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民建会员的教育情结
记龙游县总支会员张秀峰
发布时间:2009-12-14 16:56:18
|
作者: 陈建生
她是民建普通一员,是龙游三中一名普通教师,一直在教育一线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和她热爱的孩子们一起,脚踏实地工作、生活,无比充实,用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去看云卷云舒,去听花开花落,去想日月纵横……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平凡的人生。
从1995年走上工作岗位,她一直从事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并兼任班主任。在14年班主任工作中,张秀峰老师爱生如子,循循善诱,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赢得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她把青春、热情全部倾注到班主任这个岗位上。不分春夏秋冬、不分严寒酷暑,从没有懈怠过,也从未因家庭、孩子而连累工作。她连续10多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2003年———2005年及2007年都考核优秀,被评为2004年度县先进教师,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远程培训县级优秀学员、衢州市事业家庭兼顾型教师。一连串的荣誉,激励她一年又一年地挑起班主任这个重担。稚嫩的双肩,一方面要承载五、六十个孩子希望的重托;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妻子、媳妇和女儿,她在这个丈夫常年在外奔波劳碌的家庭中必须坚强地扛起更多的重任。
回望漫漫从教路,有辛酸,但她更多的是欣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她走上讲台,她就坚信,让爱扎根心田,将使从教之路走得坚实,走得坦然。
四面环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每天除了旁边砖瓦厂昼夜不息的拖拉机声,剩下的就是触目皆是的乱坟。晴天,砖瓦厂排出大量烟雾,扬起的沙尘漫天飞扬;雨天,那条黄泥路被来来往往的拖拉机搅成糊状,处处坑坑洼洼,稍有不慎便滑倒摔跤。这就是她毕业后任教了六年的乡下初中所处的环境,条件之差是城市学校难以想象的。
她忘不了:为了把当时她刚接手的慢班教出好成绩,她在钢板上刻呀刻,自己编写讲义;对每一位学生依照不同的程度利用放学后时间(当时没有住校生)补课,有时周六、周日还到他们家中帮助补课。虽然也遭到了有些并不支持孩子上学的家长的冷落。但冷落过后孩子的进步却为她赢得了家长的心,受到了学生的尊敬。
她也忘不了:腆着个大肚子,整条腿肿得如馒头,上下楼梯极不方便,还每天骑着单车,穿行在泥泞的黄泥路上,为的是在早自修前赶到学校管理班级,尽到一个班主任应尽的义务。
她更忘不了:没有月亮的晚上,四周只有令人毛骨悚然的不知什么动物的叫声,天生胆小的她还要和另外两个同事到村里动员辍学的同学返校上学,有时骑单车摔到田坑里,又爬起来继续上路。
那六年的生活呀,有苦也有乐。真的,她其实应该感谢这一段艰苦的磨练,它让她懂得了什么是生活,把她从一个小姑娘锻炼成一位当时在镇里甚至县里也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师。从镇里的每学期统考,县里的每年统考中,她看到了学生们的成绩名列前茅,也经历了她成长的旅程。这当中,她经历了结婚、生子这些烦琐的生活细节,但她始终把握住:学生是她的最爱,家庭是她的更爱。
她爱她的事业,但她也爱她的家庭。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天和分居两地的丈夫通话成了她的必修课。她时常鼓励丈夫,千万不要因为暂时在车间当工人,每月拿200元工资而放弃追求,就像她一开始教慢班一样,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丈夫也积极求上进,从一名车间工人成为科研骨干。有时闲聊时,丈夫经常会说,如果没有她,我现在可能还在车间里。
2001年她从乡下初中被选调到城里任教。面对新的生存环境,她给自己定了目标:一切从零开始,争取挤入年级前列。第七年的班主任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一方面是丈夫工作岗位的变化,他开始到更具挑战性的销售部门任职,一年365天出差天数竟有300天以上。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根本不可能帮她照顾孩子,时不时还要她上门看看他们,密切关注他们的健康,这是每次临出差前丈夫交给她的任务。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六年乡下初中任教的生活教会了她如何坚强。她始终微笑着面对困难和压力,坚强地挺了过来。
