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发布时间:2009-12-08 11:11:02
|
作者: 程 炜
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的重大决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30年来,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们不禁要问,这一切的变化从何而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而改革开放又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如果思想僵化,一切从本本出发,何来改革开放呢?解放思想,就是要求人们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破除迷信,勇于实践。实事求是,要求人们尊重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改革开放的核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组织的一场全国性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给予人们极为深刻的启示和教育。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末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通过这场大讨论,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凡是”的方针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错误的;认识到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作为参与者、实践者,见证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他们以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力挽狂澜,拨乱反正,纠正了“四人帮”造成的混乱局面,在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的命运。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修复了被“四人帮”严重破坏的多党合作事业,加强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从中深深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年,但至今那一段难忘的岁月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联系我在民建会工作的实际谈些感受和体会。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四人帮”一伙大批特批“唯生产力论”,鼓吹“政治可以冲击一切”。使大批工厂停工停产,机器生锈,杂草丛生。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四人帮”粉碎后,党中央果断地作出了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迅速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与此同时,中央及时做好纠正文革中及文革前各种冤假错案,落实统一战线各项政策工作。民建积极配合党委部门做好这一工作,调动了民主党派成员以及他们的子女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显示了党的政策的巨大威力。
虽然冤假错案平反了,有关政策落实了,但是在文革中,“四人帮”把知识分子扣上“臭老九”、“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把原工商业者污蔑为“反动资本家”。这些精神枷锁尚未解除,民主党派成员仍心有余悸,怕再受歧视。党中央洞察一切。邓小平亲切会见了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人称“五老”座谈会)。亲自听取他们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工商业者待遇问题的意见建议。经过深入的调查,中央对我国阶级状况变化作出了科学的分析。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发表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著名论断。1979年6月,又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全会上,郑重宣布:“我国的资本家阶级原来占有的生产资料早已转移到国家手中,定息也已停止十三年之久,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如春风化雨,暖人心扉,民建会员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他们中有些人原来思想消沉,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资产阶级这顶帽子不知道要戴到何年何月”,现在听到“脱帽加冕”,喜出望外,表示在余生要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事业多作贡献。邓小平对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的科学界定,极大地鼓舞了民主党派,民主党派犹如枯木逢春,重新获得了新生,增强了做好党派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大家感到统一战线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到来。
实行全面改革开放
党中央经过四年的大力整顿,各项改革试点取得了经验,全面改革开放的条件已经具备。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致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全国迅速展开。
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长期闭关自守的局面。人们打开窗户,惊奇地发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相竞争十分激烈。中国落后了,要努力赶上去。我们可以借鉴别的国家先进经验,但决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成败关键。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1981年1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胡厥文在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举行的四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胡厥文说,“四化建设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四化建设。我们大多数人年纪已经不小了,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报国之日苦短,报国之心倍切’,为四化建设效劳现正是千金难买时刻。”“我们要把吃奶的力气用出来。”广大会员在民建中央制定的“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鼓舞下,积极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中去。
一是发挥民建的优势,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经济咨询服务活动。协助政府创办街道集体企业,安置了一大批待业知识青年就业;二是调查研究,就发扬祖国宝贵医药遗产、扶持中药生产、恢复传统食品生产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意见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三是选派会员中有一技之长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专家,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向他们传授技术和经验,帮助发展皮革、丝绸和茶叶生产。四是参与社会力量办学,在各地创办了一批业余学校。许多学校是“三无”起家,即无资金、无校舍、无教师。有的会员既出资又出力,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四化建设有用人才。五是响应国务院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号召,动员企业在职会员发挥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专长,为“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献计出力。六是根据邓小平在“五老”座谈会上提出的“钱要用起来,人也要用起来”的指示精神,在各地政府支持下,创办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企业,并推荐民建各级组织的领导人出任经理。如荣毅仁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光英出任中国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汤元炳出任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这些公司都是对外联络窗口,为扩大交流,引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服务。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广大会员提供了献计出力的平台。“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重要时刻,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文件是在邓小平主持下,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我国长期实践经验相结合,是指导新时期多党合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智慧的结晶。文件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团结、稳定、开拓、活跃的局面。
