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20年3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20年3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20年3期
陈小平委员:解决农民带货“最先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0-11-12 17:04:17
  |  
作者: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农产品销售半径得以扩大,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供应改善。但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日益显现,尤其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引发老百姓消费习惯的改变,农产品电商、直播带货的风起云涌,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迫在眉睫。主要问题: 
        一、特色农产品主产区销售难,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建设严重滞后。各地特色农产品主产区,普遍缺乏农产品分拣分级、预冷包装、烘干脱水等商品化设备,与农产品巨大的生产供应量不匹配。尤其脱贫攻坚地区,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建设几近于无。 
        二、农业龙头企业缺乏冷链支撑,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目前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中,已建有冷链设施的企业不多。以东部某经济发达县为例,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8家,有冷链设施的仅6家,占比仅为12.5%,且其中有3家冷藏(冷冻)设施已经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农产品的储藏多以个体冻库和保鲜库为主,规模小、层次低,不能有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和控制物流成本。同时,缺乏大型的平台型物流企业,导致冷链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缺失,无法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升级。 
        三、冷链物流运输装备落后,仓储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冷链运输装备,与特色农产品的全国大流通差距很大,如,浙江省湖州市目前10辆车以上的货运物流企业263家,但冷链运输物流企业仅8家,仅占3%;全市货运车辆1.2万辆,4.5吨以上的登记营运冷链运输车只有13辆,实际营运大多是依靠调用杭州等大城市车辆开展运输。冷链物流装备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规范的冷链物流仓储体系不多,且无法按照国家有关食品冷藏冷冻的规范来操作冷链物流的食品。冷链网格化还需完善,最后一公里不够发达。 
        建议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短板。 
        一、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统筹规划和分级布局。建议在全国范围,规划建设农产品中心冷库,供农业企业、物流企业租用。对脱贫攻坚地区的冷链基础设施建设予以倾斜支持。支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自建农产品预冷、清选分级、分拣包装、保鲜、初加工、冷藏冷冻设施,从而加快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建设。积极布局建设与“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新兴业态相适应的冷链基础设施。 
        二、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制定出台农产品冷链硬件建设的政策措施,如对购买16万元左右一辆冷藏车,建议将财政补助提升至15%以上;对于建立大型的冷冻库或冷藏库的补助,可列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范畴。 
        三、强化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化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企业资源,推进冷链物流系统化建设。搭建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货运供需信息实时共享和智能匹配。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委、浙江省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