不是她特别坚强,常年都是让家里幼小的孩子每天早晨呵欠连天地跟着她在学生起床时到校,晚上往往是孩子一个人在寂静的办公室等她上完课、巡视完寝室再回家,精疲力竭的她还有一摊子的家务要干,心里的苦啊真是无处诉说!清晨正是孩子熟睡的时候,可当班主任的一份责任促使她必须叫醒美美睡着的孩子,当她用手拍拍孩子的脸蛋叫醒他,懂事的孩子就迅速起床、洗脸、刷牙。当踏入校园,好心的老师总心疼地问孩子怎么睡得醒呢,她的眼里总是泪水涟涟,可懂事的孩子只是笑笑,没有一句埋怨,每天清晨依然陪伴在她的身旁。孩子成了她有力的支撑,她更坚定了要当好一个班主任的信念。孩子的牺牲,也让她理解了丈夫常年累月的劳碌奔波,她知道他有他的追求,她想,她只有带好孩子,做好工作,照顾好老人,不让丈夫操心,才是最重要的。她这么想,平时也这么做了。在空闲时间带孩子到爷爷、奶奶家走走,与外公、外婆谈谈心,尽做晚辈的责任。她很庆幸,她生活在一个和睦和谐的家庭,特别是她有一个好丈夫,从他的身上汲取了对事业的执著与责任,他们相互切磋,相互鼓励,使她的从教生活愈加多姿多彩。
把爱心奉献给她的事业,她收获到了甘甜;把关切奉献给她的学生,她激情满怀。
她忘不了:一个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的孩子,居然也在她班上读了整整两年(后来因为学校搬迁没来就读)。每天她要像带幼儿园的孩子一样把他从妈妈手中搀到位置上,把凳子摆好让他坐下。轮到班级在楼上,还要亲自到楼梯口搀扶他进班。她用她的行动感染了她的学生,即使在大热天,这位学生口水吐得满地都是,臭气熏天,她和她的学生们都没有歧视他。
她也忘不了:通驷桥上她和学生并排走着,学生脸上充满了惘然,孩子也不知道她为何要带他到她家吃饭。要知道,这是一位家长都觉得无药可救的孩子,她抽中午空闲时间把他带到家里吃饭,用她家庭的力量让他知道过错,同时利用吃饭间隙,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劝导教育。一次两次三次……爱心终于感化了这位学生。
她更忘不了:2004年中考后,一位被龙游中学提前录取的学生却趴在桌上呜呜大哭,那哭声撕人心肺。她了解到,学生是因为要到龙中报到拿不出钱。她劝他不要哭,马上回家和丈夫商量,丈夫二话没说,当即从家里取出钱来让她帮学生交学费。后来这位学生的母亲专程登门道谢还钱。
如此的事例举不胜举。她关心她的学生,她也爱护她的家庭。她用她的温情滋润着她的家。虽然进城后每天的生活是劳累的,但看看帮助照顾儿子的父母更劳碌的身影,她知道不能再有抱怨,每天早上早早起来,把脏衣服洗掉,周六、周日上公婆家坐坐,顺便捎点水果什么的,跟他们聊聊,也是她忙完工作之后的“工作”。她知道:丈夫肩挑重担,每天的压力是很大的,作为妻子,她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减压,分担孝顺父母的责任。
时间流逝,在她每天的劳碌中,儿子也渐渐长大,成了一位懂事的孩子。她还是干着那从1995年就当上的班主任,丈夫呢,依旧继续着他那走天涯的销售行当。她曾不止一次对自己说:“一个女人家,又要做好妈妈、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还要当好班主任,真是太难了!”但是每天面对着那一群天真无邪、朝气蓬勃的孩子,她真是没有理由放弃。她知道:现在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比别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她不希望看到孩子们的堕落,叶XX、方XX这两位全校闻名的“大王”,她在他俩身上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以至于儿子总是问她:“妈妈,你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她觉得,在她眼里,每位学生都是那么优秀,叶XX同学体育好,跑步全校有名;方XX同学老练能干,办事能力强;即使像现在已经不读书的张XX同学,连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傻乎乎,读不进书,不愿给他读了。可她都觉得他也有善良的一面,喝喜酒还把喜糖省下来给老师吃,尽力劝说家长不要轻易放弃孩子。十几年如一日,对每一个学生不埋怨、不放弃,用更多的关切和热情换回学生们对她的真情。作为一名老师,做到这份上,应该知足了。
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同时,她没有忘记做好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媳妇、一位女儿的责任。丈夫事业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她经常腾出空余时间,一家三口到大自然中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让儿子讲讲学校的趣闻。星期天,遇到丈夫出差在外,她便带上儿子,逛逛街,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捎上几件新衣裳……
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去,从教的生活还在延续,她为她的事业、为她的家庭付出的一切都有了回报。
