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仪陇走出精准脱贫致富特色路
——记民建会员、援川干部朱慧刚
发布时间:2021-02-01 17:47:11
|
作者: 宣传部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是革命老区县,这里物产丰富,资源富集,但面临着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2018年4月,金华市委会副主委、磐安县副县长朱慧刚带着责任和使命,跨越三千多里,开启为期三年的挂职仪陇县副县长之行。
朱慧刚坚持情况掌握在一线、决策形成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在仪陇老区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致富路。目前为止,仪陇县已挂牌建立了扶贫车间45个,辐射带动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覆盖贫困人口达500人以上,实现年人均增收不少于1000元。结合仪陇实际,朱慧刚探索建立了“总部+车间+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前五年由企业总部按照不低于补助资金5%的比例进行保底分红,分红的30%直接补助土地流转农户,50%用于奖励自主创业或在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余下的20%作为村集体收入,实现了贫困人口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两不误。
2019年,朱慧刚获南充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获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
以规划引领脱贫
仪陇需要什么?我在挂职三年的时间里,能为仪陇做什么?朱慧刚带着问题奔赴老区。到老区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凭借出发前对仪陇县的地理、气候、产业发展情况所作的功课,调研足迹已遍布仪陇县。
他发现,这是片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的红色热土。随着深入调研,帮扶规划蓝图在朱慧刚心中慢慢清晰和成熟。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朱慧刚马上召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研究部署,牵头成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立足实际、取长补短,精准对接、优势互补”原则,牵头编制完成2018-2020年扶贫协作规划和年度帮扶项目计划。多次组织财政、农业、商经信、经合外事等单位专题研究,为各类企业量身定制招商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制定了《仪陇县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仪陇县鼓励来料加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仪陇县关于中药材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结合实际特色的方案。随着一个个援助项目有序推进,一个个致富产业逐渐发展,浙江与仪陇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跃然纸上并走向了现实:仪陇历史上首个专业工业园区浙川扶贫协作产业园建成了,蚕桑产业园发展了,中药材基地稼接成功了……
以产业对接致富
朱慧刚深知,产业发展才是脱贫奔康的关键。为避免陷入“干部一走、产业就散”的死结,朱慧刚在多方努力下,建立起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区。园区按照“企业投资、政府补助、市场运营”的原则,规划面积约4.5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
仪陇工业基础薄弱,在招商时朱慧刚就将目光投向了浙江有产业输出趋势的地方。浙江台州玉环的汽配产业非常成熟,但受用地紧张所限,当地企业面临“订单很多,生产车间太小”的窘境时。得知情况,他赴台州玉环考察了几十家产品优、管理精、实力强、效益佳的优质企业,最终确定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市场巨大的汽配业产业作为招商重点。“仪陇用地宽裕,价格便宜。交通方便,可利用重庆水运或‘一带一路’铁路专列解决货物运输成本上的问题……”。经过多次与企业洽谈,朱慧刚用诚心打动了容大汽配。一位入住园区的企业负责人这样说道:“政府服务到位,招工培训、手续办理,县里干部都帮我们代办。老家玉环的同行们听说我们入驻仪陇,纷纷向我打听投资详情,非常愿意迁到这里。”不久,中兴减震器、玉环艺禾汽配、凯立汽配和博尔泵业等玉环项目也相继与仪陇签约,一批浙江汽配企业跨越上千公里落户仪陇。
现下,园区已成功招引入驻9个汽车零配件生产项目,总投资9.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844人。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6亿元,年入库增值税约2800万元。
