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诊进乡村 温暖送民心
——宁波民建连续17年开展送医送药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19-03-11 15:09:32
|
作者: 文/图 竺棋帅
2018年5月20日,在宁波市江北区庄桥街道费市村,聚集了几百名村民,专门来参加由民建宁波市委会组织的送医送药义诊活动。此次活动聚集了会内各大知名医院不同科室的专家团队共26位专家医师。活动现场,医生们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询问病情、开出处方,共为200余位村民提供了医疗服务。宁波医药检验所的民建会员卓开华,虽然不是全职医生,也用自己所掌握的医卫知识为现场村民提供药事咨询服务,讲解健康知识。此次义诊中,民建宁波市委会和宁波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共向江北庄桥街道费市村捐赠230份、总价值3万余元的常备药品,另外还向庄桥街道敬老院捐赠30份药品。
每年一度的义诊活动,宁波民建已经坚持了17个年头,义诊地点也遍布宁波多个偏远乡镇和村落。说起市委会开展的第一次义诊活动,则要追溯到2002年,当时市委会在宁波天一广场为市民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前来就诊的市民络绎不绝。在收获好评的同时,市委会也意识到,义诊服务点应该设置在更多人民群众需要的条件相对落后的乡镇、村庄。于是就明确每年选择一个偏远乡村开展义诊送医送药服务。
发挥人才优势,延续义诊活动
民建内部人才济济,通过组织会内医疗人才下乡开展服务基层的义诊活动,也真正让民建的力量传递到了更深远的角落。宁波民建还成立了医卫服务专委会,整合会内医疗资源,组织会内热心社会服务的医疗系统骨干形成专业服务团队,为会员和老百姓提供医疗咨询、健康宣教、送医下乡、技术培训等服务。会员们也确实尽自己所能,在各项义诊活动中尽心尽力。医卫服务专委会主任罗巧儿是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副主任,尤其擅长小儿癫痫、抽动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她积极参与了民建走进江北庄桥费市村等义诊活动。罗医生说:“希望用自己的言语,自己的医疗技术帮助更多的家庭,还孩子一份健康,还家庭一份温暖”。张国阳是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生,在2017年民建宁波市委会组织的北仑春晓义诊送药活动中,她与其他十余位专家医师组成了义诊团队,在现场为村民诊治。义诊结束后,张医生还对接了北仑春晓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定期出诊,目前这项活动已持续15个月。春晓社区对此十分感谢,张医生也希望通过诊疗社区病人,进行患者健康教育和对医生帮扶培训,给当地的医疗工作带来一些起色。
另外,民建会员企业中也不乏专科医院资源,新桥骨科医院、北仑骨科医院都是由民建会员打造。他们利用专业性的医疗资源,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为增强区域人民的健康预防保健意识,促进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遗余力。
挖掘特需人群,提供精准服务
宁波民建的义诊服务随着发展,改变过去义诊“路边摆摊”的方式,深入敬老院、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了更多专业性精细化的服务,为特需人群带去了温暖。
敬老院作为老龄人特别是一些孤寡老人的聚集地,尤其渴望好的医疗资源。2008年的义诊活动来到了象山县晓塘乡,该地距宁波市区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地理位置偏远,请专家诊治相当不便。义诊小组除了为当地居民诊疗,还专门派了几位医生来到晓塘乡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看病。敬老院老人看到医生们的到来,激动不已,排着长队一一咨询问题。
而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也值得关注。2014年,在北仑区小港街道山下社区“彩云之家”残疾人扶助自助社,来自民建宁波市医药支部的医生耐心解答了残疾人对于中医、内科、外科、保健等方面的困惑,并发放了医药慰问箱,让残疾人提高健康意识,更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同时学会调适心情。
凝聚多重力量,拓展服务内容
在2015年11月,民建慈溪市基层委员会、龙山镇政协联络委员会服务基层“三下乡”活动为龙山镇龙头场村的村民们带去了一次免费义诊和一场精彩文艺演出。活动有10多名医疗、科技专家会员参与,服务村民150余名,近800位村民观看了演出。在针灸科现场,会员王巨锋为几位患颈椎、腰椎间盘等病症的村民进行针灸治疗,他仔细为村民询问检查,告知注意事项。一位村民表示,平常要专门赶到市里请王医生看病,现在王医生居然到家门口为大家看病,真是方便极了。在村的老年活动中心楼上还开设了临时B超室和心电测试室,不少村民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耐心等待着。除了专家义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农业技术的讲解等也让村民们受益匪浅。晚上,基层委员会还为全村百姓送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为百姓们带来了欢声笑语,赢得了阵阵掌声。义诊活动与科技、文艺等活动的结合,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服务。