还记得2006年的腊月二十六,北京王府井大街。她永远也不能忘怀的日子。刺骨的寒风凛冽地刮着,她带领孩子们参加完清华冬令营准备返程,那天正好是情人节前夜,那些懂事的“小鬼”看着日夜为他们操劳的班主任,也不知是谁倡议的,竟然掏出了所剩不多的钱,每个孩子都买了玫瑰满大街找她,当她到达集合点,四十几个孩子全都簇拥过来,送上玫瑰。她怀抱着满满的一大束玫瑰,激动的泪溢满眼眶。孩子们看着她激动的样子,打趣地对她说,刚才他们买玫瑰的时候,街上的人们都用惊异的眼光看着他们。孩子们说,他们才不怕那些人怎么看呢,因为玫瑰是送给对他们最最有情的人,班主任就是他们的“情人”。她的眼眶再次湿润了,她把玫瑰带回了家乡,她知道,她带回的是孩子们一份浓浓的情,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呢。这一份回报,给了她事业上更多的动力。
她用大爱、关切投入班主任事业,同时也不懈地追求她的语文教学事业。所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列,许多学生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了作品。她也因此赢得了多次全国作文大奖赛、阅读比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时,她积极总结教学心得,撰写论文发表,获得全国、市、县级的奖励,并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
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她没有忘记她是一名民建会员。虽然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重负让她喘不过气来,但只要是会的事业需要,她总是义不容辞地挑起重任。不仅在历次的政协会议中积极撰写提案,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而且在每次统战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能积极参加,为民建争光。2004年在县各民主党派庆祝建国55周年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06年荣获各民主党派“八荣八耻”演讲比赛三等奖;参加民建衢州市委会庆祝民建成立60周年演讲、庆祝市第九次党代会胜利闭幕送文艺下乡演出,都赢得了市、县领导的好评。2006年被评为民建衢州市委会优秀会员。2007年被民建龙游县总支部评为优秀会员。
蓦然回首,弹指一挥间。十多年来,她付出了许多,也失去了很多,但她得到了更多,她在教育事业上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她在家庭中赢得了长辈及孩子很高的评价,她在民建支部中也得到了会员的认可,但她知道,她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陈建生)
从1995年走上工作岗位,她一直从事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并兼任班主任。在14年班主任工作中,张秀峰老师爱生如子,循循善诱,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始终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充分发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赢得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她把青春、热情全部倾注到班主任这个岗位上。不分春夏秋冬、不分严寒酷暑,从没有懈怠过,也从未因家庭、孩子而连累工作。她连续10多年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2003年———2005年及2007年都考核优秀,被评为2004年度县先进教师,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远程培训县级优秀学员、衢州市事业家庭兼顾型教师。一连串的荣誉,激励她一年又一年地挑起班主任这个重担。稚嫩的双肩,一方面要承载五、六十个孩子希望的重托;另一方面,作为母亲、妻子、媳妇和女儿,她在这个丈夫常年在外奔波劳碌的家庭中必须坚强地扛起更多的重任。
回望漫漫从教路,有辛酸,但她更多的是欣慰。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她走上讲台,她就坚信,让爱扎根心田,将使从教之路走得坚实,走得坦然。
四面环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每天除了旁边砖瓦厂昼夜不息的拖拉机声,剩下的就是触目皆是的乱坟。晴天,砖瓦厂排出大量烟雾,扬起的沙尘漫天飞扬;雨天,那条黄泥路被来来往往的拖拉机搅成糊状,处处坑坑洼洼,稍有不慎便滑倒摔跤。这就是她毕业后任教了六年的乡下初中所处的环境,条件之差是城市学校难以想象的。