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需要把全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民主党派具有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党中央极为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意见》公布后不久,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宪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序言,使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继续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年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胡锦涛总书记还亲自走访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听取意见。这些年来在以下几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是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确定为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并对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作了具体的规定。把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二是提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推动民主党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选择事关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这些年来,民建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强我省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推动浙江品牌建设的建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同时积极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为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献计出力。重视发挥会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类特约监督员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三是利用民主党派与台、港、澳和海外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联络联谊工作,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和往来,促进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四是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积极开展为社会服务活动。把社会实践同参政议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成效。这些年来,民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岗职工劳动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援建希望小学、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扶贫济困、植树绿化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社会好评。在社会服务工作中重视发挥非公有制会员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报效祖国、奉献爱心,承担起社会责任。
五是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同时,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并以此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进入新世纪以来,民建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历次中央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学习中共中央2005年和2006年两个5号文件精神。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建设新世纪参政党,做合格民建会员”、“民建基本经验及优良传统”、“搞好政治交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思想基础。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它涉及各种体制的变革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关系到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引导会员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创新,做到正确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民建还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具有专业知识、代表性强、能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后备干部队伍,举荐优秀干部到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做好基层支部建设工作,夯实组织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健全参政党的工作机制,做到规范有序、科学运行,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六届省委会名誉主委)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轨道上来的重大决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序幕,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30年来,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经过坚韧不拔的努力,我们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族人民团结和谐,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们不禁要问,这一切的变化从何而来?归结到一点,那就是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而改革开放又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如果思想僵化,一切从本本出发,何来改革开放呢?解放思想,就是要求人们开动脑筋,勤于思考,破除迷信,勇于实践。实事求是,要求人们尊重客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相一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改革开放的核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组织的一场全国性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给予人们极为深刻的启示和教育。邓小平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末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通过这场大讨论,使我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两个凡是”的方针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是错误的;认识到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伟大的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作为参与者、实践者,见证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他们以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大无畏的革命胆略,力挽狂澜,拨乱反正,纠正了“四人帮”造成的混乱局面,在危难中挽救了党和国家的命运。坚持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修复了被“四人帮”严重破坏的多党合作事业,加强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我从中深深地感悟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智大勇,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改革开放已经过去了30年,但至今那一段难忘的岁月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联系我在民建会工作的实际谈些感受和体会。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迅速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长期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已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四人帮”一伙大批特批“唯生产力论”,鼓吹“政治可以冲击一切”。使大批工厂停工停产,机器生锈,杂草丛生。整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四人帮”粉碎后,党中央果断地作出了停止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迅速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定,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与此同时,中央及时做好纠正文革中及文革前各种冤假错案,落实统一战线各项政策工作。民建积极配合党委部门做好这一工作,调动了民主党派成员以及他们的子女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显示了党的政策的巨大威力。
虽然冤假错案平反了,有关政策落实了,但是在文革中,“四人帮”把知识分子扣上“臭老九”、“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把原工商业者污蔑为“反动资本家”。这些精神枷锁尚未解除,民主党派成员仍心有余悸,怕再受歧视。党中央洞察一切。邓小平亲切会见了民建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胡厥文、胡子昂、荣毅仁、周叔弢、古耕虞(人称“五老”座谈会)。亲自听取他们对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工商业者待遇问题的意见建议。经过深入的调查,中央对我国阶级状况变化作出了科学的分析。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发表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著名论断。1979年6月,又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全会上,郑重宣布:“我国的资本家阶级原来占有的生产资料早已转移到国家手中,定息也已停止十三年之久,他们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指出:“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邓小平的重要讲话如春风化雨,暖人心扉,民建会员奔走相告,欢欣鼓舞。他们中有些人原来思想消沉,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资产阶级这顶帽子不知道要戴到何年何月”,现在听到“脱帽加冕”,喜出望外,表示在余生要为国家、为社会主义事业多作贡献。邓小平对民主党派性质地位作用的科学界定,极大地鼓舞了民主党派,民主党派犹如枯木逢春,重新获得了新生,增强了做好党派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大家感到统一战线的第二个春天已经到来。
实行全面改革开放
党中央经过四年的大力整顿,各项改革试点取得了经验,全面改革开放的条件已经具备。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致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一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全国迅速展开。
