营业,还没收灾民和志愿者一分钱。为此,她已把数年辛苦的积蓄全部垫上,甚至已出现赤字。但她说,“这值。”她还说,越是这样的时候她越要保证菜的味道和质量,让大家不但有饭吃,还要吃得舒心。尽管原料价格不断提高,但她的菜价却一直未涨。在这特殊的时刻,八方来酒店聚集了八方来客。她的饭店接待过第一时间赶来的美联社、BB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记者。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她还要求外国记者们要如实正面地报道灾情!民以食为天,一个普通的饭店,一个普通的老板,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是以什么样的毅力和付出,解决了许多人抗灾时吃饭这个天大的问题,以自己的行为奉献着无私的爱心?她的回答非常朴素:“这么多外地人都来帮都江堰,何况一个都江堰人呢?我也是一个志愿者。”
临别时魏大姐谈了她的理想,她要把饭店做大做强,“下次你们来,我们将以更好的服务来招待你们。”
面对这些事,还有什么理由不感动?面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尊重?我们衷心祝福魏大姐,一个普通而大写的人!
(作者系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未完待续)
汶川大地震世之罕见,地震大救援可歌可泣。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每天的工作之余焦躁不安地关注着灾区的情况;作为一名志愿者,每次行动中不断重复着默哀、捐款的行为,心里总觉得做得不够,感觉有一股力量在对我说,要去灾区看看,看看那真实的灾情,让我知道活着的意义。是的,我要去,我要去实实在在地帮助他们,让他们觉得,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亲人。终于,在不断的余震及堰塞湖溃堤的风险中,我以医学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爱心使者”慈善活动,踏上了援川之旅。
川西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川俊秀,历代俊杰辈出。走在灾区的土地上,所见废墟片片,断壁残垣,顷刻间多少生灵阴阳两隔,现场惨状令人心碎,令人欲哭无泪。在四川的7天多时间里,我们经历了五次5.0级以上的余震以及堰塞湖溃堤的警告……但还是有很多人坚守下来,用自己的坚强来证明,四川是我的家,我不会走,也不会抛弃她……我们与当地志愿者一起深入灾区,慰问及服务灾区人民,分别到达都江堰、绵阳、安县、北川、江油等地,冒着高温、大雨,克服各种生活不便,深入受灾村庄、灾民安置点、帐篷小学,诊治疾病,开展心理安抚,进行体检及咨询、卫生知识宣教,同时访贫问苦、捐款捐物……我们只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更多的却是,每时每刻被灾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动、所震动。回顾在灾区的日子,令人感慨万千。
聚源中学哀思
聚源镇位于都江堰,是此次四川震灾的重灾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们驱车赶往聚源,开始寻找伤亡惨重的聚源中学。在经过聚源中学门口的商业街北街时,我们惊呆了,整条街一华里全是废墟、断壁残垣,其荒凉及惨烈就象刚经过一场战争,偶有店主还会从废墟中拿一些有用的东西。镇上损毁最严重的就是聚源中学。看到教学楼的那一刻,我们感到震惊:满校园的消毒水味,一栋六层教学楼已全部垮塌,没有任何残留的框架,那是真正的一堆废墟,埋葬了太多年少的生命。由于地震时正在上课,学生大多被埋,全校总共十八个班,一千多名学生,数百人伤亡。聚源中学是一所重点中学,方圆数十里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到这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里寄托着多少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而现在带来的却是多少家庭无尽的悲哀。废墟上斜躺着两个白色花圈,寄托着人们对亲人的无限哀思。
烈日下,我们看到这样的一幕:两个孩子,跟着推着自行车的老爷爷,走到担任警戒任务的武警战士面前,他俩递上一瓶矿泉水说:“叔叔喝水,你们辛苦了。”我看到武警战士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但是他说:“我不需要,你们比我更需要,你们带回去吧。”三人自始至终也没能送出一瓶水。
一位母亲到现在还无法相信自己的娃娃死了,因为至今她也未看到自己的娃,而且听说还有五具遗体未被挖出来。她每天都无法入睡,一直在说,“前一天娃娃还在,第二天就没有了……”这位母亲常常会到女儿的校园来看看,已经哭干的眼中流露出几分期待。经历了痛失爱女的磨难,她已经欲哭无泪了。不断地倾诉,既是一种思念,也是一种排遣压力的方法。她希望所有的人能够分享她的感受。我不知道如何安慰她,只有静下心来听她细细地说,以此给她带去一点安慰吧。她的孩子已经永远埋在了废墟里。祝愿这位母亲未来岁月一路平安!
