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海誓山盟”的连心桥
——记民建会员、援川干部林涛
发布时间:2021-02-01 17:48:30
|
作者: 王春
2018年4月,民建台州市委会副主委、台州市路桥区副区长林涛来到朝天,挂职朝天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他的到来为朝天带来了很多“浙江元素”:“最多跑一次”改革在这里红红火火,东部常见的产业园在这里落地生根,浙江优势产业草莓在这里长势喜人……对外人,这是变化;对朝天,这是跨越。
为了这个跨越,这两年多的时间中,林涛用脚丈量着土地和高山,用心体验着民情和民意,推动远隔千里的路桥和朝天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浙江经验、爱心和温情通过这座桥正源源不断地传递到朝天。
助推“最多跑一次”,架起“致富桥”
林涛到朝天挂职时,带来了浙江人耳熟能详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朝天区多次召开“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动员会,并组织相关部门先后7次赴路桥区考察学习,邀请路桥区行政服务中心5名业务骨干进驻朝天全程指导“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路桥区帮助朝天区进行顶层设计、传授改革方案。
在朝天区和路桥区共同努力下,现在的朝天区的政务服务环境已焕然一新:实行“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综合出件、免费邮递”运行模式,31个部门1081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朝天区群众真正感受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新风气,由衷称赞。
在朝天区政府办公大楼边,有一个虽然不大,但经常很热闹的地方——路桥·朝天劳务协作工作站。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林涛都会特别关注一下里面的情况。这个劳务协作站为路桥企业和朝天务工人员搭建起“绿色通道”,是一个集就业帮扶、权益保障、教育培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劳务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更是一个有着亲情服务的平台。
每年路桥区企业的用工缺口将近4万,朝天有大量富余劳动力,每年劳务输出约7.3万人。开展路桥—朝天“劳务协作”是扶贫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要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劳务协作站!”林涛在开始筹备建设协作站的时候就抱着这样的理念,在协作站运行的很多环节中,加入了很多温情元素,为赴路桥的务工人员提供“妈妈式”的服务:对用人单位,协作站建立日常巡视监察制度,加强工资支付监控,保障务工人员权益,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对赴路务工人员,开展免费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发放劳务协作便民卡,开展节日慰问,同时对他们家庭中的留守老人、儿童进行关怀。
通过这个平台,朝天务工者源源不断地到千里之外的路桥工作,在那里他们不但可以挣到远高于家乡的工资,有的还能享受到额外补贴,路桥也成了朝天贫困户的“致富桥”。
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
朝天农业作物多,品质优良、如果能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就可以将种植、加工、销售三产融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致富。打造东西部共建产业园的想法在林涛脑海中浮现并成熟。经林涛多方奔走和极力争取,一个由浙川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招商的路桥朝天共建产业园区终于在朝天区迅速建立起来,这也是台州援川建设的第一个产业园区。
“在这里,我们尝试打破常规,不再只以朝天一地的需求谋划建设,也不局限于浙江一地招商引资,而是把眼界拓宽,对接全国需求进行系统规划”林涛说。现在,7.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建立起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区内建立原材料种植基地6万余亩,推动稳定解决就业500余人,带动贫困人口2400余人,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核桃是广元朝天的特色产品,和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一起并称为朝天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林涛围绕这五大产业做文章,通过构建电商体系、打造品牌化产业发展等方式,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联动推进消费扶贫新格局,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朝天区通过消费扶贫销售农特产品3446万余元,其中在东部地区销售农特产品1051万元,带动593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除此之外,在分析了朝天土壤、气候等要素之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浙江优势产业:草莓。
