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20年5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20年5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20年5期
用心、用情铺就脱贫致富路
——记民建会员、援川干部刘坤
发布时间:2021-02-01 17:49:39
  |  
作者: 哲建轩
        2018年春天,随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开展,民建会员、浙江丽水松阳县副县长刘坤从“秀山丽水”赶赴到千里之外的“巴山蜀水”,挂职巴中市巴州区副区长,开启了他为期三年的“两山”之路。一路走来,刘坤被巴州区干部群众“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所震撼,也用心用情助力巴州铺好脱贫致富路。 

        从接到挂职通知到正式出发,只有一个星期时间,刘坤在坚定接下任务的同时,心里也挂念着家人。得知他要援川,父母带着大宝跟着他到巴州,爱人也在产后半个月就带着二宝来到巴州。一人扶贫,举家援川。 

        刚到巴州,刘坤就马不停蹄地对巴州进行了调研。调研后,刘坤对于松阳结对巴州有了成熟的理解。“两地地理相仿、禀赋相近,巴州今天遇到的问题,当年我们也曾一步步探索过,积累了相对成熟的解法。”刘坤说。 

        谋划扶贫蓝图 

        “巴州所需,松阳所能”。刘坤认为,只有统筹兼顾巴州区的实际和松阳县的比较优势,才能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其中,农业产业的发展既是脱贫的重点,更是脱贫的痛点,需要下死功夫。 

        茶叶是松阳的主导产业。经过多年探索,松阳茶产业已经形成了种植精耕、分工精细、市场精准的全产业链,贡献了全县40%的就业、50%的人均收入和60%的农业产值。刘坤在调研中发现,巴州日照足、云雾多、湿度大,且无工业污染、水土保持较好,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茶产业发展条件。同时,在巴州发展茶产业,松阳有技术支持、人才保障,还有市场渠道。于是,茶叶成了刘坤产业扶贫的第一个抓手。 

        道地药材是巴州区近年来主打的农业产业。刘坤了解到,处于秦巴腹地的巴州区,是种植道地川药的优势区域。但他也看到巴州在道地药材产业发展上存在没有主导药材品种、药材种植模式比较粗放,以及缺乏一二产的联动、无法提升产业附加值等问题。症结所在,就是努力的方向。于是,道地药材产业成了刘坤产业扶贫的第二个抓手。 

        成功以茶为媒 

        2018年,刘坤积极促成巴州区出台了“加快发展北部山区茶产业的扶持意见”,松阳县也出台产业扶持政策,通过“真金白银”的政策引导,为产业的孵化培育营造了良好氛围。 

        同时,在他的牵线搭桥下,2018年10月,首个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项目——巴州区五彩生态体验茶园项目在寺岭镇顺利开工。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建设连片茶旅融合示范基地1500亩、茶叶加工厂1个、茶文化体验中心1个。 

        为了精准扶贫,茶园优先雇佣建档立卡贫困户务工,并面向贫困残疾人精准招工,让力所能及的对象也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除了引进茶企,松阳还每年赠送1000亩茶苗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并采取“企业+村集体+贫困户”的开发模式,积极谋划在“五彩茶园”周边发展贫困户茶叶基地,资产由村集体和贫困户所有,企业给予技术指导和保底收购。 

        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寺岭村、茶园村、花场村、安家坝村等周边村庄150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实现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首个茶产业项目的成功,吸引了更多投资商到这里投资建设茶园。目前,巴州区北部山区共招引龙头企业4家,建成连片茶园5000多亩。 

        刘坤还发挥松阳茶叶市场的优势,帮助四川茶企积极对接销路,两年半来,共促成川茶东卖4000余吨、产值2亿余元。 

        不忘初心使命 

        东西部扶贫协作两年多来,除了茶产业帮扶,松阳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小康等各方面,均利用优势资源,竭尽全力对口帮扶。 

        3年来,通过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引导,刘坤重视发展的道地药材产业撬动社会资本2亿余元,打造以丹参、枳壳、白芍、姜黄为主导品种的现代药材种植示范基地5000亩,带动831名贫困户脱贫,人均增收1600余元。 

        去年以来,他又开始谋划药材标准化加工园区的筹建工作。园区自2019年启动,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厂房的建设,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巴药产业园也成为2020年四川省农业现场会和全国中药材工作现场会的参观点位之一,得到四川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贫困残疾人脱贫工作是巴州的另一张名片。在多次深入调研后,针对各类残疾人的不同致贫根源,刘坤不断探索创新,精准制定帮扶举措:帮助巴州区建成残疾人扶贫产业示范园3个,残疾人扶贫车间3个,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16期;累计投入800余万元用于贫困残疾人股权量化、建设残疾人扶贫车间、贫困残疾人创业示范基地等,惠及全区206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此外,还有一大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残疾人开始居家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 

        刘坤还带着巴州人“赶时髦”。这个时髦,就是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卖货。刘坤坚持“优质山货也要寻出山之路”的理念,充分发挥松阳县桥梁纽带作用,借助浙江电商产业优势,积极促进帮扶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截至目前,松阳县通过浙江电商平台共为巴州区销售巴州茶叶、大罗黄花、凌云土鸡蛋、曾口蜜橘等农特产品共3000余万元。 

        一串串实打实的数字也见证着巴州的发展和刘坤的付出:扶贫资金落实到带贫减贫的产业项目上,目前已累计实施产业类项目17个,撬动社会资本5亿余元,带动14399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累计招引企业13家来巴州区投资;累计组织贫困户1725人到浙江就业,实现增收脱贫;组织专家80余人对帮扶地区进行智力援助;通过两地产销对接,实现西货东卖,依托松阳浙南茶叶市场等平台,已累计销售川茶4000余吨,金额2亿余元…… 

        两年多的扶贫路,刘坤感慨万千,他改写古诗表达自己的感触:“千里援川绿映红,东西协作党旗风,脱贫攻坚千古事,多少滋味风雨中”。一路走来,在见证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累累硕果的同时,他自己也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闪耀在扶贫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