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人在媒体上散布“国进民退”的言论,这是毫无依据的、错误的,如不及时澄清,它会扰乱人心,影响中央“稳中有进”总基调的贯彻执行。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人士的参政党,关注这一事件的发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日前在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会上指出,“进入新时代,民营经济只会壮大、不会离场”。我赞同这一观点,并以此为题,联系浙江实际,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载入了国家根本大法,是明确的,不会改变的。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我国当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初级阶段就是生产力不发达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不相适应的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们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历了三年经济恢复时期,从1953年开始,国家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接着实施“一五”计划,并胜利完成了“一五”计划。我国经济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初步的改善。但是,总体来说,由于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加上抗美援朝战争因素和缺乏大规模建设的经验,我国综合国力和人均生活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由于物资匮乏,长时期来实行凭票证供应制度,正常的年景,尚能过得去,出现重大自然灾害的年代,有些地区就出现问题,如安徽小岗村农民集体逃荒事件,广东居民屡禁不止的偷渡事件,还有农村回城知识青年劳动就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会发展成为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中国如何扭转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面,从困难中重新奋起,为社会主义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人民热切期盼着。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在文革后第三次复出主持中央工作。他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找到问题的症结,以无产阶级革命家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提出并恢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进行拨乱反正,果断地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和路线,迅速地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四个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面对大量社会经济问题,提出要放手发动群众,给地方政府和企业有一定的自主权,单靠国企一家不够,要让国企、集体经济、个私经济一起上,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邓小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全国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建立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14个城市,形成了全方面改革开放的生动局面。我国民营经济应运而生,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全省各地相继办起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如义乌小商品城、绍兴轻纺城、温州服装皮革城等,涌现了一批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民营改革家。民营经济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一大亮点,为地方经济实力增长、安置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带来了实惠。
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者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它们之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有机的统一。
宪法和中央文件规定,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它的主体地位和主导力量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和关键领域。为此,要不断壮大国有经济的实力,巩固国有经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关于提高国有经济控制力问题,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具体情况而定,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要看是否是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国防安全的领域。
国有经济通过改革,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机构,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要贯彻中央方针,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定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资产经营情况,接受法律监督。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两者是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关系,不是相互排斥的。民营经济在国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处于举足轻重地位。据统计,税收贡献超过了50%,国民生产总值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占比超过70%,城镇就业超过80%,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特别是稳就业是保民生第一大事,民营经济在稳就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这样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不能没有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对打破市场垄断,开展公开公平公正竞争,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和广东考察中,实地考察了国有企业,也考察了民营企业。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任何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思想和言论都是错误的。他同时强调,民营经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民营经济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言论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
今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总书记同时强调“三个没有变”,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并提出当前要抓好六个方面政策举措的落实,我省有5位民营企业家参加了这次座谈会。他们说,总书记的讲话说到了我们心坎上,道出了我们所思所忧所盼,鼓舞了我们克服当前困难的信心,让我们可以安心暖心再出发。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民营经济快速发展,这与民营企业家为了改变自己命运,顶住各种压力,走南闯北艰苦奋斗拼搏分不开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因为有了党的富民政策,使民营经济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没有改革开放政策,民营经济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当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民营企业要遵照总书记指示精神,有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一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觉悟,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学以致用。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在当前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下,要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要提振克服困难的信心,面对困难要积极想方设法主动作为,相信有了党和政府的支持,这些困难是能够克服的。民营经济不仅不会离场,而且还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要立大志、做大事。树立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唯有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要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重视人才培养提高,重视品牌质量建设,实现新旧动能转换,重视营销策略调整,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练好内功,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三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企业文化软实力建设,民营企业家要对党有感恩之心,对法律有敬畏之心,遵纪守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靠全体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创造企业一流业绩一流管理水平。
四要回报社会。民营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要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帮困助学公益活动,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信誉度,争当爱国敬业、诚信守法、创业创新的典范。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为民营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有了两个“毫不动摇”和两个“健康发展”方针的指引,民营企业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受到了法律保护。民营企业赶上了这个好时代,要倍加珍惜,心无旁骛,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把实现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留下自己的光荣足迹,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贡献。
(作者系省政协原副主席、省委会原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