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莉代表建议:强化动态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
发布时间:2018-07-19 10:18:15
|
作者:
近年来,我国数字普惠金融获得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是新生事物,消费者合法权益存在一定的风险。
3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增强数字监管能力建设,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教育培训,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郑亚莉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普惠金融的主要推广对象为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他们金融知识欠缺,在观念上对新技术和新的支付结算工具接受程度较低。
“数字普惠金融目标用户的安全意识较弱,是一个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郑亚莉指出,数字金融普惠用户群体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用户安全意识薄弱或对操作流程不熟悉,成为影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用户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使用弱口令或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用户名与密码;密码明文存储于计算机内等。这些都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是数字普惠金融需要防范的重要风险点。
郑亚莉分析说,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化形式向原来被排斥和服务不足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金融服务提供商、代理商、第三方通讯和技术服务商等多方均可能参与服务的提供,但是由于缺乏追索标准与指南,当消费者蒙受损失时应由哪方承担责任可能会产生争议,给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此,郑亚莉建议,监管机构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认识,坚守数字普惠金融创新边界,确保数字普惠金融要以合法合规为基础,必须依托实体产业的深厚基础,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在郑亚莉看来,监管部门要注重增强数字监管能力建设,发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监管部门直接接入各类金融服务主体数据平台,汇集交易信息形成大数据中心。探索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沙盒”机制,从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从被动监管向合作监管转变。实行差异化监管,增强监管主导性,既鼓励适当创新,又深入贯彻执行以防范风险、维护市场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
郑亚莉认为,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监管机构不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保障,构建全方位的深度协作网络,健全完善行政执法机关和民事、刑事司法机关共同参与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监管机制。
郑亚莉建议,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教育培训,推进消费者教育工作,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消费者教育,可以发挥国内高水平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摘自3月19日《法制日报》
3月18日,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增强数字监管能力建设,构建恰当的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教育培训,充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郑亚莉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普惠金融的主要推广对象为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他们金融知识欠缺,在观念上对新技术和新的支付结算工具接受程度较低。
“数字普惠金融目标用户的安全意识较弱,是一个发展中的突出问题。”郑亚莉指出,数字金融普惠用户群体不断扩大,但也存在一些用户安全意识薄弱或对操作流程不熟悉,成为影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例如,用户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软件;使用弱口令或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用户名与密码;密码明文存储于计算机内等。这些都会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是数字普惠金融需要防范的重要风险点。
郑亚莉分析说,数字普惠金融以数字化形式向原来被排斥和服务不足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金融服务提供商、代理商、第三方通讯和技术服务商等多方均可能参与服务的提供,但是由于缺乏追索标准与指南,当消费者蒙受损失时应由哪方承担责任可能会产生争议,给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带来了困难。
为此,郑亚莉建议,监管机构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和清醒认识,坚守数字普惠金融创新边界,确保数字普惠金融要以合法合规为基础,必须依托实体产业的深厚基础,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在郑亚莉看来,监管部门要注重增强数字监管能力建设,发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监管部门直接接入各类金融服务主体数据平台,汇集交易信息形成大数据中心。探索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管沙盒”机制,从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从被动监管向合作监管转变。实行差异化监管,增强监管主导性,既鼓励适当创新,又深入贯彻执行以防范风险、维护市场稳定为目标的宏观审慎监管。
郑亚莉认为,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监管机构不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形成民事、行政、刑事“三位一体”的立体化保障,构建全方位的深度协作网络,健全完善行政执法机关和民事、刑事司法机关共同参与的数字普惠金融安全监管机制。
郑亚莉建议,强化数字普惠金融消费者教育培训,推进消费者教育工作,提升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开展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消费者教育,可以发挥国内高水平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互联网金融类专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摘自3月19日《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