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显活力 发挥优势履职能
何可成代表杭州市余杭区支部在民建中央(南片)基层组织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09-12-21 19:02:06
|
作者:
基层支部如何建设,直接关系到参政党各项任务的完成和作用的发挥。民建杭州市余杭区支部成立于1989年2月,目前有会员48人,其中区政协委员12人,区政协常委2人,区人大代表3人,区人大常委1人;杭州市人大代表2人,省政协委员1人。支部下设组(专委会)4个,即:经济研究组、社会服务组、企业家组和联谊组。近年来,在中共余杭区委和民建杭州市委会的领导下,在区委统战部的支持关怀下,支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年至2008年连续被省、市委会评为先进支部,2000年、2005年连续两次获得民建全国先进支部。现将2004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1.围绕余杭区重大问题开展政治协商。支部每年参加中共余杭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座谈会、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等,2004年以来共有30余次,并认真做好会前的调研工作,坦诚建言,提高协商的质量。如2006年初,中共区委书记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区“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支部在会上提出20余条修改建议,均被吸收到“十一五”规划中去。2008年,区政府召开临平副城中央商务区设计方案座谈会,支部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同年,支部开展解放思想大行动,组织会员参加区委区政府金点子论坛,有五篇调研文章参加演讲,获得区四套班子领导的好评。2009年,支部提出“关于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准备出台若干规范意见。面对金融危机,支部一位企业家会员建议政府进一步帮扶外贸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得到了区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2.通过“两会”渠道履行参政党职能。五年来,会员中的市、区人大代表,共提交议案、建议60余件,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仅2009年,担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的会员何可成、沈建华、祝维德就提交议案、建议14件,并多次被评为市、区人大代表积极分子。特别是担任区人大常委和市人大代表小组组长的会员,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活动,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对“一府两院”的民主监督,树立了民建会员的形象。
会员中的政协委员,五年来积极献计献策,提交政协大会发言、提案和社情民意达60余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如2007年,支部在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作了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余杭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会发言,所提建议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列为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区委区政府不久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专门出台了13条鼓励自主创新政策意见,落实科技经费5000余万元。此外,支部的区政协委员提交的多个提案被评为区政协优秀提案和主席督办重点提案,被区政协评为“双好”委员和政协信息工作积极分子达10余人次。支部还十分重视人大政协换届时,民建会员的政治安排工作,适时多次上门同统战部、政协、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沟通,争取多给予会员安排,这项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为支部参政议政创造了良好条件。
3.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支部积极参与区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执法、效能建设检查、专项民主监督等活动。2003年至今,支部一直与余杭质监分局开展对口交流民主监督活动,并在民建杭州市委会和中共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对基层支部民主监督工作开展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引起了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收到了一定效果,《杭州日报》、《今日余杭》专门给予报道。
4.围绕我区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2005年,与各党派一起对循环经济课题进行深入调研,走访了区内28家企业,收集整理了28家发展循环经济有成效企业的实例,印发了《余杭循环经济实践与思考》一书,区委书记为该书作序。该书中的观点和建议已吸收到区“十一五”规划中。2006年,在统战部牵头下,各民主党派支部联合开展《建设创新型余杭对策研究》课题调研,三位会员担任三个调研组组长,并荣获2006年区党政机关优秀论文一等奖。2007年,支部完成《余杭区水环境研究》调研课题,并列入区科技局软课题,争取项目经费2万元,区委书记给予重要批示,有关部门积极采纳,同时,获得民建市委会参政议政一等奖。2008年,支部针对全区金属制品行业占全区经济比重超过家纺行业,且发展步履维艰的现状,选择了《我区金属制品行业发展现状的思考》这一调研课题,建立调研组,走访了有关部门、企业,召开座谈会,发放抽样调查表,争取在区科技局立项,调研报告已全文刊登在区政协主办的2009年第二期《政协信息专报》上。
5.加强信息工作,切实反映社情民意。支部对每位会员明确提出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有价值的社情民意的要求。如支部中一位84岁老会员,每年提交有价值的社情民意10余份,且调研和撰写信息所需的拍照、复印、交通费等都是自费的。
二、切实加强支部自身建设
1.支部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提倡奉献精神,树立服务会员观念。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合作,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确定支部活动内容,坚持做到“三有”和“三多”。“三有”即事先有计划、执行有措施、年终有总结;“三多”即大事多请示、遇事多商量、形式多样化。支部组织生活经常化和制度化,每个季度支部集中过组织生活,出席率达95%以上。在组织生活中会员们互相交流思想、交流工作、交流感情、交流经验,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会员们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共同进步。他们感到支部有大家庭的温暖,支部是团结互助的集体。