经过多方筹备,一个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资金入股方式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730万元,引进企业广元浙朝农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占地300余亩的草莓种植基地在朝天区中子镇应运而生。为保障草莓实现稳定收益,林涛还组织浙江援川技术人才开展草莓种护技术指导。
截至目前,草莓产业共带动全镇221户农户693人年人均增收7000余元,其中贫困户有302人,为全镇村集体经济创收13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做大做强示范基地,实现农旅文融合发展,到时候会给农户们带来更大的收益!”林涛信心满满地说。
助力脱贫路上无人掉队
两年多来,林涛把民生帮扶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来推进。在他的组织下,路桥区、朝天区携手实施“山海同行、千百惠民”社会扶贫工程,助力脱贫路上无人掉队。一场场助医、助学、助残、济困行动在朝天全面铺开、火热进行——
在“千万公益、百村协作”爱心帮扶行动中,通过慈善募捐、结对帮扶、爱心义卖等方式,现已募集社会帮扶资金(物资)1681万元。
在“千医轮训、百场义诊”爱心助医行动中,帮助朝天区培训应急救护师(员)100名、设立应急救护站5座,以路桥援川医疗帮扶小组为主体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活动100场次。
在“千人结对、百场送教”爱心助学行动中,帮扶10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成立“路桥区援朝星火名师工作室”,开展百场送教下乡活动。
在“千人亮晴、百人创业”爱心助残行动中,邀请路桥眼科专家赴朝天,帮助1000名急需手术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设立100万元的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大对残疾人创业的指导,帮助100名残疾人创业。
在“千岗惠民、百桥连心”爱心济困行动中,开发面向特殊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1000个,针对部分村组出行便桥缺少或简陋的问题,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设便民连心桥100座。
近几年,林涛发挥自身民主党派成员的优势,广泛动员民主党派特别是民建的力量参与朝天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通过村企结对、产业合作、劳务帮扶、以购代捐、爱心助困等活动,引进企业2家,结对贫困大学生34名,捐赠资金(物资)600余万元,浙江民建企业家商城也专门开辟了朝天扶贫专区,销售朝天特产。
这两年多时间的挂职,林涛在朝天留下的远不止这些。还有半年,林涛的挂职就要结束了,“这些年,总的说来,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虽然辛苦,但是相比起收获,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林涛说。这就是林涛,一位“山”“海”之间架桥者,在朝天的高山中大地上,用心书写着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
为了这个跨越,这两年多的时间中,林涛用脚丈量着土地和高山,用心体验着民情和民意,推动远隔千里的路桥和朝天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浙江经验、爱心和温情通过这座桥正源源不断地传递到朝天。
助推“最多跑一次”,架起“致富桥”
林涛到朝天挂职时,带来了浙江人耳熟能详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朝天区多次召开“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动员会,并组织相关部门先后7次赴路桥区考察学习,邀请路桥区行政服务中心5名业务骨干进驻朝天全程指导“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路桥区帮助朝天区进行顶层设计、传授改革方案。
在朝天区和路桥区共同努力下,现在的朝天区的政务服务环境已焕然一新:实行“一窗受理,分类审批、综合出件、免费邮递”运行模式,31个部门1081项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朝天区群众真正感受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新风气,由衷称赞。
在朝天区政府办公大楼边,有一个虽然不大,但经常很热闹的地方——路桥·朝天劳务协作工作站。每次经过这里的时候,林涛都会特别关注一下里面的情况。这个劳务协作站为路桥企业和朝天务工人员搭建起“绿色通道”,是一个集就业帮扶、权益保障、教育培训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劳务就业综合服务平台,更是一个有着亲情服务的平台。
