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莉代表:持续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20-11-12 17:05:38
|
作者: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回顾梳理一年来百万扩招工作,现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提出建议。
一、扩招完成概况
2019年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扩招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至2019年11月,年度扩招任务超额完成,分别录取退役军人2700余人、下岗失业人员1100余人、农民工2300余人,以及高中阶段毕业生和社会人员15万余人。
二、扩招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1. 办学资源须完善。据调查,许多高水平高职院校原就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学校生均教学用房、占地面积、宿舍、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难以满足目前需求。
2. 职教师资缺口大。2019年10月,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考虑到现有老师还有自然减员的情况,假设每年正常减员是1万人,每年大概有6.5万老师的工作量要能补上,才能把扩招的任务基本应付下来”。
3. 培养与管理新挑战。扩招对象基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发展方向差异较大,无法使用完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非传统生源学习投入时间有限,统一教育及管理无法全面推行。
4. 相关支持政策仍需加快落实。针对百万扩招,广东、江苏、山东、四川等省份陆续制定了配套政策,但优惠性政策的全面覆盖、学费减免等相关经费落实不够及时性。
三、扩招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建议
1. 落实因材施教培养理念。要结合办学特色,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计划,提升学习育人的成效。相关行政部门要给予学校政策指导;引导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给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及政策支持。
2. 推动分类管理服务模式。要尊重生源个性化差异制订教育管理制度,鼓励开展线上教学、分散教学。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服务学生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助力终身学习。
3.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路径。鼓励企业参与办学,让企业获得有效人力资源;在制度保障、经费投入、成果共享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更实的政策、经济支持。
4. 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出台关于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兼职教师聘用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共育,指导、推广一批有效的“校企互聘、成本分摊、绩效激励”师资队伍建设方法。
5. 推动保障措施及时落实。支持高职院校合理扩大校园面积、教室校舍,完善硬性办学条件,适应扩招需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将高职扩招保障措施落实落细。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
一、扩招完成概况
2019年5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对扩招工作作出具体部署,至2019年11月,年度扩招任务超额完成,分别录取退役军人2700余人、下岗失业人员1100余人、农民工2300余人,以及高中阶段毕业生和社会人员15万余人。
二、扩招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1. 办学资源须完善。据调查,许多高水平高职院校原就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学校生均教学用房、占地面积、宿舍、实训基地等硬件条件难以满足目前需求。
2. 职教师资缺口大。2019年10月,教育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考虑到现有老师还有自然减员的情况,假设每年正常减员是1万人,每年大概有6.5万老师的工作量要能补上,才能把扩招的任务基本应付下来”。
3. 培养与管理新挑战。扩招对象基础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个体发展方向差异较大,无法使用完全统一的人才培养方案;非传统生源学习投入时间有限,统一教育及管理无法全面推行。
4. 相关支持政策仍需加快落实。针对百万扩招,广东、江苏、山东、四川等省份陆续制定了配套政策,但优惠性政策的全面覆盖、学费减免等相关经费落实不够及时性。
三、扩招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的建议
1. 落实因材施教培养理念。要结合办学特色,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教学计划,提升学习育人的成效。相关行政部门要给予学校政策指导;引导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给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及政策支持。
2. 推动分类管理服务模式。要尊重生源个性化差异制订教育管理制度,鼓励开展线上教学、分散教学。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改革,服务学生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助力终身学习。
3. 深化校企合作办学路径。鼓励企业参与办学,让企业获得有效人力资源;在制度保障、经费投入、成果共享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更实的政策、经济支持。
4. 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完善政策制度保障,出台关于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准入、兼职教师聘用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支持校企合作共育,指导、推广一批有效的“校企互聘、成本分摊、绩效激励”师资队伍建设方法。
5. 推动保障措施及时落实。支持高职院校合理扩大校园面积、教室校舍,完善硬性办学条件,适应扩招需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将高职扩招保障措施落实落细。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浙江省中华职教社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