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先做人
记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蒋文标
发布时间:2009-12-21 19:04:26
|
作者: 毛朝阳 王和光 郑锐
艰苦创业
今年44岁的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文标,看上去是那么的斯文,衣着打扮、言谈举止是那么的朴实,完全看不出他是位拥有亿元资产、叱咤市场风云的商场大老板。
“创业是艰苦的,而且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面对记者的采访,平时不善言辞的蒋文标讲的最多的就是“艰苦创业”这个词。
1988年4月,23岁的蒋文标从浙江省兰溪市广电系统辞职下海来到衢州经商。当时,他从亲戚朋友处借来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租房子进货后,资金所剩无几。他租住的地方是又脏又潮湿的一间地下仓库。里间,夫妻俩睡觉;外间,几个小徒弟睡。但最大的困难是缺资金。到外地进货时,为了节省钱,夫妻俩舍不得坐客车,而是随车坐在货厢里。夏天,又闷又热;冬天就更惨了,随着列车快速行驶,刺骨的寒风灌进车厢,夫妻俩被冻得直打哆嗦。经常是又冷又饿,半夜三更,火车到达目的地,夫妻俩到小店里吃一碗面条,才缓过神来。
为了节省开支,妻子施芹坐月子时没请保姆,生小孩一个星期不到就站柜台。她既当妈又当营业员,空的时候还要拖着小孩帮着丈夫修理电器。
蒋文标自己艰苦创业就不必说,令他愧疚和感动的是妻子施芹和他一起艰苦创业的情景。那时候交通没现在方便,每次她帮蒋文标到广州进货,火车上旅客拥挤,她起码要在火车上站20多个小时才能找到座位。有时困得实在不行,她就和其他男人家一样,用旧报纸铺一下,睡到座位底下。到了广州,其他女同胞忙着逛商场,买时装,买金首饰等,但施芹到广州30多次,却从来没有进过一次时装店。
难能可贵的是,蒋文标艰苦创业的作风一直保留至今。一条洗脸毛巾用两年后作浴巾,浴巾再用两年作抹脚布。一双皮鞋鞋底和鞋跟要换好几次,鞋子实在磨损得太厉害了,才买新的。
值得庆幸的是,儿子也受到了父辈艰苦创业精神耳濡目染。在儿子读初一时,蒋文标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到高二时,自行车因磨损严重,时修时坏。蒋文标提出买一辆新的,但他儿子不肯,仍坚持用这辆自行车读完高中,直到上大学。
与自己甘于艰苦相反,夫妻俩对员工是那样的慷慨。每年尽可能为员工增加工资和福利。2008年还为三位特别优秀的员工各奖励一辆轿车。
诚信创业
蒋文标深知,诚信是为人之道,同样,诚信也是企业生存立命之本。他经常说:“诚信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普农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诚信价值发现的发展史。”
首先,蒋文标十分注重对员工开展诚信教育。俗话说,商场如战场,道出了商场上的竞争激烈程度。但作为老总,蒋文标时时告诫员工:我们自己要有职业道德,要老老实实做人,创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广告宣传中不能贬低对手来抬高自己,不打“价格战”,不搞恶意竞争。在廉洁自律方面,蒋文标还以身作则:不接受厂家和业务员的馈赠、不接受下属员工的请客送礼。公司还明文规定管理人员不得接受厂方或下属的请客。公司不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学习诚信经营方面知识,举办税法讲座,除公司应交税金外,蒋文标还带头主动上交个人所得税,管理人员纷纷效仿,此举得到了税务部门的一致称赞。
其次是对消费者讲诚信。公司在同行中率先打出“打造诚信衢州,从我普农做起”的口号。同时承诺:不售假冒伪劣商品、明码标价、不做虚假广告,实事求是,坚持反对以“全市最低价”,“一元价”等璩头欺骗、误导消费者。售出家电在一个月内发现有质量问题,可以调换新机;当天买的家电必须当天送到。空调旺季,甚至推出“空调当天修不好,请您住宾馆”的承诺。
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也是蒋文标“诚信”之道。2003年,蒋文标取消当时很多企业流行的员工交纳“保证金”制度,全面清退了前几年员工交纳的“保证金”,此举得到了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蒋文标说,光靠千把元“保证金”保证不了什么,也留不住人,只有留住员工的心,员工队伍才能稳定,人才才不会外流,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此,蒋文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性化举措: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员工生日送蛋糕;建造36套员工公寓;还办起食堂,为员工免费提供工作餐;每年为员工定做工作服;每当有员工生病住院或遇到困难时,蒋文标都会亲自或派代表去探望、慰问,有时还慷慨解囊资助员工。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凝聚力,营造了快乐、健康、温馨的工作环境,员工队伍也非常稳定。在普农,工龄在10年以上的老员工已比比皆是。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有一次,市有关部门组织企业老总出国考察。两周时间,蒋文标没接过公司一次电话。而其它企业老总却电话不断。同行觉得很奇怪,蒋文标说,“我出国前已充分授权给公司管理人员了。老总也要对员工讲诚信,只有充分信任员工,才能激发员工的创业创新激情,让全体员工享受到企业成功带来的成果。”