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长期闭关自守的局面。人们打开窗户,惊奇地发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相竞争十分激烈。中国落后了,要努力赶上去。我们可以借鉴别的国家先进经验,但决不能完全照抄照搬,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要从我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成败关键。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1981年1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胡厥文在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举行的四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胡厥文说,“四化建设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四化建设。我们大多数人年纪已经不小了,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报国之日苦短,报国之心倍切’,为四化建设效劳现正是千金难买时刻。”“我们要把吃奶的力气用出来。”广大会员在民建中央制定的“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行动纲领鼓舞下,积极投入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中去。
一是发挥民建的优势,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经济咨询服务活动。协助政府创办街道集体企业,安置了一大批待业知识青年就业;二是调查研究,就发扬祖国宝贵医药遗产、扶持中药生产、恢复传统食品生产等问题进行专题调查,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意见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三是选派会员中有一技之长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专家,到边远和少数民族地区,向他们传授技术和经验,帮助发展皮革、丝绸和茶叶生产。四是参与社会力量办学,在各地创办了一批业余学校。许多学校是“三无”起家,即无资金、无校舍、无教师。有的会员既出资又出力,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四化建设有用人才。五是响应国务院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号召,动员企业在职会员发挥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专长,为“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献计出力。六是根据邓小平在“五老”座谈会上提出的“钱要用起来,人也要用起来”的指示精神,在各地政府支持下,创办了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知名企业,并推荐民建各级组织的领导人出任经理。如荣毅仁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光英出任中国光大实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汤元炳出任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这些公司都是对外联络窗口,为扩大交流,引进我国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服务。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广大会员提供了献计出力的平台。“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是对他们的真实写照。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重要时刻,1989年12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文件是在邓小平主持下,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我国长期实践经验相结合,是指导新时期多党合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智慧的结晶。文件明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参政党的地位和作用,调动了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团结、稳定、开拓、活跃的局面。
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需要把全社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民主党派具有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社会联系广泛的优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重要依靠力量。党中央极为重视发挥民主党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意见》公布后不久,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修宪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序言,使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着眼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继续推进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2005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2006年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胡锦涛总书记还亲自走访民主党派中央机关,听取意见。这些年来在以下几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是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重大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进行协商,确定为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并对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作了具体的规定。把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二是提出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推动民主党派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选择事关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建言献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这些年来,民建向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强我省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推动浙江品牌建设的建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建议,受到了高度重视。同时积极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为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维护社会稳定献计出力。重视发挥会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类特约监督员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中的作用。
三是利用民主党派与台、港、澳和海外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联络联谊工作,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和往来,促进香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四是发挥民主党派的优势,积极开展为社会服务活动。把社会实践同参政议政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成效。这些年来,民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岗职工劳动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援建希望小学、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扶贫济困、植树绿化等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社会好评。在社会服务工作中重视发挥非公有制会员的积极作用,引导他们要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报效祖国、奉献爱心,承担起社会责任。
五是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共产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同时,大力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并以此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进入新世纪以来,民建坚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共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历次中央全会通过的重要文件,学习中共中央2005年和2006年两个5号文件精神。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建设新世纪参政党,做合格民建会员”、“民建基本经验及优良传统”、“搞好政治交接,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思想基础。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伟大革命。它涉及各种体制的变革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关系到如何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引导会员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创新,做到正确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民建还以组织建设为基础,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具有专业知识、代表性强、能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后备干部队伍,举荐优秀干部到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做好基层支部建设工作,夯实组织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健全参政党的工作机制,做到规范有序、科学运行,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六届省委会名誉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