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集萃
发布时间:2019-11-22 14:57:04
|
作者:
关于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基层治理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基层治理,建议:1、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助力高效运转。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助力治理合力发挥。明确划分相应治理职责,健全各有侧重的目标机制。健全统分结合的事权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分灶吃饭的财权机制。要进一步健全捆绑考核的激励机制。2、持续推动若干关键环节的创新实践。进一步加大管治、自治、他治的有效结合,实现网格化精细治理、智慧化高效治理、社会化灵活治理的并举。进一步开展盘活存量工业土地厂房建设租赁住房和职工宿舍的探索,实现全面降低治理成本和提升治理水平的双赢。进一步落实“最多跑一次”“办事不出园”的服务要求,建立有效化解、统一处置突出矛盾和难题的平台。
(作者:郭清晔,省委会副主委、杭州市委会主委;许玲娣,杭州市委会副主委、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关于推进创业投资、促进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创业投资、促进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建议:1、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架构“投、贷、保、扶”联动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建议政府牵头建立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商业银行信用贷款、政策性担保机构分担银行信贷风险、政府各类扶持性奖励补贴“四位一体”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体系。2、加强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对创投企业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基金的管理费、业绩薪酬等合理开支税前列支扣除;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按照持有股权时间实施渐进制税率和差异化减免。3、鼓励更多资源资金进入科技投资领域。
(作者:胡敏翔,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浙江浙银绩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意见建议:1、着力练好政务服务“基本功”,唱好民营经济发展“重头戏”。望有关部门继续推出改革举措,政策要精准有效,要协同高效,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推行服务企业清单管理。2、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送出民营经济发展“定心丸”。从调研来看民营企业主要有三大期盼:期盼抓用地保障,解决民企“落地”之急;期盼抓协调保障,解决民企“开花”之愁。期盼执法保障,解决民企“结果”之盼。3、建议筑好发展环境“硬支撑”,打破民营经济发展“卷帘门”。企业希望把政策环境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把创业环境作为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催化剂,把社会环境作为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稳定器。
(作者:陈德洪,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绍兴市委会主委;莫丹凤,绍兴市委会机关干部)
关于改善中等授信额度企业融资难加剧情况的建议
近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改善,但中等授信额度企业融资难问题存在加剧情况。建议:1、继续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持续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的监管和考核办法,增加小微特色机构和专营机构数量,尽快落实小微信贷尽职免责制度,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2、关注中等授信额度企业的融资“挤出”问题。当前应特别关注中等授信额度企业因金融资源被“大”“小”企业两端挤压而可能形成的风险。相关部门应引导金融机构将授信从5000万以上较大授信额度企业部分向500万至5000万中等授信额度企业转移。建议对于单户授信1000万至5000万的贷款利息收入也考虑减免部分增值税,以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
(作者:陈一稀,民建省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科长)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建议
为深化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议:1、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体系。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制定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建立政策评估体系。2、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尽快制定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标准和评价办法,探索建立规模以上企业把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3、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将职业院校专业调整与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紧密对接,修订职业院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4、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公开招聘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上百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立职业院校客座专家教师库。5、拓宽产教供需对接渠道。强化政府人才服务体制机制作用。
(作者:钱鸣红,民建会员、绍兴市政协委员、绍兴中专教师、高级讲师)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背景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若干建议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商事登记无统一的立法形式,规定分散。2、数据信息传递不完整。3、信用机制不健全。4、区域性、行业性风险滋生。建议:1、制定统一的《商事登记法》势在必行。2、国家构建新型的改革体系。继续围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这条主线,全力推行新的改革措施,确保工商注册便利化和事中事后监管各项举措落实到位。3、进一步提升信息共享的质效。积极运用开放共治理念,坚持市场监管主体作用,加快对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推广,构建市场主体风险监控数据库。4、构建信用监管的创新模式。亟待进行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加强市场现代化监管水平。
(作者:陈奇科,民建省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宁波市北仑五支部主委、宁波大榭开发区国税局副主任科员)
关于将生产型企业工人工资 纳入增值税抵扣体系的建议
企业在缴纳增值税过程中发现有重复交税的现象,即企业的员工工资存在未纳入增值税纳税体系和二次交税的问题。建议:将生产型企业工人工资纳入增值税抵扣体系。当前工人工资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列越来越高,工资不能进入增值税抵扣链条,对企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近几年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层出不穷,与增值税抵扣链条某些环节的缺失有极大的关系,而工资不能进入抵扣环节,显然加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几率,最终给企业造成惨重损失。而将产业工人工资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完善了增值税抵扣体系中最大的缺失一环,将大幅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作者:王慧鹏,民建会员、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柳市长岐社区管委会主任;郑石磊,民建会员、浙江东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玉宇,民建会员、乐清市税务局干部)
联合整治汽车4S店乱收费现象的建议
汽车4S店乱收费现象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管制约,导致违法成本过低。建议:1、多部门联合开展汽车4S店乱收费专项整治行动。以高端进口品牌汽车4S店为重点整治对象,加大对乱收费、未按规定开具发票、偷逃税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2、建立长期有效的日常监管制约机制。制订明确的汽车零售环节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开票规范;鼓励投诉举报行为。将4S店和相关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征信系统。3、适当加大基层税务机关的检查权限。主管税务机关在日常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工作中,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可以查询与纳税人涉税业务相关人员的储蓄存款。但查询所获得的资料,不得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
