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8年4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18年4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18年4期
民建会史微课堂·第2课 民建创始人之一:黄炎培
发布时间:2019-02-20 10:44:54
  |  
作者:
    民建的主要创始人有5位,分别是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下面分别介绍筹备民建之前他们个人的主要情况,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背景和事件缘由。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江苏川沙(今上海市)人。民建总会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一、二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
    教育救国。黄炎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参加过辛亥革命,“兴教育、办学堂”是他早期救国思想的核心。1903年,他回乡办起了川沙小学堂,希望用教育“唤起民众”。后又先后创办和主持广明小学和师范讲习所、浦东中学等。辛亥革命后,任江苏都督府民政司总务科长兼教育科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司长,全力以赴改革地方教育。经过对国内外教育的研究和考察,黄炎培认为中国教育的弊端在于教育与职业的分离,为此他主张实行职业教育,以“解决社会国家最困难的生计问题”。1917年5月6日,黄炎培在上海成立了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职业教育机构——中华职业教育社,并因此将一批文教界和工商界人士团结在自己周围。1939年11月,“职教派”和第三党、国社党、青年党等联合成立了“统一建国同志会”,黄炎培被推选为主席,此为民盟的前身。1940年1月,“职教派”又成立了一个政治组织“国讯同志会”。1941年3月,由“职教派”在内的三党三派组建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黄炎培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
    访问延安。1945年7月,黄炎培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名义受中共邀请访问延安,5天时间里亲眼目睹了解放区的成就,接触和认识了大部分中共中央领导人和高级将领,特别是有机会与毛泽东多次促膝长谈。在一次谈话中,黄炎培问毛泽东:“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了,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后人把这次对话,称为“窑洞对”。返回重庆后,黄炎培把延安所见所闻以日记形式写了一本书,叫《延安归来》,盛赞中共的政策和解放区的形势,并不顾国民党禁令,公开出版发行。延安之行,成为黄炎培一生中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为日后新政党的发起和筹组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