通过17年的坚持,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已成为了市委会长期举行的社会服务活动之一,为无数村民们送去了温暖。民建宁波市委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真诚地为老百姓送去健康服务和人文关怀,也为打响民建社会服务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
每年一度的义诊活动,宁波民建已经坚持了17个年头,义诊地点也遍布宁波多个偏远乡镇和村落。说起市委会开展的第一次义诊活动,则要追溯到2002年,当时市委会在宁波天一广场为市民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前来就诊的市民络绎不绝。在收获好评的同时,市委会也意识到,义诊服务点应该设置在更多人民群众需要的条件相对落后的乡镇、村庄。于是就明确每年选择一个偏远乡村开展义诊送医送药服务。
发挥人才优势,延续义诊活动
民建内部人才济济,通过组织会内医疗人才下乡开展服务基层的义诊活动,也真正让民建的力量传递到了更深远的角落。宁波民建还成立了医卫服务专委会,整合会内医疗资源,组织会内热心社会服务的医疗系统骨干形成专业服务团队,为会员和老百姓提供医疗咨询、健康宣教、送医下乡、技术培训等服务。会员们也确实尽自己所能,在各项义诊活动中尽心尽力。医卫服务专委会主任罗巧儿是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内科副主任,尤其擅长小儿癫痫、抽动症、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小儿神经系统疾病。她积极参与了民建走进江北庄桥费市村等义诊活动。罗医生说:“希望用自己的言语,自己的医疗技术帮助更多的家庭,还孩子一份健康,还家庭一份温暖”。张国阳是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生,在2017年民建宁波市委会组织的北仑春晓义诊送药活动中,她与其他十余位专家医师组成了义诊团队,在现场为村民诊治。义诊结束后,张医生还对接了北仑春晓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定期出诊,目前这项活动已持续15个月。春晓社区对此十分感谢,张医生也希望通过诊疗社区病人,进行患者健康教育和对医生帮扶培训,给当地的医疗工作带来一些起色。
另外,民建会员企业中也不乏专科医院资源,新桥骨科医院、北仑骨科医院都是由民建会员打造。他们利用专业性的医疗资源,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为增强区域人民的健康预防保健意识,促进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遗余力。
挖掘特需人群,提供精准服务
宁波民建的义诊服务随着发展,改变过去义诊“路边摆摊”的方式,深入敬老院、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了更多专业性精细化的服务,为特需人群带去了温暖。
敬老院作为老龄人特别是一些孤寡老人的聚集地,尤其渴望好的医疗资源。2008年的义诊活动来到了象山县晓塘乡,该地距宁波市区约三个小时的车程,地理位置偏远,请专家诊治相当不便。义诊小组除了为当地居民诊疗,还专门派了几位医生来到晓塘乡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看病。敬老院老人看到医生们的到来,激动不已,排着长队一一咨询问题。
而残疾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也值得关注。2014年,在北仑区小港街道山下社区“彩云之家”残疾人扶助自助社,来自民建宁波市医药支部的医生耐心解答了残疾人对于中医、内科、外科、保健等方面的困惑,并发放了医药慰问箱,让残疾人提高健康意识,更好爱护自己的身体,同时学会调适心情。
凝聚多重力量,拓展服务内容
在2015年11月,民建慈溪市基层委员会、龙山镇政协联络委员会服务基层“三下乡”活动为龙山镇龙头场村的村民们带去了一次免费义诊和一场精彩文艺演出。活动有10多名医疗、科技专家会员参与,服务村民150余名,近800位村民观看了演出。在针灸科现场,会员王巨锋为几位患颈椎、腰椎间盘等病症的村民进行针灸治疗,他仔细为村民询问检查,告知注意事项。一位村民表示,平常要专门赶到市里请王医生看病,现在王医生居然到家门口为大家看病,真是方便极了。在村的老年活动中心楼上还开设了临时B超室和心电测试室,不少村民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耐心等待着。除了专家义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农业技术的讲解等也让村民们受益匪浅。晚上,基层委员会还为全村百姓送上了一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为百姓们带来了欢声笑语,赢得了阵阵掌声。义诊活动与科技、文艺等活动的结合,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服务。
通过17年的坚持,送医送药下乡义诊活动已成为了市委会长期举行的社会服务活动之一,为无数村民们送去了温暖。民建宁波市委会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民主党派的社会责任,真诚地为老百姓送去健康服务和人文关怀,也为打响民建社会服务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