(作者:方肖川,民建金华市直属二支部副主委、金华市国税局货物与劳务税处副处长)
为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基层治理,建议:1、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科学管理体制。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助力高效运转。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助力治理合力发挥。明确划分相应治理职责,健全各有侧重的目标机制。健全统分结合的事权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分灶吃饭的财权机制。要进一步健全捆绑考核的激励机制。2、持续推动若干关键环节的创新实践。进一步加大管治、自治、他治的有效结合,实现网格化精细治理、智慧化高效治理、社会化灵活治理的并举。进一步开展盘活存量工业土地厂房建设租赁住房和职工宿舍的探索,实现全面降低治理成本和提升治理水平的双赢。进一步落实“最多跑一次”“办事不出园”的服务要求,建立有效化解、统一处置突出矛盾和难题的平台。
(作者:郭清晔,省委会副主委、杭州市委会主委;许玲娣,杭州市委会副主委、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关于推进创业投资、促进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创业投资、促进中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建议:1、针对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架构“投、贷、保、扶”联动的多层次融资体系。建议政府牵头建立创业投资机构风险投资、商业银行信用贷款、政策性担保机构分担银行信贷风险、政府各类扶持性奖励补贴“四位一体”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融资体系。2、加强对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支持力度。对创投企业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将基金的管理费、业绩薪酬等合理开支税前列支扣除;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按照持有股权时间实施渐进制税率和差异化减免。3、鼓励更多资源资金进入科技投资领域。
(作者:胡敏翔,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浙江浙银绩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围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意见建议:1、着力练好政务服务“基本功”,唱好民营经济发展“重头戏”。望有关部门继续推出改革举措,政策要精准有效,要协同高效,确保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推行服务企业清单管理。2、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送出民营经济发展“定心丸”。从调研来看民营企业主要有三大期盼:期盼抓用地保障,解决民企“落地”之急;期盼抓协调保障,解决民企“开花”之愁。期盼执法保障,解决民企“结果”之盼。3、建议筑好发展环境“硬支撑”,打破民营经济发展“卷帘门”。企业希望把政策环境作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把创业环境作为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的催化剂,把社会环境作为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的稳定器。
(作者:陈德洪,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绍兴市委会主委;莫丹凤,绍兴市委会机关干部)
关于改善中等授信额度企业融资难加剧情况的建议
近年,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改善,但中等授信额度企业融资难问题存在加剧情况。建议:1、继续大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建议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持续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的监管和考核办法,增加小微特色机构和专营机构数量,尽快落实小微信贷尽职免责制度,进一步提升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2、关注中等授信额度企业的融资“挤出”问题。当前应特别关注中等授信额度企业因金融资源被“大”“小”企业两端挤压而可能形成的风险。相关部门应引导金融机构将授信从5000万以上较大授信额度企业部分向500万至5000万中等授信额度企业转移。建议对于单户授信1000万至5000万的贷款利息收入也考虑减免部分增值税,以提升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
(作者:陈一稀,民建省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科长)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建议
为深化我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议:1、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体系。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条款,制定针对性的实施细则,建立政策评估体系。2、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尽快制定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标准和评价办法,探索建立规模以上企业把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3、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将职业院校专业调整与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紧密对接,修订职业院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4、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教师公开招聘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上百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建立职业院校客座专家教师库。5、拓宽产教供需对接渠道。强化政府人才服务体制机制作用。
(作者:钱鸣红,民建会员、绍兴市政协委员、绍兴中专教师、高级讲师)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背景下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的若干建议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商事登记无统一的立法形式,规定分散。2、数据信息传递不完整。3、信用机制不健全。4、区域性、行业性风险滋生。建议:1、制定统一的《商事登记法》势在必行。2、国家构建新型的改革体系。继续围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这条主线,全力推行新的改革措施,确保工商注册便利化和事中事后监管各项举措落实到位。3、进一步提升信息共享的质效。积极运用开放共治理念,坚持市场监管主体作用,加快对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和推广,构建市场主体风险监控数据库。4、构建信用监管的创新模式。亟待进行创新市场监管模式,加强市场现代化监管水平。
(作者:陈奇科,民建省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宁波市北仑五支部主委、宁波大榭开发区国税局副主任科员)
关于将生产型企业工人工资 纳入增值税抵扣体系的建议
企业在缴纳增值税过程中发现有重复交税的现象,即企业的员工工资存在未纳入增值税纳税体系和二次交税的问题。建议:将生产型企业工人工资纳入增值税抵扣体系。当前工人工资在企业的生产成本中所占比列越来越高,工资不能进入增值税抵扣链条,对企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近几年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层出不穷,与增值税抵扣链条某些环节的缺失有极大的关系,而工资不能进入抵扣环节,显然加重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几率,最终给企业造成惨重损失。而将产业工人工资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完善了增值税抵扣体系中最大的缺失一环,将大幅降低企业税负,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
(作者:王慧鹏,民建会员、乐清市柳市镇人民政府柳市长岐社区管委会主任;郑石磊,民建会员、浙江东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玉宇,民建会员、乐清市税务局干部)
联合整治汽车4S店乱收费现象的建议
汽车4S店乱收费现象长期以来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管制约,导致违法成本过低。建议:1、多部门联合开展汽车4S店乱收费专项整治行动。以高端进口品牌汽车4S店为重点整治对象,加大对乱收费、未按规定开具发票、偷逃税款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2、建立长期有效的日常监管制约机制。制订明确的汽车零售环节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开票规范;鼓励投诉举报行为。将4S店和相关人员的违规违法行为纳入企业信用体系和个人征信系统。3、适当加大基层税务机关的检查权限。主管税务机关在日常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工作中,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凭全国统一格式的检查存款账户许可证明,可以查询与纳税人涉税业务相关人员的储蓄存款。但查询所获得的资料,不得用于税收以外的用途。
(作者:方肖川,民建金华市直属二支部副主委、金华市国税局货物与劳务税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