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创新思路 打造我省基层组织新活力
吴国华主委在全省基层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报告(摘录)
发布时间:2009-12-08 14:55:35
|
作者:
根据民建中央的工作要求和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各级组织要在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在各级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民建全国九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结合实际,创新思路,加强指导,改进困难支部状况,努力打造我省基层组织新活力。
一、完善制度,全面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一是各基层组织要积极自查,互相学习取经,还未制定必要规章制度的抓紧制定,已经制定的进一步补充、完善;二是各市委会要指导帮助基层组织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并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委会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工作的相关制度;三是省委会要加强统筹,立足全省,制定基层组织相关工作的总体规划、基本原则、指导意见等,具体制定一些必要的基本工作制度,如活动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并要做好省属工委会及直属支部的制度规范工作。
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离不开一系列基础性工作的支持,如基层组织的会员档案管理和各级组织的会员数据库管理工作。各地要重视这一工作,重新核对基本信息,查漏补缺,提高数据库的规范性和准确度。省委会也将加强指导,提供技术培训,为实现统计报表的电子导出打下扎实基础。各基层组织要及时向上级组织报告会员信息改变情况,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子数据库。基础性工作做好了,很多统计、排摸调查等工作就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二、创造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基层组织实际困难
经费缺乏、无固定场地、没有专职人员是多数基层组织的现状。目前我省基层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有:1.财政拨款;2.会员企业家赞助或会员单位支持;3.会费收入;4.市委会补助。大部分基层组织的经费来源仅靠市委会少量补贴和会费,非常有限,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在现有体制下,我们要发挥主动性,积极争取地方党委、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改善基层组织的活动条件。一是省委会和地方组织领导深入若干困难支部较多的地区听取意见建议,主动向当地党委统战部联系反映,争取当地党委、统战部或单位党组织和行政的支持;二是基层组织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当地、本单位多做贡献,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同时积极主动向当地党组织反映困难和问题,争取帮助解决。通过两头努力,争取各基层组织能够成为“四有”支部,即有固定的办公和活动场所,有一定的组织活动经费,有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有相对固定的会务工作人员,使困难支部逐年减少。
三、密切联系,加强省、市委会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
全省各级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建中央有关要求,完善各级领导集体成员联系基层组织制度,特别是加强与困难支部的联系。省委会要加快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并切实落到实处。主委、副主委除了与所在省属支部保持密切联系外,还要与所联系市委会的一个支部建立联系,每年至少参加该支部活动1次,深入了解各市基层组织实际情况。机关干部联系基层组织制度也要切实执行起来,并且真正发挥出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的作用。适当时候,可以对省、市、区机关联系基层组织的联络员进行培训。
各级委员会领导还要加强一种联系,即与各级中共党委、统战部和单位党组织的联系,最好能够制度化、经常化,通过恳谈会、走访、座谈等形式,互相沟通,争取支持,为基层组织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创新形式,加强基层组织经验交流
当前,基层组织活动中,热点焦点讨论、解决会员实际问题、参观考察、联谊活动和专题调研等形式是较受会员欢迎的经常性活动形式。除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以外,不少基层组织都创造了一些有特色的新的活动方式,这些方式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值得借鉴和推广。这次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的先进基层组织的先进实例和活动创新,就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省、市委会要为基层组织创新活动进一步提供服务。可以适时开展基层组织创意比赛,或征集活动金点子等活动,充分调动每位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征集创新建议。
省委会打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出《基层组织工作交流》,不定期报道各地基层组织的活动情况和经验体会,达到互相交流、借鉴启发的作用。希望届时各市委会和省属工委会支持这项工作,及时组织有关基层组织踊跃投稿,介绍经验,交流信息。
目前,不少基层组织都在编印《工作动态》、《会务简讯》等交流材料,部分基层组织还建立了网站,省委会将把这些平台与《浙江民建》会刊和网站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互通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平台的作用。
五、建好队伍,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后备人才库
基层组织工作好坏,班子建设是关键。而要挑选好的支部主任,搭建好的工作班子,需要有充分的人才储备。基层组织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的任务。
今年6月,中共省委统战部下发了《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9月,民建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省级组织领导班子后备队伍建设的意见》。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配合当地党委统战部,调研摸底,健全机制,培养和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乐于奉献、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本会特色的后备干部队伍。已经建立后备人才库的要及时更新补充、滚动式管理,努力形成合理的结构和年龄梯次,保证新老交替的连续性、稳定性。要建立后备人选个人档案资料,完善后备干部管理信息系统。
