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21年3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21年3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21年3期
争做新时代红船旁履职尽责的民建人
发布时间:2021-08-13 15:36:49
  |  
作者: 陈 俊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船从南湖起航,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航线。 

        1960年4月,民建嘉兴市委员会在红船旁成立,为嘉兴统战系统增添了一支朝气蓬勃的生力军。这也是嘉兴最早成立地方组织的民主党派。60多年来,在红船精神的引领下,嘉兴民建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探索之路、奋进之路、跨越之路。

           探索开拓之路 弘扬首创精神 

        嘉兴民建自成立以来,一代又一代会员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时代脉搏,热心民建事业,认真履行职责。 

        早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民建会员特别是工商业者自觉接受改造,率先实行公私合营,发挥示范效应。改革开放后,创办嘉兴第一个民办业余财经中学,为培养专业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嘉兴民建人,发扬民建先贤优良传统,在不同阶段均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21年出生的会员竺培农,经营造纸企业,抵制外纸倾销,支援抗战,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十年浩劫,曾被关进“牛棚”,反而激发了他一定要为社会做贡献的精神力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经常奔赴上海甚至国外,为百废待兴的浙江大地引进资金,积极宣传国家大好形势,促进各方的投资信心,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6年加入民建的老会员马庆发,见证了嘉兴民建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而他的身份也经历了数次转变,从旧中国时的摊贩,到新中国时期饮服公司的职员,再到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的人大代表。作为嘉兴市和浙江省人大代表,马老热衷于反映基层民生。小到填掉路旁的一个小河浜,大到特殊时期发生排队抢购粮油、迁建墓地等,他都认真对待,在政府与群众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有一段时间,粮油开放,很多人拿着票子怕买不到东西,到了晚上还排着队不肯离开,其中有些是回族群众。马老在回族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经过反复做思想工作,终于说服了排队的人群离开。 

        为了腾出时间做好少数民族群众工作,马老甚至不惜暂停自己的饮食店,马老说,做为民主党派人士,一定把中共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贯彻落实下去。 

        马老是一个热衷于学习的人。他常说,加入民建对他的思想改造帮助很大。抗战爆发,十多岁时失学,但是他善于学习新知识、新思想和新事物。他希望新会员始终保持学习本色,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多为社会服务,为群众服务。 

        民建老会员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崇高风范为年轻一代树立了榜样。民建前辈走过的光辉历程,也给后来者提供了不懈奋斗的动力源泉。

               紧跟时代步伐 弘扬奋斗精神 

        2019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嘉兴“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首位战略。嘉兴民建企业家们,沐浴着改革发展的春风,紧跟时代步伐,勇于探索创新,抢抓机遇,助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嘉善县是浙江全面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在嘉善县大云镇,处处散发出浪漫的气息。这个远近闻名的“花园式小镇”、“甜蜜小镇”,跟一位民建会员有着密切的联系,她就是浙江云澜湾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虹。 

        2008年,嘉善大云打出了杭嘉湖平原上的第一口温泉井。同一年,习近平同志来到嘉善大云,要求嘉善努力做好转变发展方式、主动接轨上海、统筹城乡发展三篇文章,开启了全面探路县域科学发展的新征程。张虹以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捕捉到新的发展机遇,从之前从事的住宅地产向旅游休闲产业转型,投资30多亿元,在嘉善大云打出了旅游+特色旅游产业相融合的理念,打造了一个集温泉养生、休闲度假、购物玩乐、商务会议为一体的一站式新型甜蜜度假胜地,担当起了当地转变发展方式、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作为嘉兴市人大代表,张虹还经常深入学校、乡村等地调研,撰写参政议政报告,先后提交了有关教育均衡、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提高水环境治理等多项提案,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虽然遭受疫情的重创,但是张虹却对文旅产业的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张虹希望通过与长三角城市紧密对接,努力推动在文旅、交通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与周边城市实现共赢。

                    投身社会服务 弘扬奉献精神 

        民建企业家们的担当精神还体现在社会服务的方方面面。近年来,会员们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号召,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向河北丰宁等地捐赠扶贫物资,为若尔盖等地捐资助学。会员李龙出资200万元设立“教育奖学基金”,出资10万元资助四川布拖县“公共厨房”项目建设。会员朱兴土与贵州25名学生结对,为他们提供为期10年的每人每年2000元助学金。 

        会员们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持之以恒打造了多个特色服务品牌。无论天多高、地多远,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嘉兴民建会员的身影。 

        民建会员、浙江毛源昌眼镜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言勇,早在2003年就组建了一支公益服务队,免费为市民提供验光和眼镜清洗等服务,2008年又加入嘉兴96345求助服务中心。2016年,成立浙江省毛源昌眼镜助学基金会,公益团队奔赴全省11个地市27所学校开展爱心活动,向4500多名学生提供服务并赠送眼镜。2018年,陈言勇响应中共嘉兴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三服务”活动号召,公益服务延伸到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并且向贫困家庭、失独老人等特殊群体赠送眼镜。2019年6月,为响应“东西扶贫”“山海协作”号召,陈言勇带领16名专业人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乘坐满载高科技验光仪器设备的大巴车,远赴2400公里外的若尔盖县,开展公益配镜活动。若尔盖之行共为当地19所学校2200多名师生免费现场配镜,向200名交警赠送了防紫外线太阳镜,向当地养老院及特困老人赠送了400副老花眼镜,总价值达120余万元。学生们戴上了新配的眼镜后兴奋的说“因为长期看书,眼睛变近视了,上课板书都看不清,戴上眼镜后感觉世界都变亮了”。公益行在当地产生巨大反响,藏族同胞献上洁白的哈达,由衷表达感激之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会员企业家们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捐款捐物。张虹通过大云镇慈善分会捐赠100万元,定向援助武汉疫情防控工作;朱兴土向湖北省荆州市捐款50万元;姚惟秉向海宁慈善基金会捐赠35万元;朱建华向嘉兴市红十字会捐款20万元……在抗击疫情战役中,企业家们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嘉兴是革命红船起航地,“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红船旁优秀的民建团队勇担社会重任、努力拼搏奋斗的精神动力和精神财富。嘉兴民建会员将践行初心使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职履责,助力嘉兴打造多党合作示范城市,助力嘉兴打造“重要窗口”中的最精彩板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作者系民建嘉兴工商联总支副主委、嘉兴广电集团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