心系公益事业 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企业老总,蒋文标头上的“光环”众多:“全国先进青年个体劳动者”、“浙江省优秀私营企业家”、“省政协委员”、“衢州市人大常委”、“衢州市劳动模范”、“衢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衢州市儒商研究会副会长”……面对众多的荣誉和头衔,蒋文标并不因此而陶醉,总是保持低调的作风,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从不炫耀自己,哗众取宠。
蒋文标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心系社会公益事业。1997年以来,蒋文标先后向防洪工程、希望工程、残联、驻衢官兵、特困职工捐款捐物达100多万元,还先后出资10多万元举办了全市性的“普农杯”家电维修大比武、消法知识大奖赛、集体婚礼、职工歌手大赛。2004年,蒋文标又向衢州市慈善总会留本捐息100万元。为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给古城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从2001年起,蒋文标已耗资20多万元,先后制作了大型彩车、元宵彩灯供市民观赏。由于对慈善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荣获首届“浙江慈善奖”(机构奖),蒋文标获浙江省第二届“十大慈善之星”入围奖。
在蒋文标的眼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家必须肩负的。作为一名市人大常委和民建会员,蒋文标还心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注并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衢州柑橘的严重滞销。蒋文标以高于市场价格两倍的价格收购了10万斤柑橘,将它们包装好后,免费分发给在衢的外来务工者,“普农爱心桔”赢得了民心。而恰是在2008年,普农在金融危机下,销售额增加了近2000万元,市场份额增加了5%。蒋文标说,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真正做久做强。
靠着借来的2万元资金,只身来到衢州,从原来只有20平方米的小店铺一直做到拥有多家商场的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面对如此的蜕变,蒋文标的感悟是:要经好商先要做好人。
2009年7月3日,蒋文标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被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份荣誉,是对蒋文标“做生意先做人”理念的最好褒奖。
今年44岁的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文标,看上去是那么的斯文,衣着打扮、言谈举止是那么的朴实,完全看不出他是位拥有亿元资产、叱咤市场风云的商场大老板。
“创业是艰苦的,而且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面对记者的采访,平时不善言辞的蒋文标讲的最多的就是“艰苦创业”这个词。
1988年4月,23岁的蒋文标从浙江省兰溪市广电系统辞职下海来到衢州经商。当时,他从亲戚朋友处借来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租房子进货后,资金所剩无几。他租住的地方是又脏又潮湿的一间地下仓库。里间,夫妻俩睡觉;外间,几个小徒弟睡。但最大的困难是缺资金。到外地进货时,为了节省钱,夫妻俩舍不得坐客车,而是随车坐在货厢里。夏天,又闷又热;冬天就更惨了,随着列车快速行驶,刺骨的寒风灌进车厢,夫妻俩被冻得直打哆嗦。经常是又冷又饿,半夜三更,火车到达目的地,夫妻俩到小店里吃一碗面条,才缓过神来。
为了节省开支,妻子施芹坐月子时没请保姆,生小孩一个星期不到就站柜台。她既当妈又当营业员,空的时候还要拖着小孩帮着丈夫修理电器。
蒋文标自己艰苦创业就不必说,令他愧疚和感动的是妻子施芹和他一起艰苦创业的情景。那时候交通没现在方便,每次她帮蒋文标到广州进货,火车上旅客拥挤,她起码要在火车上站20多个小时才能找到座位。有时困得实在不行,她就和其他男人家一样,用旧报纸铺一下,睡到座位底下。到了广州,其他女同胞忙着逛商场,买时装,买金首饰等,但施芹到广州30多次,却从来没有进过一次时装店。
难能可贵的是,蒋文标艰苦创业的作风一直保留至今。一条洗脸毛巾用两年后作浴巾,浴巾再用两年作抹脚布。一双皮鞋鞋底和鞋跟要换好几次,鞋子实在磨损得太厉害了,才买新的。
值得庆幸的是,儿子也受到了父辈艰苦创业精神耳濡目染。在儿子读初一时,蒋文标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到高二时,自行车因磨损严重,时修时坏。蒋文标提出买一辆新的,但他儿子不肯,仍坚持用这辆自行车读完高中,直到上大学。
与自己甘于艰苦相反,夫妻俩对员工是那样的慷慨。每年尽可能为员工增加工资和福利。2008年还为三位特别优秀的员工各奖励一辆轿车。
诚信创业
蒋文标深知,诚信是为人之道,同样,诚信也是企业生存立命之本。他经常说:“诚信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普农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诚信价值发现的发展史。”
