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09年4期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2009年4期
我的位置:主页  > 2009年4期
从湖州民建机关变化看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
发布时间:2009-12-21 18:50:59
  |  
作者: 吴建英
    六十年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是沧海一粟,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极不平凡的60年。60年来,无论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民主政治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更是从遭受重创走向巩固和完善。我自1982年8月进入民建、工商联工作,亲身经历了湖州民建机关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引导下,从恢复组织活动到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对当时国内阶级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指出各民主党派已发展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各民主党派成员,搬走了压在他们身上的大石头,民主党派成员开始焕发生机,原先遭受“文革”破坏,完全停止活动的各级民主党派组织开始重建。湖州民建也跟各地民主党派一样,从1979年下半年起,开始了艰巨的恢复重建工作。 记得刚到湖州民建机关工作之时,由于历史的原因,民建与工商联一直以来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基本一致,所以两家合署办公,对外二块牌子、一套班子,领导交叉任职。当时除了工商联有3位专职干部外,各民主党派都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而在民建、工商联工作的主要是一些原工商业者民建会员,他们有的已经退休,有的还在单位上班,但他们都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无偿地为民建组织恢复重建积极努力工作。
    民建、工商联最初是租借房管处的房子办公,地点是在马军巷临河边的一条小巷中,当时叫工农路,办公室很小而且阴暗,后来在统战部的帮助下,民建、工商联办公地点从工农路136号搬到了少年路6号(现在的月河街8号),与市政协在一起,有了一间办公室。而其他的党派,那时还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所以也没有办公室,有时需要研究工作,他们会临时来政协办公楼会议室碰头开会。
    恢复活动初期,民主党派的主要工作在于抓紧时间恢复各自的组织系统。那时办公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专职干部,没有专项经费,没有现代化的办公设施,只有一部电话用于对外联系,也没有打字机,需要印发联系登记表、通知召开会议等,全凭手工一笔一划地刻写蜡纸,然后由工作人员开动“11号汽车”分头走访(因为大多数会员家里没有电话,联系还是以走访为主)。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完成了对会员的登记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成立4个学习小组,民建市委会开始了正常的组织活动。
    1982年,随着钮守章同志的调入,民建有了第一位专职领导人员,但工作仍与工商联合在一起,两家人工作不分彼此,积极开展咨询培训及协助党落实对原工商业者政策工作,对外统称“两会”。1984年,在市委统战部的关心、协调下,市委、市政府对工商联落实了房产政策。在原市工商联旧址上,由市政府拨款建造工商联办公大楼。1985年1月,700多平方米的工商联办公大楼落成,民建市委会与其他各党派一起,搬迁至马军巷狮象弄2号工商联办公大楼办公,坐在宽敞明亮的新大楼里,大家的心情格外舒畅,这时的民建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办公地点。
    1986年8月至12月,先后调入了2位干部。1988年8月,经市编委批准,市委会设立了组宣科,并又从工商联调入1名干部。这时“两会”的工作侧重点开始有所不同,民建作为一个参政党,更多地侧重于加强组织建设,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以及开展咨询培训工作。而工商联作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民间商会,更多地发挥其在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中的积极作用,因此原来与工商联合署办公,二块牌子、一套班子的情况已完全发生改变。特别是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颁发,使民主党派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中央14号文件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一个参加、四个参与”保证了各民主党派有效地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文件同时还对加强民主党派机关建设,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及干部的管理、任用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中央的文件犹如一道甘甜的雨露滋润着民主党派成员的心,也给了民主党派机关干部极大的鼓舞。
    1995年底,市政府为了进一步落实对市工商联的房产政策,在市政府东大院给民建市委会机关安排了4间办公用房,从此民建机关不仅拥有了宽敞的办公场所,而且第一次有了一间会议室,市委会举行会议、会员开展支部活动也有了固定的场所。同时市委会还购置了电脑,彻底淘汰了原先需要一字一字敲击的打字机,大大提高了编发文件、简讯等工作效率。为了方便工作,还由市财政部门给5 个党派共同配备了一辆公务用车。
    2001年9月,随着雄伟壮观的市政府行政中心的落成,市委会机关又随市政府一起搬迁至仁皇山行政中心大楼,并由市财政给每个党派配备了崭新的办公桌椅,机关环境优美,配套设施一应俱全。2005年后又由市财政给各民主党派机关配备了公务用车,从而大大方便了党派工作的开展。
    不仅在办公的硬件上民主党派机关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在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的调任、培养等方面,更是与以前有了天壤之别。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实施,民主党派机关干部与党政部门的干部一样明确为公务员身份,具有了更大的平等性。进入党派机关也必须参加统一的公务员招录考试,不仅保障了党派机关干部进入的渠道,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民主党派机关干部的素质。同时,完善的挂职、下派、轮训等后续培养途径,为提高民主党派机关干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保障了民主党派机关为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服务的能力。
    总之,如今的民主党派机关,无论是办公条件的硬件设施,还是干部队伍素质的软件建设,都已较恢复活动初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一切都缘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60年来的不断巩固和完善,从中也折射出60年来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系湖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