2.适应新形势要求,创新工作机制。结合余杭区实际和会员资源的现状,对支部原按区域设置的临平、塘栖、余杭、良渚四组进行了调整、重组。新设置经济研究组、社会服务组、企业家组、联谊组四个组,各组的正副组长分别由支委和骨干担任,对外联系工作称“专委会”。支部制定各组工作简则、工作计划,经常研究、布置和检查各组的工作并抓好落实。并根据各组具有分散性、兼职性的特点,建立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互相交流、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支部充分做好指导、协调、服务工作,参与各组大的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经济保障。
3.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会员素质。首先,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如邀请区委党校校长给会员上课、请民建杭州市委会主委陈小平等领导主讲中央两个五号文件和贯彻全国统战会议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今年,在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开展“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和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会员参加统战知识竞赛活动,参加民主党派学习班。今年还开展“我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献一策”活动,已收到20多条有一定质量的建议。三是加强宣传工作,积极组织会员向省市民建刊物、区政协刊物、区城乡导报等有关媒体提供稿件及信息。四是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会员的参政议政水平。在会员中开展有关如何撰写议案、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的培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五是组织全体会员赴外地参观考察,丰富会员生活,增强了凝聚力。六是开展横向交流活动,与各地民建和兄弟党派进行交流。2007和2008年,支部两次在省市民建工作会议上介绍交流支部工作经验。
4.努力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按照会章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在发展中采取先交朋友的方式,主动邀请拟发展对象参加会的活动,每半年听取一次思想汇报,以逐步增进了解,进行综合考察,同时主动争取统战部和各级党组织的支持。新发展的会员都年富力强,文化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为我会增添了新鲜血液。目前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2人,中高级职称39人,企业家11人,平均年龄44.7岁,改善了支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支部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三、扶贫帮困,引导会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2006年,在区委统战部白美玉部长带领下,支部各会员企业赴西部山区进行服务结对,为鸬鸟镇仙佰坑村修路捐款3万元。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支部立即向会员发出捐款号召,据统计,支部会员和会员企业捐款150余万元。会员企业家陆铜华、沈建华和江道剑被评为民建浙江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来支部会员和会员企业为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300万元,树立了民建会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全力做好为会员企业服务工作
支部始终把为会员企业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在税收、法律、技术监督、环保、融资等方面提供服务,如为会员企业解决用电困难;落实工业园区土地;帮助协调企业项目开工、规划审批等。有求必应,尽力而为,为会员企业做好融资、维权等工作。2008年,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遇到前所未有困难的背景下,支部为企业缝制“过冬”的棉袄,响应民建市委会的号召,上下联动,开展为会员企业服务月活动。2009年,支部继续联系有关部门,多次走访会员企业,提振企业信心,配合区政协开好“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建言会”。
(何可成系余杭区支部主任、区工商联副会长)
一、不断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
1.围绕余杭区重大问题开展政治协商。支部每年参加中共余杭区委、区政府召开的座谈会、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等,2004年以来共有30余次,并认真做好会前的调研工作,坦诚建言,提高协商的质量。如2006年初,中共区委书记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区“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支部在会上提出20余条修改建议,均被吸收到“十一五”规划中去。2008年,区政府召开临平副城中央商务区设计方案座谈会,支部提出的建议被采纳。同年,支部开展解放思想大行动,组织会员参加区委区政府金点子论坛,有五篇调研文章参加演讲,获得区四套班子领导的好评。2009年,支部提出“关于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目前正准备出台若干规范意见。面对金融危机,支部一位企业家会员建议政府进一步帮扶外贸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得到了区委领导的高度重视。
2.通过“两会”渠道履行参政党职能。五年来,会员中的市、区人大代表,共提交议案、建议60余件,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仅2009年,担任市、区两级人大代表的会员何可成、沈建华、祝维德就提交议案、建议14件,并多次被评为市、区人大代表积极分子。特别是担任区人大常委和市人大代表小组组长的会员,积极参加和组织各项活动,认真履行职责,做好对“一府两院”的民主监督,树立了民建会员的形象。
会员中的政协委员,五年来积极献计献策,提交政协大会发言、提案和社情民意达60余件,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如2007年,支部在区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作了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余杭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会发言,所提建议引起了强烈反响,被列为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区委区政府不久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专门出台了13条鼓励自主创新政策意见,落实科技经费5000余万元。此外,支部的区政协委员提交的多个提案被评为区政协优秀提案和主席督办重点提案,被区政协评为“双好”委员和政协信息工作积极分子达10余人次。支部还十分重视人大政协换届时,民建会员的政治安排工作,适时多次上门同统战部、政协、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沟通,争取多给予会员安排,这项工作取得较好效果,为支部参政议政创造了良好条件。