每年路桥区企业的用工缺口将近4万,朝天有大量富余劳动力,每年劳务输出约7.3万人。开展路桥—朝天“劳务协作”是扶贫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要打造一个有温度的劳务协作站!”林涛在开始筹备建设协作站的时候就抱着这样的理念,在协作站运行的很多环节中,加入了很多温情元素,为赴路桥的务工人员提供“妈妈式”的服务:对用人单位,协作站建立日常巡视监察制度,加强工资支付监控,保障务工人员权益,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对赴路务工人员,开展免费岗前培训和技能培训,发放劳务协作便民卡,开展节日慰问,同时对他们家庭中的留守老人、儿童进行关怀。
通过这个平台,朝天务工者源源不断地到千里之外的路桥工作,在那里他们不但可以挣到远高于家乡的工资,有的还能享受到额外补贴,路桥也成了朝天贫困户的“致富桥”。
让贫困户在家门口脱贫
朝天农业作物多,品质优良、如果能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就可以将种植、加工、销售三产融合,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致富。打造东西部共建产业园的想法在林涛脑海中浮现并成熟。经林涛多方奔走和极力争取,一个由浙川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招商的路桥朝天共建产业园区终于在朝天区迅速建立起来,这也是台州援川建设的第一个产业园区。
“在这里,我们尝试打破常规,不再只以朝天一地的需求谋划建设,也不局限于浙江一地招商引资,而是把眼界拓宽,对接全国需求进行系统规划”林涛说。现在,7.4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已经建立起来,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区内建立原材料种植基地6万余亩,推动稳定解决就业500余人,带动贫困人口2400余人,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核桃是广元朝天的特色产品,和蔬菜、畜牧、食用菌、蚕桑一起并称为朝天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林涛围绕这五大产业做文章,通过构建电商体系、打造品牌化产业发展等方式,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联动推进消费扶贫新格局,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朝天区通过消费扶贫销售农特产品3446万余元,其中在东部地区销售农特产品1051万元,带动593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除此之外,在分析了朝天土壤、气候等要素之后,他将目光投向了浙江优势产业:草莓。
经过多方筹备,一个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资金入股方式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730万元,引进企业广元浙朝农业有限公司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占地300余亩的草莓种植基地在朝天区中子镇应运而生。为保障草莓实现稳定收益,林涛还组织浙江援川技术人才开展草莓种护技术指导。
截至目前,草莓产业共带动全镇221户农户693人年人均增收7000余元,其中贫困户有302人,为全镇村集体经济创收13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做大做强示范基地,实现农旅文融合发展,到时候会给农户们带来更大的收益!”林涛信心满满地说。
助力脱贫路上无人掉队
两年多来,林涛把民生帮扶作为重要工作内容来推进。在他的组织下,路桥区、朝天区携手实施“山海同行、千百惠民”社会扶贫工程,助力脱贫路上无人掉队。一场场助医、助学、助残、济困行动在朝天全面铺开、火热进行——
在“千万公益、百村协作”爱心帮扶行动中,通过慈善募捐、结对帮扶、爱心义卖等方式,现已募集社会帮扶资金(物资)1681万元。
在“千医轮训、百场义诊”爱心助医行动中,帮助朝天区培训应急救护师(员)100名、设立应急救护站5座,以路桥援川医疗帮扶小组为主体开展“组团式”医疗帮扶活动100场次。
在“千人结对、百场送教”爱心助学行动中,帮扶10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成立“路桥区援朝星火名师工作室”,开展百场送教下乡活动。
在“千人亮晴、百人创业”爱心助残行动中,邀请路桥眼科专家赴朝天,帮助1000名急需手术的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设立100万元的残疾人创业扶持资金,通过技能培训等方式加大对残疾人创业的指导,帮助100名残疾人创业。
在“千岗惠民、百桥连心”爱心济困行动中,开发面向特殊贫困户的公益性岗位1000个,针对部分村组出行便桥缺少或简陋的问题,投入资金1500万元,建设便民连心桥100座。
近几年,林涛发挥自身民主党派成员的优势,广泛动员民主党派特别是民建的力量参与朝天区的脱贫攻坚工作,通过村企结对、产业合作、劳务帮扶、以购代捐、爱心助困等活动,引进企业2家,结对贫困大学生34名,捐赠资金(物资)600余万元,浙江民建企业家商城也专门开辟了朝天扶贫专区,销售朝天特产。
这两年多时间的挂职,林涛在朝天留下的远不止这些。还有半年,林涛的挂职就要结束了,“这些年,总的说来,还是做了一些事情的。虽然辛苦,但是相比起收获,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林涛说。这就是林涛,一位“山”“海”之间架桥者,在朝天的高山中大地上,用心书写着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