今明两年,各级组织的后备干部选拔、推荐工作要全面推开,为下一次省、市级组织换届打下良好基础。要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挂职锻炼、到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任职、选调培训学习等方式加强培养。可以让后备人才担任一定的基层组织领导职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同志们,会的基层组织,是会的细胞,是实现会的政治任务的基础,是联系广大会员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团结和凝聚会员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目的是提高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会的活力和凝聚力。这次基层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是传经送宝、互相学习借鉴的一次重要会议,希望大家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勤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把会的基层组织建成自我教育的学校、团结互助的集体、参政议政的桥梁、培养人才的基地,做出新的贡献,打造我省基层组织新的活力。
一、完善制度,全面推进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
一是各基层组织要积极自查,互相学习取经,还未制定必要规章制度的抓紧制定,已经制定的进一步补充、完善;二是各市委会要指导帮助基层组织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并进一步健全完善市委会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工作的相关制度;三是省委会要加强统筹,立足全省,制定基层组织相关工作的总体规划、基本原则、指导意见等,具体制定一些必要的基本工作制度,如活动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并要做好省属工委会及直属支部的制度规范工作。
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离不开一系列基础性工作的支持,如基层组织的会员档案管理和各级组织的会员数据库管理工作。各地要重视这一工作,重新核对基本信息,查漏补缺,提高数据库的规范性和准确度。省委会也将加强指导,提供技术培训,为实现统计报表的电子导出打下扎实基础。各基层组织要及时向上级组织报告会员信息改变情况,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电子数据库。基础性工作做好了,很多统计、排摸调查等工作就能顺利、高效地开展。
二、创造条件,切实帮助解决基层组织实际困难
经费缺乏、无固定场地、没有专职人员是多数基层组织的现状。目前我省基层组织的经费主要来源有:1.财政拨款;2.会员企业家赞助或会员单位支持;3.会费收入;4.市委会补助。大部分基层组织的经费来源仅靠市委会少量补贴和会费,非常有限,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在现有体制下,我们要发挥主动性,积极争取地方党委、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共同改善基层组织的活动条件。一是省委会和地方组织领导深入若干困难支部较多的地区听取意见建议,主动向当地党委统战部联系反映,争取当地党委、统战部或单位党组织和行政的支持;二是基层组织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当地、本单位多做贡献,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同时积极主动向当地党组织反映困难和问题,争取帮助解决。通过两头努力,争取各基层组织能够成为“四有”支部,即有固定的办公和活动场所,有一定的组织活动经费,有较为完善的工作制度,有相对固定的会务工作人员,使困难支部逐年减少。
三、密切联系,加强省、市委会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指导
全省各级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民建中央有关要求,完善各级领导集体成员联系基层组织制度,特别是加强与困难支部的联系。省委会要加快制定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并切实落到实处。主委、副主委除了与所在省属支部保持密切联系外,还要与所联系市委会的一个支部建立联系,每年至少参加该支部活动1次,深入了解各市基层组织实际情况。机关干部联系基层组织制度也要切实执行起来,并且真正发挥出宣传员、联络员、服务员的作用。适当时候,可以对省、市、区机关联系基层组织的联络员进行培训。
各级委员会领导还要加强一种联系,即与各级中共党委、统战部和单位党组织的联系,最好能够制度化、经常化,通过恳谈会、走访、座谈等形式,互相沟通,争取支持,为基层组织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创新形式,加强基层组织经验交流
当前,基层组织活动中,热点焦点讨论、解决会员实际问题、参观考察、联谊活动和专题调研等形式是较受会员欢迎的经常性活动形式。除了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以外,不少基层组织都创造了一些有特色的新的活动方式,这些方式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紧密结合,值得借鉴和推广。这次基层工作经验交流会表彰的先进基层组织的先进实例和活动创新,就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省、市委会要为基层组织创新活动进一步提供服务。可以适时开展基层组织创意比赛,或征集活动金点子等活动,充分调动每位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征集创新建议。
省委会打算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出《基层组织工作交流》,不定期报道各地基层组织的活动情况和经验体会,达到互相交流、借鉴启发的作用。希望届时各市委会和省属工委会支持这项工作,及时组织有关基层组织踊跃投稿,介绍经验,交流信息。
目前,不少基层组织都在编印《工作动态》、《会务简讯》等交流材料,部分基层组织还建立了网站,省委会将把这些平台与《浙江民建》会刊和网站有机融合起来,形成互通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平台的作用。
五、建好队伍,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后备人才库
基层组织工作好坏,班子建设是关键。而要挑选好的支部主任,搭建好的工作班子,需要有充分的人才储备。基层组织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的任务。
今年6月,中共省委统战部下发了《关于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培养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9月,民建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省级组织领导班子后备队伍建设的意见》。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配合当地党委统战部,调研摸底,健全机制,培养和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代表性强、乐于奉献、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充分体现本会特色的后备干部队伍。已经建立后备人才库的要及时更新补充、滚动式管理,努力形成合理的结构和年龄梯次,保证新老交替的连续性、稳定性。要建立后备人选个人档案资料,完善后备干部管理信息系统。
今明两年,各级组织的后备干部选拔、推荐工作要全面推开,为下一次省、市级组织换届打下良好基础。要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挂职锻炼、到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任职、选调培训学习等方式加强培养。可以让后备人才担任一定的基层组织领导职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
同志们,会的基层组织,是会的细胞,是实现会的政治任务的基础,是联系广大会员的桥梁和纽带,具有团结和凝聚会员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目的是提高会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会的活力和凝聚力。这次基层组织工作经验交流会,是传经送宝、互相学习借鉴的一次重要会议,希望大家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勤于探索,敢于创新,为把会的基层组织建成自我教育的学校、团结互助的集体、参政议政的桥梁、培养人才的基地,做出新的贡献,打造我省基层组织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