她忘不了:为了把当时她刚接手的慢班教出好成绩,她在钢板上刻呀刻,自己编写讲义;对每一位学生依照不同的程度利用放学后时间(当时没有住校生)补课,有时周六、周日还到他们家中帮助补课。虽然也遭到了有些并不支持孩子上学的家长的冷落。但冷落过后孩子的进步却为她赢得了家长的心,受到了学生的尊敬。
她也忘不了:腆着个大肚子,整条腿肿得如馒头,上下楼梯极不方便,还每天骑着单车,穿行在泥泞的黄泥路上,为的是在早自修前赶到学校管理班级,尽到一个班主任应尽的义务。
她更忘不了:没有月亮的晚上,四周只有令人毛骨悚然的不知什么动物的叫声,天生胆小的她还要和另外两个同事到村里动员辍学的同学返校上学,有时骑单车摔到田坑里,又爬起来继续上路。
那六年的生活呀,有苦也有乐。真的,她其实应该感谢这一段艰苦的磨练,它让她懂得了什么是生活,把她从一个小姑娘锻炼成一位当时在镇里甚至县里也小有名气的语文教师。从镇里的每学期统考,县里的每年统考中,她看到了学生们的成绩名列前茅,也经历了她成长的旅程。这当中,她经历了结婚、生子这些烦琐的生活细节,但她始终把握住:学生是她的最爱,家庭是她的更爱。
她爱她的事业,但她也爱她的家庭。不管工作多么繁忙,每天和分居两地的丈夫通话成了她的必修课。她时常鼓励丈夫,千万不要因为暂时在车间当工人,每月拿200元工资而放弃追求,就像她一开始教慢班一样,努力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她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丈夫也积极求上进,从一名车间工人成为科研骨干。有时闲聊时,丈夫经常会说,如果没有她,我现在可能还在车间里。
2001年她从乡下初中被选调到城里任教。面对新的生存环境,她给自己定了目标:一切从零开始,争取挤入年级前列。第七年的班主任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一方面是丈夫工作岗位的变化,他开始到更具挑战性的销售部门任职,一年365天出差天数竟有300天以上。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嗷嗷待哺的孩子,体弱多病的公公婆婆根本不可能帮她照顾孩子,时不时还要她上门看看他们,密切关注他们的健康,这是每次临出差前丈夫交给她的任务。生活的压力可想而知,但六年乡下初中任教的生活教会了她如何坚强。她始终微笑着面对困难和压力,坚强地挺了过来。
不是她特别坚强,常年都是让家里幼小的孩子每天早晨呵欠连天地跟着她在学生起床时到校,晚上往往是孩子一个人在寂静的办公室等她上完课、巡视完寝室再回家,精疲力竭的她还有一摊子的家务要干,心里的苦啊真是无处诉说!清晨正是孩子熟睡的时候,可当班主任的一份责任促使她必须叫醒美美睡着的孩子,当她用手拍拍孩子的脸蛋叫醒他,懂事的孩子就迅速起床、洗脸、刷牙。当踏入校园,好心的老师总心疼地问孩子怎么睡得醒呢,她的眼里总是泪水涟涟,可懂事的孩子只是笑笑,没有一句埋怨,每天清晨依然陪伴在她的身旁。孩子成了她有力的支撑,她更坚定了要当好一个班主任的信念。孩子的牺牲,也让她理解了丈夫常年累月的劳碌奔波,她知道他有他的追求,她想,她只有带好孩子,做好工作,照顾好老人,不让丈夫操心,才是最重要的。她这么想,平时也这么做了。在空闲时间带孩子到爷爷、奶奶家走走,与外公、外婆谈谈心,尽做晚辈的责任。她很庆幸,她生活在一个和睦和谐的家庭,特别是她有一个好丈夫,从他的身上汲取了对事业的执著与责任,他们相互切磋,相互鼓励,使她的从教生活愈加多姿多彩。
把爱心奉献给她的事业,她收获到了甘甜;把关切奉献给她的学生,她激情满怀。
她忘不了:一个连回家的路都找不到的孩子,居然也在她班上读了整整两年(后来因为学校搬迁没来就读)。每天她要像带幼儿园的孩子一样把他从妈妈手中搀到位置上,把凳子摆好让他坐下。轮到班级在楼上,还要亲自到楼梯口搀扶他进班。她用她的行动感染了她的学生,即使在大热天,这位学生口水吐得满地都是,臭气熏天,她和她的学生们都没有歧视他。
她也忘不了:通驷桥上她和学生并排走着,学生脸上充满了惘然,孩子也不知道她为何要带他到她家吃饭。要知道,这是一位家长都觉得无药可救的孩子,她抽中午空闲时间把他带到家里吃饭,用她家庭的力量让他知道过错,同时利用吃饭间隙,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劝导教育。一次两次三次……爱心终于感化了这位学生。
她更忘不了:2004年中考后,一位被龙游中学提前录取的学生却趴在桌上呜呜大哭,那哭声撕人心肺。她了解到,学生是因为要到龙中报到拿不出钱。她劝他不要哭,马上回家和丈夫商量,丈夫二话没说,当即从家里取出钱来让她帮学生交学费。后来这位学生的母亲专程登门道谢还钱。
如此的事例举不胜举。她关心她的学生,她也爱护她的家庭。她用她的温情滋润着她的家。虽然进城后每天的生活是劳累的,但看看帮助照顾儿子的父母更劳碌的身影,她知道不能再有抱怨,每天早上早早起来,把脏衣服洗掉,周六、周日上公婆家坐坐,顺便捎点水果什么的,跟他们聊聊,也是她忙完工作之后的“工作”。她知道:丈夫肩挑重担,每天的压力是很大的,作为妻子,她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他减压,分担孝顺父母的责任。
