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片:杨不周,民建龙游县基层委六支部会员,衢州民建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正润窗饰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衢州市龙游县有这样一家企业,很多员工来自云贵川等贫困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员工占比高达46.4%。该企业被当地誉为“少数民族企业”。这家企业就是浙江正润窗饰有限公司。
杨不周是这家民族特色浓厚企业的领航人,在他的带领下,奏响民族团结与企业发展“双赢”乐章。
绘就民族团结“共富梦”
杨不周是浙江兰溪人,今年50岁。文质彬彬、儒雅随和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1996年,自上海电力大学自动控制系毕业后,杨不周进入浙江大昌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干就是十年。
为了更好地发展,2008年他前往广东创业。一次,到云贵川地区考察市场时,他发现当地边远地区还是比较贫困落后,特别是少数民族兄弟,因大山阻隔,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许多村民外出打工却找不到工作。开始时,几名合伙人提出捐款资助当地村民。但杨不周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何不在沿海地区创办一家工厂,引导他们走出大山,找到一份工作,学会一门技能,让他们凭借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
2010年,他四处寻找工厂场地时,龙游县政府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他当机立断在龙游小微创业园内租下了1500平方米的厂房,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创业时,只有二三十名员工,杨不周和员工们吃在一起,干在一起。随着企业的发展,现如今已经有338名员工,其中少数民族员工有157名,他们来自苗族、布依族、彝族、土家族、侗族等14个少数民族。
当杨不周意识到企业中的少数民族员工越来越多时,他开始思考如何带领少数民族员工一起实现“共富梦”。
作为企业领航人,他深知企业发展强劲,是员工进步的重要基石。但由于企业技术人员队伍缺乏,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缓慢,于是他四处寻求合作。民建衢州市委会主委蓝芝苇了解到该企业的情况后,立即牵线搭桥,帮助他和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团队进行校企合作。在和浙工大优化供给结构的过程中,杨不周深挖降成本潜力,抢抓市场机遇,创新驱动发展,在疫情影响之下,企业订单仍保持20%-30%的增长。
“我们企业少数民族特别多,大家来自云贵川等不同的地方,与汉族同胞一样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忙碌间隙,苗族员工吴述波自豪地告诉笔者,脸上写满对企业的信赖感与幸福感。
吴述波来自贵州黔东南,之前在老家,一家人每年的收入也就3、4万元,现如今一家人年收入达到近20万元。在龙游租房,每月700元的房租,企业给予300元补贴;他买了车,企业也给补贴。
像吴述波这样一家都在该企业工作的少数民族员工有很多。这些少数民族员工在龙游买车、买房,企业按照不同的补贴标准,帮他们解决首付难题,至今已经累计支出200余万元。
杨不周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培养少数民族技术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他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维护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企业生产规模及制造能力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他带领着少数民族员工一起走上“共富路”,绘就民族团结“共富梦”。
当好少数民族职工“贴心人”
“企业就像我们的家,各民族员工都是一家人,很温馨、很幸福!”每当员工说起在企业的感受,温馨、幸福是出现最多的字眼。
杨文焰,木工班班长,侗族,今年51岁,贵州省锦屏县人。2010年,在外出打工时,听朋友介绍说浙江龙游有一家“少数民族企业”对少数民族员工特别好,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辞掉了原单位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浙江龙游。
刚来龙游,他人生地不熟,普通话也讲不好,与工友沟通较为困难。杨不周亲自找其谈心,详细了解其家庭情况。在得知其老婆带两个孩子在家务农,还要照顾年迈的父母,家庭经济较为困难之后,杨不周找来同乡的年轻人教杨文焰普通话,另外还叫车间主任手把手地教他木工技术,并安排他赴广州、杭州等地参加培训学习,让他尽快地掌握生产技术。
两年后,杨文焰成为企业生产技术骨干,并当上了木工班的班长。工资收入从刚来时的每月4000多元提高到9000多元,年收入达到近13万元,是在老家的6倍多。2019年,他老婆的户口也从贵州锦屏迁到浙江龙游,也被安排到企业上班。在杨不周的帮助下,两个孩子也在龙游读书。老杨在龙游买了房子,还买了车。谈起到龙游幸福的生活,杨文焰十分深情地说,“十分感谢杨总给我们少数民族兄弟的关爱与帮助!他是我们少数民族员工的知心兄弟。”
像杨文焰这样的故事,在企业里还有很多很多。
员工不仅仅有旅游、过节礼包等丰富的福利,而且每年春节回家,企业还会报销车票,有的偏远地区还会安排专车接送,即使是需要跨越多个省份的贵州凯里、云南文山红河自治州等地,只要员工有需要,公司就会安排车辆。一项项暖心的举措让少数民族员工的心和企业紧紧相连。杨不周是少数民族职工的“贴心人”。
彰显民建会员“公益情”
“我们几个合伙人都是从底层一路摸爬滚打拼上来的,当遇到困难时,我们也曾受到他人的鼎力相助。所以我们很能理解遇上困难的人的难处。当他人遇到困难时,只要有需要,我们十分愿意出力。”说起做公益的初心,杨不周这样说道。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杨不周一方面做好企业内部的疫情防控,大量采购防疫物品发放给员工,做好厂房的消毒;另一方面又捐款3.8万元给红十字会,为疫情防控贡献民建人的一份力量。
他还积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他购买贫困地区河北丰宁的农副产品3万余元。这批农副产品全部用于企业食堂,不仅进行了消费扶贫,而且还让企业员工品尝到了不一样的地方特色农副产品。
杨不周的一位合伙人是退伍军人,在和合伙人的长期接触中,退伍军人身上拥有的信念坚定、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品质,让他对退伍军人这个群体肃然起敬。每年八一前夕,杨不周都会拿出2万余元,与合伙人一起参与当地人武部组织的慰问退伍老兵活动。
杨不周,彰显了民建会员的责任担当,奏响了民族团结与企业发展“双赢”乐章!
(作者毛朝阳系民建衢州市直三支部主委;姚磊系衢州市总工会新闻中心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