当朱慧刚看着大片撂荒的土地,闪过一个念头:仪陇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宜种性广,何不开辟种植药材基地对接药材之乡磐安的市场?于是,主动出击、积极对接,依托“浙江省光彩事业仪陇行”契机,成功招引好医生集团万亩金银花项目、金线莲林下种植全产业链等农业产业项目6个。一大批产业在仪陇发展的红红火火:发展有机桑蚕2200亩、中药材6000亩、柑橘4660亩、花椒19200亩……4.5万名贫困人口因此增收致富。
一时间,半夏、丹参、白芨、元胡、黄精等中药材陆续扎根仪陇,6000余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建立起来了,6000平方米改扩建中药材收储加工中心也建立起来了。“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模式、股权量化、固定分红、土地流转租金、园区务工等方式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实现带动贫困群众391户1165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白白荒废了多少年的黄泥地里,而今挖出了一串串金元宝。真是想不到,我和老伴现在家门口做做工能拿这么多钱”……村民脸上展开了喜悦笑容。
紧接着朱慧刚围绕“中药材”做起大文章:开设“药乡月嫂”特色服务岗位,组织统一培训和统一考试,帮助学员熟练掌握母婴护理、药膳制作、小儿推拿和中医药基础等知识,全部推荐到东部地区医院、月子中心等就业;深化中药材产业人才交流、园区共建等领域交流合作,打造仪陇本地中药材品牌;积极对接磐安药膳在仪陇开设特色小吃店……
以留守增收致富
仪陇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在外务工,老人、妇女、孩子留守农村。如何让留村的有劳动力的人群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增收?朱慧刚将目光投向了来料加工产业——浙江非常盛行的“致富法宝”。他多次率相关部门及生产车间经纪人赴浙江义乌、磐安等地考察对接来料加工项目,学习先进经验。
2019年,仪陇县成功引进浙江东阳逸渝纺织公司,成立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仪陇来料加工企业总部入驻仪陇县日兴镇九湾村。这家公司是落户九湾村的第一家公司,总投资1400万元,辐射带动金城、日兴等乡镇发展来料加工扶贫生产车间10个,实现280余名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帮助4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奔康。
“作为援川干部,看到工厂一天天建设起来,项目一天天发展起来,药材一批批成长起来,机器一天天运转起来,活力一天天增长起来,村民一天天富裕起来,日子一天天小康起来……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认可。”朱慧刚说。
朱慧刚坚持情况掌握在一线、决策形成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在仪陇老区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致富路。目前为止,仪陇县已挂牌建立了扶贫车间45个,辐射带动就业人数超过5000人,覆盖贫困人口达500人以上,实现年人均增收不少于1000元。结合仪陇实际,朱慧刚探索建立了“总部+车间+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前五年由企业总部按照不低于补助资金5%的比例进行保底分红,分红的30%直接补助土地流转农户,50%用于奖励自主创业或在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余下的20%作为村集体收入,实现了贫困人口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两不误。
2019年,朱慧刚获南充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获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突出贡献奖。
以规划引领脱贫
仪陇需要什么?我在挂职三年的时间里,能为仪陇做什么?朱慧刚带着问题奔赴老区。到老区不到两个月时间,他凭借出发前对仪陇县的地理、气候、产业发展情况所作的功课,调研足迹已遍布仪陇县。
他发现,这是片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产资源丰富的红色热土。随着深入调研,帮扶规划蓝图在朱慧刚心中慢慢清晰和成熟。