时间流逝,在她每天的劳碌中,儿子也渐渐长大,成了一位懂事的孩子。她还是干着那从1995年就当上的班主任,丈夫呢,依旧继续着他那走天涯的销售行当。她曾不止一次对自己说:“一个女人家,又要做好妈妈、好女儿、好媳妇、好妻子,还要当好班主任,真是太难了!”但是每天面对着那一群天真无邪、朝气蓬勃的孩子,她真是没有理由放弃。她知道:现在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比别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她不希望看到孩子们的堕落,叶XX、方XX这两位全校闻名的“大王”,她在他俩身上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以至于儿子总是问她:“妈妈,你为什么对他们这么好?”她觉得,在她眼里,每位学生都是那么优秀,叶XX同学体育好,跑步全校有名;方XX同学老练能干,办事能力强;即使像现在已经不读书的张XX同学,连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傻乎乎,读不进书,不愿给他读了。可她都觉得他也有善良的一面,喝喜酒还把喜糖省下来给老师吃,尽力劝说家长不要轻易放弃孩子。十几年如一日,对每一个学生不埋怨、不放弃,用更多的关切和热情换回学生们对她的真情。作为一名老师,做到这份上,应该知足了。
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同时,她没有忘记做好一位母亲,一位妻子、一位媳妇、一位女儿的责任。丈夫事业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她经常腾出空余时间,一家三口到大自然中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让儿子讲讲学校的趣闻。星期天,遇到丈夫出差在外,她便带上儿子,逛逛街,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捎上几件新衣裳……
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过去,从教的生活还在延续,她为她的事业、为她的家庭付出的一切都有了回报。
还记得2006年的腊月二十六,北京王府井大街。她永远也不能忘怀的日子。刺骨的寒风凛冽地刮着,她带领孩子们参加完清华冬令营准备返程,那天正好是情人节前夜,那些懂事的“小鬼”看着日夜为他们操劳的班主任,也不知是谁倡议的,竟然掏出了所剩不多的钱,每个孩子都买了玫瑰满大街找她,当她到达集合点,四十几个孩子全都簇拥过来,送上玫瑰。她怀抱着满满的一大束玫瑰,激动的泪溢满眼眶。孩子们看着她激动的样子,打趣地对她说,刚才他们买玫瑰的时候,街上的人们都用惊异的眼光看着他们。孩子们说,他们才不怕那些人怎么看呢,因为玫瑰是送给对他们最最有情的人,班主任就是他们的“情人”。她的眼眶再次湿润了,她把玫瑰带回了家乡,她知道,她带回的是孩子们一份浓浓的情,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呢。这一份回报,给了她事业上更多的动力。
她用大爱、关切投入班主任事业,同时也不懈地追求她的语文教学事业。所任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列,许多学生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了作品。她也因此赢得了多次全国作文大奖赛、阅读比赛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同时,她积极总结教学心得,撰写论文发表,获得全国、市、县级的奖励,并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取得了优秀成绩。
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她没有忘记她是一名民建会员。虽然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重负让她喘不过气来,但只要是会的事业需要,她总是义不容辞地挑起重任。不仅在历次的政协会议中积极撰写提案,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而且在每次统战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均能积极参加,为民建争光。2004年在县各民主党派庆祝建国55周年演讲比赛中荣获二等奖;2006年荣获各民主党派“八荣八耻”演讲比赛三等奖;参加民建衢州市委会庆祝民建成立60周年演讲、庆祝市第九次党代会胜利闭幕送文艺下乡演出,都赢得了市、县领导的好评。2006年被评为民建衢州市委会优秀会员。2007年被民建龙游县总支部评为优秀会员。
蓦然回首,弹指一挥间。十多年来,她付出了许多,也失去了很多,但她得到了更多,她在教育事业上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她在家庭中赢得了长辈及孩子很高的评价,她在民建支部中也得到了会员的认可,但她知道,她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
(陈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