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发言】郭吉丰委员代表民建省委会作大会发言:进一步推进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07-01 16:16:18
|
作者:
1月28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郭吉丰委员代表民建省委会作题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会发言。发言内容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数字经济持续稳走向好,规模已连续4年超万亿元,发展领跑全国。当前,我省在建设数字经济国家示范区,加快两化深度融合;从“宽带浙江”到“云上浙江”,推动“十万企业上云”;开展首个投融资改革创新全国试点,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搭建创新型大平台,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带动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与外省市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在数字资源、数字技术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一是数字产业产业链尚未建成。仍面临“缺芯”(集成电路产业)、“少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无脑”(人工智能产业)的问题,产业生态体系亟需加快培育。二是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数量相对缺乏。2018年福布斯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百强企业名单,中国企业占据22个,我省仅阿里巴巴、海康威视两家上榜。三是数字技术核心“硬实力”不强。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关键器件等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较薄弱。四是“高精尖”数字人才明显不足。领军科技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人员、精通信息化与生产制造的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五是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办事项目覆盖度和办事指南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补齐短板,推动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
(一)加快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的编制工作,借鉴德国《数字经济战略2025》、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等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从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发展重点、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方面,多维度、全方位概括总结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为全省各地规划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提供方案。
(二)统筹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根据各地已有的数字资源和发展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杭州主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成为全球数字产业中心和智能制造先行区,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柔性电子等前沿产业,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竟争力的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宁波继续发挥制造业先锋优势,加快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全国示范城市;对于舟山、台州、丽水等数字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产业嫁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特色鲜明的数字企业。
(三)注重核心数字技术研发和消化吸收应用。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注重底层技术的创新和顶层技术的突破,重点突破大数据存储、5G通信、区块链、量子技术、无障感知互联、机器人、空气成像技术、3D数字医疗、智能结构健康监测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在边缘计算平台中的应用,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时,加强“政、产、学、研、资”合作,借鉴新加坡“国家人工智能核心”(AL.SG)计划,凝聚政府、科研机构与产业三大领城的力量。
(四)建设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数字经济强国均重视数字经济的人才建设,如新加坡重视高校人才以及企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丹麦发布《2016—2020年数字化战略》支持国民终身学习、无缝学习等。要加快落实以下工作:其一,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全力引进数字经济领域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科技领军人才。其二,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浙江大学等在浙高校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其三,加快数字企业家的培养建设工作,使其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在对应领域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方面的专家,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导向。
(五)推进政府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一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统筹协调机制,开展数字政务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增强网上服务的深度和覆盖面,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构建数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借鉴发达国家以PDCA(计划、执行、检査、处理)循环模式为核心的数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立预算、分配、执行、反馈的政府数字预算服务流程和绩效评估体系。二要推进城市数字化,驱动智慧型城市管理升级。让城市消除数据孤岛,推动数字化与城市产业结构相融合;提供涵盖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和基于生态合作的数字化应用等多个层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体系,为城市数字化提供可落地的执行路径。三要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运营模式、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大脑、深化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和建设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水平。
(发言人系民建会员、杭州未来科技城创新研究院院长。起草人:胡税根等)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数字经济持续稳走向好,规模已连续4年超万亿元,发展领跑全国。当前,我省在建设数字经济国家示范区,加快两化深度融合;从“宽带浙江”到“云上浙江”,推动“十万企业上云”;开展首个投融资改革创新全国试点,建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搭建创新型大平台,形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带动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成效。
但与外省市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在数字资源、数字技术等领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一是数字产业产业链尚未建成。仍面临“缺芯”(集成电路产业)、“少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无脑”(人工智能产业)的问题,产业生态体系亟需加快培育。二是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领军企业数量相对缺乏。2018年福布斯发布全球数字经济百强企业名单,中国企业占据22个,我省仅阿里巴巴、海康威视两家上榜。三是数字技术核心“硬实力”不强。在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关键器件等领域自主研发能力不强,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较薄弱。四是“高精尖”数字人才明显不足。领军科技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人员、精通信息化与生产制造的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五是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办事项目覆盖度和办事指南准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为进一步补齐短板,推动我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
(一)加快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浙江省国家数字经济示范省建设方案》《浙江省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的编制工作,借鉴德国《数字经济战略2025》、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等的经验,结合我省实际,从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总体要求、发展重点、重大工程、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等方面,多维度、全方位概括总结我省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为全省各地规划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提供方案。
(二)统筹区域数字经济协同发展。根据各地已有的数字资源和发展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杭州主要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建设成为全球数字产业中心和智能制造先行区,布局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柔性电子等前沿产业,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竟争力的数字经济骨干企业;宁波继续发挥制造业先锋优势,加快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中国制造“2025”的全国示范城市;对于舟山、台州、丽水等数字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加强产业嫁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特色鲜明的数字企业。
(三)注重核心数字技术研发和消化吸收应用。瞄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注重底层技术的创新和顶层技术的突破,重点突破大数据存储、5G通信、区块链、量子技术、无障感知互联、机器人、空气成像技术、3D数字医疗、智能结构健康监测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在边缘计算平台中的应用,加速人工智能的发展。同时,加强“政、产、学、研、资”合作,借鉴新加坡“国家人工智能核心”(AL.SG)计划,凝聚政府、科研机构与产业三大领城的力量。
(四)建设数字经济人才高地。数字经济强国均重视数字经济的人才建设,如新加坡重视高校人才以及企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丹麦发布《2016—2020年数字化战略》支持国民终身学习、无缝学习等。要加快落实以下工作:其一,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全力引进数字经济领域战略科学家、“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科技领军人才。其二,完善数字人才培养体系,支持浙江大学等在浙高校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其三,加快数字企业家的培养建设工作,使其成为数字化转型的领导者,在对应领域成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方面的专家,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导向。
(五)推进政府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一要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政府数字化转型的统筹协调机制,开展数字政务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增强网上服务的深度和覆盖面,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构建数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借鉴发达国家以PDCA(计划、执行、检査、处理)循环模式为核心的数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建立预算、分配、执行、反馈的政府数字预算服务流程和绩效评估体系。二要推进城市数字化,驱动智慧型城市管理升级。让城市消除数据孤岛,推动数字化与城市产业结构相融合;提供涵盖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平台和基于生态合作的数字化应用等多个层级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体系,为城市数字化提供可落地的执行路径。三要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运营模式、加快建设智慧城市大脑、深化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和建设等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的水平。
(发言人系民建会员、杭州未来科技城创新研究院院长。起草人:胡税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