3.积极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支部积极参与区党风廉政建设、行政执法、效能建设检查、专项民主监督等活动。2003年至今,支部一直与余杭质监分局开展对口交流民主监督活动,并在民建杭州市委会和中共区委统战部的支持下,对基层支部民主监督工作开展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引起了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收到了一定效果,《杭州日报》、《今日余杭》专门给予报道。
4.围绕我区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2005年,与各党派一起对循环经济课题进行深入调研,走访了区内28家企业,收集整理了28家发展循环经济有成效企业的实例,印发了《余杭循环经济实践与思考》一书,区委书记为该书作序。该书中的观点和建议已吸收到区“十一五”规划中。2006年,在统战部牵头下,各民主党派支部联合开展《建设创新型余杭对策研究》课题调研,三位会员担任三个调研组组长,并荣获2006年区党政机关优秀论文一等奖。2007年,支部完成《余杭区水环境研究》调研课题,并列入区科技局软课题,争取项目经费2万元,区委书记给予重要批示,有关部门积极采纳,同时,获得民建市委会参政议政一等奖。2008年,支部针对全区金属制品行业占全区经济比重超过家纺行业,且发展步履维艰的现状,选择了《我区金属制品行业发展现状的思考》这一调研课题,建立调研组,走访了有关部门、企业,召开座谈会,发放抽样调查表,争取在区科技局立项,调研报告已全文刊登在区政协主办的2009年第二期《政协信息专报》上。
5.加强信息工作,切实反映社情民意。支部对每位会员明确提出每年至少提交一份有价值的社情民意的要求。如支部中一位84岁老会员,每年提交有价值的社情民意10余份,且调研和撰写信息所需的拍照、复印、交通费等都是自费的。
二、切实加强支部自身建设
1.支部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提倡奉献精神,树立服务会员观念。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合作,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确定支部活动内容,坚持做到“三有”和“三多”。“三有”即事先有计划、执行有措施、年终有总结;“三多”即大事多请示、遇事多商量、形式多样化。支部组织生活经常化和制度化,每个季度支部集中过组织生活,出席率达95%以上。在组织生活中会员们互相交流思想、交流工作、交流感情、交流经验,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会员们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共同进步。他们感到支部有大家庭的温暖,支部是团结互助的集体。
2.适应新形势要求,创新工作机制。结合余杭区实际和会员资源的现状,对支部原按区域设置的临平、塘栖、余杭、良渚四组进行了调整、重组。新设置经济研究组、社会服务组、企业家组、联谊组四个组,各组的正副组长分别由支委和骨干担任,对外联系工作称“专委会”。支部制定各组工作简则、工作计划,经常研究、布置和检查各组的工作并抓好落实。并根据各组具有分散性、兼职性的特点,建立有统有分、统分结合、互相交流、不断完善的工作机制。支部充分做好指导、协调、服务工作,参与各组大的活动,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和经济保障。
3.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会员素质。首先,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中共中央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如邀请区委党校校长给会员上课、请民建杭州市委会主委陈小平等领导主讲中央两个五号文件和贯彻全国统战会议精神专题辅导报告。今年,在会员中开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开展“三增强、四热爱”教育活动和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组织会员参加统战知识竞赛活动,参加民主党派学习班。今年还开展“我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献一策”活动,已收到20多条有一定质量的建议。三是加强宣传工作,积极组织会员向省市民建刊物、区政协刊物、区城乡导报等有关媒体提供稿件及信息。四是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会员的参政议政水平。在会员中开展有关如何撰写议案、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的培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五是组织全体会员赴外地参观考察,丰富会员生活,增强了凝聚力。六是开展横向交流活动,与各地民建和兄弟党派进行交流。2007和2008年,支部两次在省市民建工作会议上介绍交流支部工作经验。
4.努力加强会员队伍建设。按照会章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在发展中采取先交朋友的方式,主动邀请拟发展对象参加会的活动,每半年听取一次思想汇报,以逐步增进了解,进行综合考察,同时主动争取统战部和各级党组织的支持。新发展的会员都年富力强,文化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为我会增添了新鲜血液。目前会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42人,中高级职称39人,企业家11人,平均年龄44.7岁,改善了支部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支部的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三、扶贫帮困,引导会员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2006年,在区委统战部白美玉部长带领下,支部各会员企业赴西部山区进行服务结对,为鸬鸟镇仙佰坑村修路捐款3万元。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支部立即向会员发出捐款号召,据统计,支部会员和会员企业捐款150余万元。会员企业家陆铜华、沈建华和江道剑被评为民建浙江省抗震救灾先进个人。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来支部会员和会员企业为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近300万元,树立了民建会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全力做好为会员企业服务工作
支部始终把为会员企业服务放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在税收、法律、技术监督、环保、融资等方面提供服务,如为会员企业解决用电困难;落实工业园区土地;帮助协调企业项目开工、规划审批等。有求必应,尽力而为,为会员企业做好融资、维权等工作。2008年,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企业遇到前所未有困难的背景下,支部为企业缝制“过冬”的棉袄,响应民建市委会的号召,上下联动,开展为会员企业服务月活动。2009年,支部继续联系有关部门,多次走访会员企业,提振企业信心,配合区政协开好“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建言会”。
(何可成系余杭区支部主任、区工商联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