我们在现场遇到一名亲历5•12地震的初三学生。地震时他正在二楼上课,当感觉地震来临时,他和同桌急忙蹲在桌子下,被压了5个小时。他和同桌都被老乡挖出。现在尽管他已经出院了,但右脚仍然打着石膏,走路也是一瘸一拐的。他说自己经常会来这昔日的校园转转,同班61人,遇难31人,他很想念昔日的同学。他说自己很喜欢杭州这座城市。在检查了伤势,告诉他一些必要的康复知识后,我祝他早日恢复健康,三年后圆自己来杭州读大学之梦。
离开聚源中学前,我对路边小摊发生了兴趣。试问了一下价格,王老吉照样3.5元一罐,并没有提价。这些王老吉还是从对面破损小店的废墟中挖出来的。我决定把一罐压得变形的王老吉带回家,不打算拿来喝,而是作为勉励自己的纪念品。
千年都江堰
“都江堰”三个字如雷贯耳,在孩童时代就熟悉它的名字,很久以前一直盼望着有机会来都江堰。因为地震,提前来了。都江堰市离震中汶川仅数十公里,大部分建筑都已成了危房,但到处都是红色的励志和感谢的标语。蓝色、绿色及其他五花八门的帐篷更是为这别样的时期添上几抹生命的顽强、重生的活力。我们经过一个个废墟,驱车前往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景区。这里灾情非常严重,行进中多处路面断裂,路基沉陷,桥梁坍塌,山路上有不少塌方的巨石,山体滑坡痕迹清晰可见,一路上倒塌的房屋尽收眼底,可以想象那山崩地裂时的惨状。景区内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损毁,都江堰博物馆、陈列馆、城隍庙等古建筑严重受损,景区内桥、亭、路、游道标志、标牌等基础设施也遭到了毁灭性破坏,门口两个石狮子基座开裂,移了位置。在残破的楼台中,我们看到了“开华夏科学治水之光”匾额依然高悬。也有不幸中之万幸,李冰雕像在地震中安然无恙,都江堰主体工程完好无损,只有后来改建的水泥鱼嘴震开裂缝。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远比后人修建的庙宇坚固,虽然不是毫发未损,却向人们展示那千年不朽的灵魂!两千五百年前,李冰父子前赴后继数十年,以智慧和仁慈、坚毅和执着,成就了都江堰这一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伟业。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它是天府富庶之源,灌溉千万亩良田,至今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每当我们民族发生重大灾难时,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有了它,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据说,抗战时期日寇曾企图炸毁都江堰,但最终没有如愿,因最后一次轰炸的飞机在都江堰上空不明原因地失踪而无奈作罢。世界上有无数的水利工程,而已使用了两千五百年,现在仍发挥巨大效用的唯有都江堰。因此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两千五百年悠悠岁月,历经天灾人祸、风风雨雨,都江堰依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其治水理念及胸怀、建筑工艺与质量、工程效益令国人自豪。千年都江堰也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它在教我们如何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自己,认识历史,认识未来!
八方来酒店
直到现在,我们仍然非常庆幸和“八方来酒店”的偶遇。都江堰市区虽然已成了空城,但我们陆续发现了许多象征新希望的饭店,几乎每家都用各式横幅告诉人们“正常营业”,也许此刻正常营业的饭店更代表着稳定和沉着。据悉,全市一千多家大小饭店,在整个震灾过程中,八方来酒店是唯一没有停业过的饭店,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后来的聊天过程中,店主魏晓勇大姐向我们介绍了她从下岗到创业的整个故事。单看姓名还以为是男性,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位50开外,慈眉善目并透着热情干练的妇女。她下岗前在一家钢厂做普通女工,自谋生路创业后,立志要做百年饭店。为防患于未然,她在饭店的装修中,用钢架把整个饭店主体建筑都加固一遍,并对每根钢筋的焊接质量都严格把关。在此次地震中,在“一分多钟全市象海上航船的颠簸中”,她的饭店安然无恙!地震后,其他人想到的是停业撤离,而她却不辞退一个员工,而是组织大家自救。没有水,就高价从成都购买矿泉水,没有电,就买柴油发电机自己发电……为第一时间赶来的战士、志愿者送水送粥,煮饭烧菜,用发电机提供通信器材充电服务,为街坊邻居及灾民提供免费服务,为群众和记者提供住宿。一直到五月底,她不但坚持营业,还没收灾民和志愿者一分钱。为此,她已把数年辛苦的积蓄全部垫上,甚至已出现赤字。但她说,“这值。”她还说,越是这样的时候她越要保证菜的味道和质量,让大家不但有饭吃,还要吃得舒心。尽管原料价格不断提高,但她的菜价却一直未涨。在这特殊的时刻,八方来酒店聚集了八方来客。她的饭店接待过第一时间赶来的美联社、BB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记者。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她还要求外国记者们要如实正面地报道灾情!民以食为天,一个普通的饭店,一个普通的老板,在这些难忘的日子里,是以什么样的毅力和付出,解决了许多人抗灾时吃饭这个天大的问题,以自己的行为奉献着无私的爱心?她的回答非常朴素:“这么多外地人都来帮都江堰,何况一个都江堰人呢?我也是一个志愿者。”
临别时魏大姐谈了她的理想,她要把饭店做大做强,“下次你们来,我们将以更好的服务来招待你们。”
面对这些事,还有什么理由不感动?面对这样的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尊重?我们衷心祝福魏大姐,一个普通而大写的人!
(作者系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