首先,蒋文标十分注重对员工开展诚信教育。俗话说,商场如战场,道出了商场上的竞争激烈程度。但作为老总,蒋文标时时告诫员工:我们自己要有职业道德,要老老实实做人,创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广告宣传中不能贬低对手来抬高自己,不打“价格战”,不搞恶意竞争。在廉洁自律方面,蒋文标还以身作则:不接受厂家和业务员的馈赠、不接受下属员工的请客送礼。公司还明文规定管理人员不得接受厂方或下属的请客。公司不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学习诚信经营方面知识,举办税法讲座,除公司应交税金外,蒋文标还带头主动上交个人所得税,管理人员纷纷效仿,此举得到了税务部门的一致称赞。
其次是对消费者讲诚信。公司在同行中率先打出“打造诚信衢州,从我普农做起”的口号。同时承诺:不售假冒伪劣商品、明码标价、不做虚假广告,实事求是,坚持反对以“全市最低价”,“一元价”等璩头欺骗、误导消费者。售出家电在一个月内发现有质量问题,可以调换新机;当天买的家电必须当天送到。空调旺季,甚至推出“空调当天修不好,请您住宾馆”的承诺。
对员工实行人性化管理,也是蒋文标“诚信”之道。2003年,蒋文标取消当时很多企业流行的员工交纳“保证金”制度,全面清退了前几年员工交纳的“保证金”,此举得到了广大员工的一致好评。蒋文标说,光靠千把元“保证金”保证不了什么,也留不住人,只有留住员工的心,员工队伍才能稳定,人才才不会外流,企业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此,蒋文标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性化举措:为员工办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员工生日送蛋糕;建造36套员工公寓;还办起食堂,为员工免费提供工作餐;每年为员工定做工作服;每当有员工生病住院或遇到困难时,蒋文标都会亲自或派代表去探望、慰问,有时还慷慨解囊资助员工。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凝聚力,营造了快乐、健康、温馨的工作环境,员工队伍也非常稳定。在普农,工龄在10年以上的老员工已比比皆是。
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有一次,市有关部门组织企业老总出国考察。两周时间,蒋文标没接过公司一次电话。而其它企业老总却电话不断。同行觉得很奇怪,蒋文标说,“我出国前已充分授权给公司管理人员了。老总也要对员工讲诚信,只有充分信任员工,才能激发员工的创业创新激情,让全体员工享受到企业成功带来的成果。”
心系公益事业 承担社会责任
作为企业老总,蒋文标头上的“光环”众多:“全国先进青年个体劳动者”、“浙江省优秀私营企业家”、“省政协委员”、“衢州市人大常委”、“衢州市劳动模范”、“衢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衢州市儒商研究会副会长”……面对众多的荣誉和头衔,蒋文标并不因此而陶醉,总是保持低调的作风,很少在媒体上露面,从不炫耀自己,哗众取宠。
蒋文标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心系社会公益事业。1997年以来,蒋文标先后向防洪工程、希望工程、残联、驻衢官兵、特困职工捐款捐物达100多万元,还先后出资10多万元举办了全市性的“普农杯”家电维修大比武、消法知识大奖赛、集体婚礼、职工歌手大赛。2004年,蒋文标又向衢州市慈善总会留本捐息100万元。为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给古城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从2001年起,蒋文标已耗资20多万元,先后制作了大型彩车、元宵彩灯供市民观赏。由于对慈善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荣获首届“浙江慈善奖”(机构奖),蒋文标获浙江省第二届“十大慈善之星”入围奖。
在蒋文标的眼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家必须肩负的。作为一名市人大常委和民建会员,蒋文标还心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注并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衢州柑橘的严重滞销。蒋文标以高于市场价格两倍的价格收购了10万斤柑橘,将它们包装好后,免费分发给在衢的外来务工者,“普农爱心桔”赢得了民心。而恰是在2008年,普农在金融危机下,销售额增加了近2000万元,市场份额增加了5%。蒋文标说,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真正做久做强。
靠着借来的2万元资金,只身来到衢州,从原来只有20平方米的小店铺一直做到拥有多家商场的浙江普农家电有限公司。面对如此的蜕变,蒋文标的感悟是:要经好商先要做好人。
2009年7月3日,蒋文标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四次全国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被授予“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这份荣誉,是对蒋文标“做生意先做人”理念的最好褒奖。