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朱慧刚马上召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研究部署,牵头成立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立足实际、取长补短,精准对接、优势互补”原则,牵头编制完成2018-2020年扶贫协作规划和年度帮扶项目计划。多次组织财政、农业、商经信、经合外事等单位专题研究,为各类企业量身定制招商优惠政策和奖励措施。制定了《仪陇县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仪陇县鼓励来料加工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仪陇县关于中药材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结合实际特色的方案。随着一个个援助项目有序推进,一个个致富产业逐渐发展,浙江与仪陇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跃然纸上并走向了现实:仪陇历史上首个专业工业园区浙川扶贫协作产业园建成了,蚕桑产业园发展了,中药材基地稼接成功了……
以产业对接致富
朱慧刚深知,产业发展才是脱贫奔康的关键。为避免陷入“干部一走、产业就散”的死结,朱慧刚在多方努力下,建立起浙川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区。园区按照“企业投资、政府补助、市场运营”的原则,规划面积约4.5万平方米,投资3亿元。
仪陇工业基础薄弱,在招商时朱慧刚就将目光投向了浙江有产业输出趋势的地方。浙江台州玉环的汽配产业非常成熟,但受用地紧张所限,当地企业面临“订单很多,生产车间太小”的窘境时。得知情况,他赴台州玉环考察了几十家产品优、管理精、实力强、效益佳的优质企业,最终确定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市场巨大的汽配业产业作为招商重点。“仪陇用地宽裕,价格便宜。交通方便,可利用重庆水运或‘一带一路’铁路专列解决货物运输成本上的问题……”。经过多次与企业洽谈,朱慧刚用诚心打动了容大汽配。一位入住园区的企业负责人这样说道:“政府服务到位,招工培训、手续办理,县里干部都帮我们代办。老家玉环的同行们听说我们入驻仪陇,纷纷向我打听投资详情,非常愿意迁到这里。”不久,中兴减震器、玉环艺禾汽配、凯立汽配和博尔泵业等玉环项目也相继与仪陇签约,一批浙江汽配企业跨越上千公里落户仪陇。
现下,园区已成功招引入驻9个汽车零配件生产项目,总投资9.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844人。全面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6亿元,年入库增值税约2800万元。
当朱慧刚看着大片撂荒的土地,闪过一个念头:仪陇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宜种性广,何不开辟种植药材基地对接药材之乡磐安的市场?于是,主动出击、积极对接,依托“浙江省光彩事业仪陇行”契机,成功招引好医生集团万亩金银花项目、金线莲林下种植全产业链等农业产业项目6个。一大批产业在仪陇发展的红红火火:发展有机桑蚕2200亩、中药材6000亩、柑橘4660亩、花椒19200亩……4.5万名贫困人口因此增收致富。
一时间,半夏、丹参、白芨、元胡、黄精等中药材陆续扎根仪陇,6000余亩中药材生产基地建立起来了,6000平方米改扩建中药材收储加工中心也建立起来了。“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模式、股权量化、固定分红、土地流转租金、园区务工等方式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实现带动贫困群众391户1165人,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白白荒废了多少年的黄泥地里,而今挖出了一串串金元宝。真是想不到,我和老伴现在家门口做做工能拿这么多钱”……村民脸上展开了喜悦笑容。
紧接着朱慧刚围绕“中药材”做起大文章:开设“药乡月嫂”特色服务岗位,组织统一培训和统一考试,帮助学员熟练掌握母婴护理、药膳制作、小儿推拿和中医药基础等知识,全部推荐到东部地区医院、月子中心等就业;深化中药材产业人才交流、园区共建等领域交流合作,打造仪陇本地中药材品牌;积极对接磐安药膳在仪陇开设特色小吃店……
以留守增收致富
仪陇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在外务工,老人、妇女、孩子留守农村。如何让留村的有劳动力的人群在家门口就能致富增收?朱慧刚将目光投向了来料加工产业——浙江非常盛行的“致富法宝”。他多次率相关部门及生产车间经纪人赴浙江义乌、磐安等地考察对接来料加工项目,学习先进经验。
2019年,仪陇县成功引进浙江东阳逸渝纺织公司,成立四川逸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仪陇来料加工企业总部入驻仪陇县日兴镇九湾村。这家公司是落户九湾村的第一家公司,总投资1400万元,辐射带动金城、日兴等乡镇发展来料加工扶贫生产车间10个,实现280余名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帮助40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奔康。
“作为援川干部,看到工厂一天天建设起来,项目一天天发展起来,药材一批批成长起来,机器一天天运转起来,活力一天天增长起来,村民一天天富裕起来,日子一天天小康起来……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和认可。”朱慧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