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09年3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09年3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09年3期
嘉兴市委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2009-12-21 15:43:00
  |  
作者: 顾文庆
    嘉兴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分别于2009年2月12日和11日相继召开。我会5位市人大代表和20位市政协委员及列席会议的同志,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参加“两会”。会前,代表委员深入调研,精心准备,会议期间,通过大会发言、提案、建议、小组讨论等形式围绕嘉兴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参政议政,认真履行职责。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市委会提交大会发言(团体提案)3件,即《对嘉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我市老品牌复兴的对策与建议》。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个人领衔提出提案共25件;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个人领衔提出建议共4件。周建勇代表提出的《关于稳步推进排污权交易工作的建议》被评为嘉兴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优秀建议,朱建强委员提出的《关于在全市推广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意见》、陆志芬委员等提出的《加大农村标准化学校创建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被评为嘉兴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优秀提案。
    陈俐委员代表市委会在政协大会上作题为《对嘉兴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的口头发言,认为嘉兴文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文化企业规模偏小,产业主体发育不足;二是要素市场的建设滞后,文化市场发育不全;三是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文化产品开发创新不足;四是文化产业融资体系不健全,结构失调、缺位和越位现象严重;五是文化产业配套政策未到位,体制改革待深化。
    陈俐委员就大力发展嘉兴文化产业提出4点对策建议: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首先,要解决精神状态问题。在思想上摒弃“守摊子”、“等靠要”、求稳怕乱、无所作为,有想法、没办法、少做法的状态。其次,要解决思维定式问题,不能只看到文化属性,看不到经济属性;只看到法规约束,看不到发展需要,不敢越雷池半步;只看到政府运作,看不到市场效益;只看到微观办文化,看不到宏观管文化。再次,要解决发展方向问题,善于面向世界,面向市场,面向现代化,做到文化经济化、产权多元化、经营民营化、管理企业化,努力把丰富的文化潜力转化为强大的竞争实力。
    2.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增强文化产业发展内在动力。一是进一步深化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二是制定和落实吸引文化投资的系列优惠措施;三是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建立公平严肃的法律环境;五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文化企业。
    3.突出重点、龙头带动,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及发展布局。第一,加大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有条件的要积极培育上市,促使其做大做强、寻求规模优势,同时向跨行业方向发展,推动形成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龙头集团”。第二,鼓励、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第三,以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基地为“龙头”带动各类文化产业发展。
    4.培养人才、培育品牌,提升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第一,树立人才是文化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和人力资本素质的能力导向理念。第二,探索复合型人才投资和配置的新机制。第三,大力优化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环境。第四,要依托底蕴深厚的江南文化,致力于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将丰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先发的文化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